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谈资|茶汤的第一道水,江湖上究竟如何称呼它

不得不说,岩茶茶桌上的潜规则太多了

除了学习完可以按部就班的茶桌礼仪,还有许多是需要掺杂着血与泪才能摸索出来的江湖规矩。懂不懂规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你算不算知道岩茶圈,但有一条规矩却实实在在是伪命题

“头道汤到底喝不喝?”

关于这个问题,学习委员在泡茶待客的路上一直秉着“客人至上”的原则,例行一问,往往这句话像是茶桌上的惊天一响,炸出了答案,也炸出了两派。一派出于对干净度的质疑,“当然不喝,都是要洗掉的,灰尘...”略略扬起的嗓门充斥着对茶艺师“不专业”的不满。一派出于茶叶精华的珍惜,“喝,怎么可以错过,滋味都在这,坐下杯,不要快...”大手一挥,眼不错过。

像这样喝茶的小细节,并不像函数,每个x按照法则f有唯一确定的y与之相对应,没有经验、规则可循,初次一起喝茶,打开的第一个话题竟然如此的不合时宜,还十分破坏喝茶的气氛,让现有的环境大打折扣,颇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狼狈感。

怎么化解这种问与不问都是错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把它从必选题变为可选题,把被动变主动。比如,在第一道茶喝不喝分成两派时,部分茶桌主人已经在玩怎么喝好第一泡,与之对应是,第一泡因玩法也有了不同称呼。

01.

头道汤,不容错过的精华

喝茶顺序的第一泡,这大概最正经。

在学委的印象中“茶水”和“茶汤”是两个概念,“准备点茶水”和“准备茶”则是两个不同的情景规境,如果说“准备点茶水”是黑色大陶罐里一把茶叶、一翁水的大壶茶,“准备茶”则更多了待客的慎重感,当然这两者并不代表对待客人的轻重区别, 而是不同待客情景,“准备茶水”面对的更多是不时之需,而“准备茶”则更多的是知道的、约定好的来访客人。

左思的《娇女诗》中描绘了两个小女儿“驰骛翔园林...贪华风雨中”后“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场景,如果有一碗备好的茶水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也不会有吹了一身灰的小黑猫形象。

那么,“茶汤”和“茶水”概念里的区别究竟在哪呢

汤的基础释义大概分为:

1.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烹调后以汁液为主的副食、

2.开水,热水。

3.中药方剂:用水煎服。

我们可以从《茶经》中找到相应释义的原文:

“沫饽,汤(茶汤)之华也。”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热水)沃焉,谓之茶。”

关于第3个释义离不开古时对茶药用价值的认可“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除开“热水”这一释义,其余两种都从某些角度上表现了“浓度”,而“茶汤”与“茶水”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茶水比,以及相应产生的品饮感受。冲泡岩茶茶水比是1:22,即1g的茶与22ml的水,相比大壶茶的茶水比,茶汤溶出的内含物质,品饮过程中融合度、粘稠度、收敛度都可以有明显的差别,而茶水在保证了茶味与茶色的基本要求后,其它都显得略微不足。

再从岩茶制作工艺出发,揉捻中,叶片细胞结构破坏,丰富的内含物质溢出附着再条索的表面。而且据有关测定,第一泡沸水会将茶叶内含物质浸出50%-55%,如果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开篇第一句“一片叶子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那么,是不是可以换句话说水味道改变的程度。

人们常说岩韵就是有骨鲠,这种类似大骨头汤里头才有的比喻,丰富、味纯、有质地,既然都是汤还是要“汤”里找。

02.

回魂汤,周而复始的初相

喝茶顺序中的最后一泡,玩得就是不一样。

如果说茶桌上开场的第一泡是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的主旋律,那么最后一泡的“大轴”的存在则是最后一笔的笔峰回收,能不能避免一抖而破坏整个字需要功力,更需要巧力。在这个问题上,不禁思考茶汤究竟要泡到第几泡,才是一个好的“收尾”。这大概是个没有答案的答案,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不同的茶、不同的浸泡时间、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器皿、不同的冲泡方式...长时间的练习与研究也许算得上一个方法,可更为重要的是时间不等人,好茶更不等人。

这时候巧力就派上用场了,比如留下哪一道茶汤作为最后饮用,收尾不仅要漂亮,还要让人意犹未尽。如何能在一泡接一泡渐感疲惫的品茗中,将口齿中的震撼拉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候就不得不考虑第一泡,毕竟内含物浸出就达50-55%,无其它泡可以出其左右。

第一泡放在最后一泡喝,也许会有人觉得颇耍“花枪。其实,这个感觉就好像是遇上考试题型“阅读理解”的一个技巧:先审题,再看全文找答案。我们知道题目的长与短,却不知道它所对应的内容,我们需要阅读它的第一二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十分重要,表达的中心也不尽相同,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被某一段精彩的内容吸引了,只有铭记题目并归纳总结,才能得出最终答案,这时候再看问题就会有种恍然大悟之感。

喝茶的感受是不是可以从中窥的一二。

03.

调味汤,珍鲜馥烈的妙用

其它泡的参与者,趣刷存在感。

一直以来,大家对每道茶汤的颜色、滋味都保持一致有着高度的追求。不论是产品的详情页,还是商家的卖点都尽力表达这一点,意在茶叶的耐泡度。而在日常冲泡的过程中,大家以控制冲泡的次数和浸泡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追求。之所以说是追求,正是因为完成的难度,茶叶前几泡浸出率加起来基本接近百分百,尤其是第一泡达到一半左右。

因此,有些泡茶玩家则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这个整自然指的是“内含物大户”第一泡,在第六、七泡加入一些第一泡的茶汤,第一次见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的确震撼了我,但不得不说,喝茶的体验感确实挺好的。

以上便是部分在茶桌上对第一泡茶的叫法和玩法,分享给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