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新能源车需要这样的倒逼

【原创】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需要这样的倒逼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正式公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政策。按照通知,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通知从2019年3月26日起实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过渡期间补贴标准适当降低。过渡期结束后地方不再对新能源汽车(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将购置补贴集中用于支持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环节。

补贴退坡,很多人认为,是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补贴少了,对原本效益还好的企业来说,还能勉强维持。对原本就效益不好,甚至亏损较大的企业来说,就是雪上加霜。难题不假,但是,这仅仅是从表面上看问题,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补贴退坡不仅仅是难题,更是课题。需要破解的,不只是补贴退坡这个难题,更要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课题,要通过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不仅要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更要有冲出重围的思路。

恰恰是。对相当一部分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并没有形成这样的理念,没有真正的危机感。这一点,从面对补贴退坡表现出来的焦虑中就可见一斑。实际上,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课题有两个。一是特斯拉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以此来拉近生产与销售的距离,拉近企业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也意味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真正考验来了。能否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需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给出答案。因为,特斯拉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企业、更加激烈的竞争还在后面;二是如何改变过度依赖政策、依赖补贴的思维,正面面对补贴退坡,把重点转向如何创新、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更为重要。没有这方面的理念,是否补贴退坡,都没有好结果。所以,能否转变补贴思维,主动投向于竞争之列,是中国新能源生产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像这种依靠补贴维持生存的企业,是不可能有什么竞争力的。补贴下一个台阶,市场竞争力就会减一个档次,生存压力就会加大一倍。当所有补贴都取消后,多数企业都可能成为被摔死的“猪”。所以,补贴退坡,对有些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可能不是一般的考验,而是生死考验。

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补贴的退坡,实际是在倒逼企业爬坡,倒逼企业走创新之路、技术之路、竞争之路。如果不能学会爬坡,就有可能沿着补贴的退坡滑下去,直至没有生存能力。这当然不是希望看到的现象,也是不应当出现的现象。但是,却又是不能不面对的现实。由于在补贴的温室里待得太久,多数企业都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进行有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没有在如何提高竞争力上下功夫,失去了赶超的机会。所以,补贴退坡,等于是给这些企业釜底抽薪。原本就没有烧热的水,可能很快就会结冰。

我们注意到,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早已经充分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危机时代已经来临,没有补贴的日子也快到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学会爬坡。近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就公开表示,“补贴政策退坡,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我认为对小鹏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利好。”

如果是一家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勇于迎接挑战的企业,面对补贴退坡,就应当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理念。所以,面对补贴退坡,企业必须确立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积极寻求与国际顶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等的合作,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能力的不够。

按照通知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地方不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将购置补贴集中用于支持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环节。应当说,这样的转型是对的,也是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的。但是,退坡后保留的补贴和转型到充电设施方面的补贴,如何使用、怎样使用才能更有效果,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补贴,问题不只是出在补贴本身,更在于补贴方式。如果从实施补贴政策起,就把重点放在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而不是撒胡椒面、洒花露水,可能效果要好得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也就可能会很多,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所以,补贴也要精准,要对症下药,而不是浪费政策资源。也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害怕补贴退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