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肃的“秋天”原来是“夏天”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它的起点
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组的酝酿,是1952年的夏天,还是秋天?应当有一个定论。这个问题起源于1986年,夏培肃先生在“计算所三十周年纪念”中的文章说的是“秋天”。经过档案材料的查证、推敲和夏先生2013年10月的确认,酝酿时间从秋天更改到了“夏天”。但是2020年6月出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恬淡人生—夏培肃传》,依然使用了夏先生早先回忆的“秋天”。
1985年6月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夏培肃先生(左三)合影时在前排就坐(合影为片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它的起点,一个精确的起点,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事件的开端,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事人物的决策与过程,对史实记载、研究,后人学习、传承与借鉴都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机发明了将近80年,各个参与国家,还在争执研制计算机的队列上的所在位置,起点时间不可小觑。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计算机事业及时起步,中国科学院和高校开展了计算技术的研究,但那时几乎没有人能预测到计算机会变成一个全民事业,一些工作细节没有记录。几十年后,计算机才逐步成为一个浩浩荡荡涉及到全球各国,各行各业,从老到少,城市乡村都要使用的工具,计算机使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
因此,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组的成立时间不仅仅关系到华罗庚、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他们的个人经历,也和当时的“院系调整”进程有关,与计算技术的国际竞争有关。成立第一个计算机小组,不仅仅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追求,也是新中国领导人和全民对社会进步的强烈愿望。这个小组酝酿和成立的时间,也就成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一个起点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节点。
华罗庚先生
在华罗庚先生的这间客厅里,商议酝酿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小组。可惜四位当事人都没有记住是那一天,当时也不可能留影。(照片借用)
1952年夏天,因为国家“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属于撤销之列。这个研究室是由清华与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在1951年4月签约合办的,研究室主任是闵乃大教授,成员有夏培肃副研究员、助教王传英、技术员李开德。
华罗庚回国之后,一直想物色几位专家来运作计算机,高校院系调整给华罗庚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华罗庚知道电讯网络研究室调整的消息之后,喜出望外,认定闵乃大等人不光专业对路,还有调动过来的可能性。他马上找到早已相识的闵乃大,直言希望他转到中科院数学所从事计算机研究。
然后,某日傍晚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就到华罗庚先生家,商讨议决成立计算机小组。可惜,这个日期,当事人都没有记录。
2013年10月15日,作者前往清华大学档案馆查询历史资料,得到馆员热情接待。
根据清华大学的档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1952年6月25日教育部通知:成立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办公室、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筹备委员会,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清华大学筹委会主任委员刘仙洲,副主任委员钱伟长、陈士骅,委员共12人。
7月1日,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委会议决:
(1)通过各类组科研究组组长名单,其中电机类组科研究组组长章名涛、副组长艾维超。
(2)修正通过教学组提出的专业组及专修科设置的原则草案。
7月22日,教育部通知:今年暑假,随着高校院系调整,全国范围将作初步合理的师资分配。决定未经教育部批准,教师离职或调聘,学校不得予以同意,亦不得解聘教师。下年度聘书暂不发给,工资照发。
7月24日,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委会会议决定于召开三校(清华、北大、燕京)工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传达教育部对于组科设置的初步意见,并报告三周来筹备工作经过。会议讨论新清华大学今后设系之原则及系主任人选的标准。
可见,6月末,清华的教学组已提出专业组及专修科设置的原则(草案)。因为华罗庚先生也由数学系调整到中科院数学所任所长,7月份,清华大学数学系调整到北京大学,8月他就离校上任数学所。以他的地位,6月末就知悉了电讯网络研究室调整的消息。
华先生办事果断,立即找到早已相识的闵乃大,直言希望他转到中科院数学所从事计算机研究。而根据中科院档案馆保留的清华大学财务致中科院数学所的函:闵乃大的工资11月份起在数学所发放,“本年7—10月份工资,我校同意不予追回。”
当时的财务制度,凡借调工作人员,双方单位各支付半数工资。就是说,闵先生已于7月开始,到数学所借调上班,开始准备计算机组筹备事宜。而这段时间,教育部规定:“教师离职或调聘,学校不得予以同意,工资照发。”
清华的财务人员有点担心,闵先生会不会在清华大学领到全额工资,在数学所又领取了半数工资,无意间留下了闵先生调动的时间。应当是经过教育部批准,闵先生于11月,已正式调动到数学所开始工作了。
中科院档案馆规定,查询原始档案需由提交单位允许,谢谢数学所的大力支持。
2013年10月,我在中科院档案馆查询到有关档案,并及时将上述情况告诉了夏先生,她表示同意。并回想起当时系里安排她开学后讲授《电工原理》,但是因为要转换到数学所,所以她就没有备课。她说,如果是秋天商议转入计算机,不可能不备课,不然开学就来不及了。同时,她还打电话给王传英先生确认这一时间,认可是在夏天与华罗庚先生商定了成立计算机组,恰好当时我正好在王先生家访问,听到对话内容。
2019年2月22日,中国计算机学会记忆历史工作组吴树民等前往访问王传英先生。
关于酝酿计算机组的时间变动,在拙著《溯源中国计算机》(2015年6月,三联书店出版)中,已有记述。
《恬淡人生—夏培肃传》写道:“1953年1月3日,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三人正式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这不准确,闵先生11月已经在数学所领取工资了,人事手续另办。而且清华大学致中科院的“人事工资”介绍信上仅有副研究员夏培肃、研究实习员王传英和技术员李开德。
清华大学致中科院的“人事工资”介绍信上仅有夏培肃、王传英和技术员李开德。
2020年1月11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颁奖会上,夏培肃先生的儿子杨跃民(右)在夏培肃奖颁奖时即席发言,他说母亲“1952年夏参加由华罗庚教授组建的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三人小组”。
我觉得,院士丛书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应当要做更多的档案和原始材料研究,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经历与社会进步的历程。
在此感谢王传英先生,感谢中科院数学所金雅芬、清华大学校史馆冯茵,以及中科院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