咸宁之万寿桥、白沙桥篇
五一要去武汉看老师,走前看了一下武汉周边小城,适合一日游又有北京直达高铁的只有咸宁比较合适,加之最近比较喜欢看廊桥,有千桥之乡美誉的咸宁自然就入了行程。
4月29日下午高铁,晚上九点多到达咸宁。第二天包了一辆车,原计划只看万寿桥、白沙桥、刘家桥村。司机师傅又给推荐了高桥、汀泗桥。咸宁一日游成了真正的廊桥之游。
怕刘家桥村人多,我们决定第一站先去那里。车出了市中心没多久,突然瞥见了一座廊桥从右手边略过,赶紧喊师傅停车,抓起相机就下了车。师傅说这是万寿桥,还想着你们先去刘家桥,回程再到这里呢。我回了一句师傅,现在光线好,就向桥边走去。
一座三孔石拱廊桥横跨在河水上,外形非常质朴。桥头建成了拱形门,拱形门的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走进拱形门,两边的门廊像是把桥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房间。每一个小房间都有用木头和瓦片搭起的人字顶。走在桥上,像置身于一座老宅之间,只不过它的房子是笔直排列的,穿过一间到另一间。桥的中间如同许多廊桥一样有一个供奉神灵的地方,上面有一个香炉。站在桥上举目远眺,郁郁葱葱的绿植簇拥着河水,奔向远方的山。低头看看,水不深,但清澈。晨光下,桥影波光相映成辉漂亮极了,不远处有一位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
走过桥,来到另一边桥头,一模一样的外形,让人联想中国古建的对称美。正恍惚间一位老者牵着牛从身边经过,转眼就进了桥,我跟过去,从背后按了快门,桥里太暗,一听快门声就不对,赶紧改变设置,总算有一张清楚的,此时的牛已经到了桥的另一头。我不甘心,跑过桥头,喊着“大爷,您等等,我想拍张照片”,大爷真友好,站着不动了,可照片出来能看到大爷的紧张情绪。我没好意思再拍,让大爷赶紧牵着牛走了。我们也告别了万寿桥上了车。
车也就刚起步三四分钟,师傅说白沙桥到了。下了车不见桥的踪影,师傅领我们到了一片废墟上,看见白沙桥,混在一片房子中。
走过那片废墟,来到桥边。桥的外形与万寿桥很像,依然是三孔石拱廊桥,桥里的结构也非常近似,桥头的拱形门与万寿桥有些差别,檐向上翘着,像一对翅膀。桥身、拱形门檐、栏杆都像新修缮的,但桥面和桥顶的瓦可以看出曾经的沧桑。
走前曾查阅白沙桥的资料,很少的资料里有不少是关于呼吁抢修白沙桥。说是2001年曾有人募捐修缮,十几年过去了,桥又将面临修缮。从我们看到的情况应该挺欣慰的,桥已经得到了修缮,周边的环境也正在改变。
离开了白沙桥,我们又向刘家桥村走去。
2、一座三孔石拱廊桥横跨在河水上
5、晨光下,桥影波光相映成辉漂亮极了,不远处有一位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
10、桥的中间如同许多廊桥一样有一个供奉神灵的地方,上面有一个香炉
11、廊桥两边都建有木护栏,护栏内横置着青石条凳,以供行人憩息
13、正恍惚间一位老者牵着牛从身边经过,转眼就进了桥,我跟过去,从背后按了快门
14、又赶紧追到前面,拍了两张
15、这场景有点儿穿越时间隧道的感觉
16、告别万寿桥
17、白沙桥
18、白沙桥前面的房子正在修缮
22、桥的拱形门与万寿桥有些不同,檐向上翘着
23、桥面透着沧桑,向人们诉说它的历史
26、从桥的另一个方向望向白沙村
补充资料(来自网络):
万寿桥位于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万寿桥村与石鼓山村之间的白沙河之上,距咸宁市城区约13公里。万寿桥是一座三孔石拱廊桥。桥东的小村只有几户人家,周姓,村以万寿桥命名;桥西200多米开外是石鼓山村,有八九十户人家,王姓,以背靠的石鼓山而得名。
万寿桥总长34.4米,三孔跨径总长32.4米,桥面宽4.8米,高6米。桥墩两座,呈梭形,以减轻流水的冲击力。东西桥头建成拱形门。东桥头拱形门正上方用水泥抹了一块稍稍凹进的平整的长方形,长方形水泥板上自左而右阴刻繁体的“万寿桥”三个大字。
东西桥头的拱形门两侧都有门廊,桥两侧各竖亭梁9根,门廊与亭梁都用青砖砌成。桥亭顶部脊檩与椽子全用木条,桥顶呈人字顶,以小青瓦覆盖,这一点也与从前老屋的样子差不多。桥面全用大青石无浆干砌。东西桥头的门廊与18根亭梁将桥分为20间亭廊,每侧10间,左右两相对称。廊桥两边都建有木护栏,护栏内横置着青石条凳,以供行人憩息。
白沙桥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宁区桂花镇白沙镇。石拱桥,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据记载,弘治中白沙寺僧清理募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其徒续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修。桥长34米,宽5米,3孔跨径10.3米,桥上建有凉亭、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