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不会真有人相信浪漫吧?

从前,大家喜欢看爱情的甜蜜。
于是,各大综艺变着花样催婚,素人恋爱、明星交友……360度全方位打造神仙爱情。
可不等节目结束,现实的一地鸡毛让人发现这都是假的。
于是,大家转头去见证爱情的崩坏。
毫无道理的歇斯底里,强行切下一片片洋葱,按着观众的头,打击泪腺。
我就奇了怪了,非得这么两极才能拍出来浪漫的爱情吗?
- 01 -
爱情不浪漫?
这几年,咱们的爱情片看得让人一言难尽。
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的情节有很多,但现在的爱情片却一个个将情愫囫囵吞枣,甚至避之不及。
浪漫爱情在他们眼里就是无脑上头+狗血桥段。
远了说,是《匆匆那年》《荞麦疯长》《如果声音不记得》。
没有原创,依赖于早年的网络言情小说和流量IP。
出轨、分手的俗烂剧情,匪夷所思的台词,令人尴尬的演技,拍的根本不是爱情,而是矫揉做作的狗血。
拿近的说,《你的婚礼》。
男主一张口,爱了“十五年”。
但从女主出场到认爱,前后只有28秒。(4’30’’~ 4’58’’)。
《我要我们在一起》更短,一根冰棒的时间就够了。
前者伤眼睛,后者伤脑筋。
臆想出来的爱情剧桥段尬到让人当场托马斯回旋360度猛掐人中直翻白眼,暗恨自己的生命又浪费了N个小时。
没有叶底藏花的用心,没有文火慢炖的耐心,更没有贴近常识的同理心。
现实生活中,哪怕再冲动的恋爱情节里,人们也会在心头转一个弯,默默预估彼此的匹配程度。
但现在的爱情故事,这个环节被压缩为零。
看上即爱上。
一切都是“上头”,来势汹汹,更别提什么“悸动”“暗恋”和“心动”了。
其实,我们以前也有不错的爱情故事。
十年前,我们就在大银幕上见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过后七年,韩国来了一版“那些年”式的《你的婚礼》,结果三年之后,我们又来了版“那些年”式的《你的婚礼》的翻拍。
得,绕了一圈,爱情片又回到了十年前。
为什么现在搞浪漫越来越难了?
- 02 -
浪漫为何这么难?
消费主义杀死了浪漫。
拿浪漫小说举例子,它的诞生正是由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所以,纵观浪漫小说,你会发现它们都不是写实的。
只有现实中稀缺的东西才能制造浪漫,一旦故事情节太过接近于日常生活,浪漫小说里逃避现实的作用就不存在了,也就不够浪漫了。
这也就导致浪漫作品都存在一定的背叛现实的因素。
于是,爱情故事奔向了两个极端——
奔放的,如霸道总裁和甜宠剧,用浪漫元素、浪漫符号再现浪漫,含糖指数严重超标,通过高剂量撒糖来刺激观众的荷尔蒙。
隐晦的,如《泰坦尼克号》,设置各种磨难。
虽然生离死别构成了一出悲剧,但情感上,正是死亡成就了这段跨越阶级的爱情,让“浪漫”冻结保存起来。
就像齐泽克说的那样:
“撞上冰山是为了使我们避开不可避免的叙事僵局——想想如果接下来讲的是杰克和露丝之间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会是一部多么乏味的影片。”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板,他和露丝大概就是这副德性 
《革命之路》
影视剧的不真实让人们转向了“浪漫密集型消费”。
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摧毁了浪漫——人们患上了“浪漫过敏症”。
人们用各种形式化的东西包装自己的专一,可是当形式超过心意,人们就更愿意“揭穿”而非感动的“浪漫陷阱”。

而且,人们对浪漫的认知也出现了偏差。
2014 年,国际上首次设立了“无浪漫倾向意识周”(Aromantic Awareness Week)。
对于这些“无浪漫”者来说,浪漫行为更像是为了“取悦伴侣”,甚至认为他人在编造或夸大浪漫爱情中的吸引力和迷恋。
浪漫真的不再被需要了吗?
当然不是。
英国心理学家迪伦·埃文斯在《情绪:情感科学》中认为,浪漫之爱会起到一种类似于羞耻心的作用,它能增加人的亲社会行为,比如男女之间的真诚和忠实。
这种情绪信号能让双方看到彼此对未来关系的承诺。
所以,浪漫爱情包含着人的向善之心,虽然它的道德和是非判断不一定是出于理性的考量,但却比单纯的理性考量更可靠。
只有情感才能提供承诺和安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从未将浪漫驱逐出自己的历史。
- 03 -
浪漫真的消失了吗?
不是浪漫消失,而是现在的浪漫太单一。
浪漫本身是有层次的,就像夏日花火,从初升、绽放再到隐于天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味道,而我们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浪漫。
📍 情窦初开,怦然心动
初次心动就像大波斯菊的话语——怜惜眼前人,虽然彼时不一定叫爱情,但却是最简单最迷人。
情窦初开的爱,是那句话到嘴边,却难以启齿的“我喜欢你”。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常见这样的爱情桥段。
《神雕侠侣》中,在照顾杨过的间隙,程英经常坐在桌边写字。杨过把这些碎纸拼起来,颠过来倒过去只有八个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爱情的缘起千头万绪,叫人不知从何说起。但有心人,总能准确抓到,拍出他和她开始的心动时刻。
如《乱世佳人》。
这时刻,是白瑞德见到斯嘉丽第一眼,露出“公猫般的微笑”(原著语)。
才一眼,他就看穿了她。
他不是绅士,她也并非淑女,他们是同类。
📍 含蓄隽永,纯洁质朴
纯情是埋在东方人骨子里的浪漫,就像樱花的话语——质朴、纯洁,永远是白月般的存在。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相信爱情生发于直觉,也相信爱情的纯真。
日式电影把这种纯情做到极致。
《情书》里,少女藤井树直至最后才发现,那个与自己同名,喜欢捉弄自己,躲在图书馆窗帘后不苟言笑看书的少年藤井树,原来也同样喜欢着她。
少年藤井树的告白方式是在书卡的正面写上少女藤井树的名字,背面画上少女的画像。
日式的青春就是要把所有的浪漫与暗恋打磨到极致,令主人公沉稳地享受着暧昧与慢热,大致有了默契过后再彼此走向殊途。
在这个喜欢用逻辑解释感情的年代,《情书》被吐槽逻辑硬伤,但20世纪的含蓄怎能站在21世纪去诠释?
📍 无激情,不浪漫
如果说青春时期的爱恋总是不动声色,那成年人爱情则是张扬热烈,就像如瀑布落下的紫藤花,彼此之间的花火是最长的花期。
浪漫主义的爱也出自一种激情,是拥抱后的“我爱你”和“我养你”。
电影《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和舞女柳飘飘发生了一夜情,他拿出全身的家当支付过夜费。
柳飘飘临走时,尹天仇在窗前问她:不上班行不行?柳飘飘反问:不上班你养我吗?尹天仇自嘲地笑了笑,后来追上去说:我养你啊!
大抵陷入热恋的人都是这样吧,投入全部的热情,一头扎进爱情的激流里,恨不能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对方。
📍 互相成全,各自奔赴
不强求在一起的结果,而是约好在未来不停相遇。
现实不是电影,大团圆没那么容易,破镜重圆、相伴一生也没那么简单。
成年人的浪漫不是就非得求一个结果,各自奔赴,也是对彼此的浪漫成全。
《爱乐之城》就书写了最经典的样貌。
二人识于低微,相互扶持,坚信未来终会闪耀。但现实却有着不动声色的强硬和残忍,他们各自偶遇机会,也曾短暂迷失,后来在某个岔路失去了彼此,又在多年后重逢,但也只能相视一笑。
贫困中的热恋,分手后的成功,梦想的通路与歧途,人生的一切不可知与不可得,有光彩,有无奈,有意料之外的欣喜,也有命中注定的分离。
这是浪漫在普遍意义上的甜蜜与哀愁,它意味着,有些事,你偶然提起,我却永远记得。
不是所有的错过和分离都是一种遗憾,因为有时恰恰是错过和分离,才让你实现了你的梦想,让他成为了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就像两株蒲公英,随风飘荡,不强求在一起的结果,而是约好在未来不停相遇。
其实,波斯菊也好,蒲公英也罢,本质上都是一个内核。
那就是浪漫是以故事打动人心,讲求循序,慢慢地道来一个完整,高共情的爱情之梦。

可现在,我们却越来越轻化这些,转而选择更“高效”的方法论,用金句,鸡汤,碎片化的高潮段落去剥洋葱。
虽然依旧会流泪,可这种流泪早已和共情无关了,只是闻到洋葱的正常生理反应。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浪漫?
为了勾勒出不同的恋爱物语,9月22日-9月28日,冈本夏末极致3D花火大会将空降成都春熙路,将浪漫的解释权返还给每个人。
是风花雪月,还是细腻羞赧,抑或是荷尔蒙占领的瞬间,一切的浪漫都由你来定义!
在花火大会期间,更有冈本聚划算欢聚日,9月26日至9月28日天猫冈本旗舰店全店五折起,爆品限时第2件0元!
快带上你喜欢的人一起打造你们的浪漫之旅吧!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疏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