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文题目材料取材于《资治通鉴》,且为史书开篇之作,属历史故事。命题形式与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春秋时管仲、鲍叔和齐桓公三人之间的故事)一样,具有文化味,有“嚼头”,有味道;同2021年高考作文大方向一致,材料内容不限于当代时鲜内容和宏大主题,取材于古,立足传统,回归现实,照亮当世。在“读史明智,读史修身”中立德树人,引导考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在“智”与“仁”,也就是在才与德的思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道作文题目对2022年高考作文备考,极有训练价值。《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请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父亲一直同形势背道而驰,不合常轨。他一心考虑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争斗和联合。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我们是为了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的世界),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抑或对社会?抑或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他往常可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当时我8岁,觉得全都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马上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弄妥贴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长期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主意的!”从前有我哥哥在,我对自己说“有他替我们大家着想”,我只爱过日子。现在他不在了。我觉得我应当考虑许多事情,可是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苛求自己的人,才能为大家做出奉献。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的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
B.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
C.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像他那样身体力行”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
7.小说结尾部分独具匠心,在“树上生活”的柯希莫最终“飞向天空”,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8.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虛构的源泉。小说中哪些方面的真实为它的虚构提供了支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召见问政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石问以新政,载曰:“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还朝,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吕大防荐之曰:“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乃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著书《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B.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C.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D.其家婚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学,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涉及面广,对后世学说影响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的名号。
C.移疾,古时官员以生病为由请求朝廷准许自己归家休养,多为请求辞官的婉辞。
D.横渠先生,是对张载的尊称,古人有时以任职地、居住地等称其人来表示尊敬。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
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
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
D.张载传道授业,化育后人。他在京师讲授《易》经,听者众多。离开官场后继续讲学,教导学生学习时要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2)《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13.张载受到二程的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说明。(4分)【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3分)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 “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15. 与李商隐的《锦瑟》相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 , ”。
(2)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写戍边将土思念家乡但未获胜利仍不得还乡的两句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表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详情难知,而今天三星堆遗址的开发,渐渐揭开了古蜀国文明的面纱。
慢直播火了,它出现在重大新闻现场,带着观众直击重要时刻;也出现在人们心向往之的地方,带大家云端感受 和如画美景。慢直播, ,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直播,无剪辑、无脚本、无旁白解说、无背景音乐,重在 记录。不同于电影、纪录片等由创作者讲故事,在慢直播中,观看者自行发现亮点,诠释内容。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慢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熔铸情感共同体的有效方式。慢直播贵在真实,通过持续不断地直播,让观众时时“在场”,随时跟进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备种信息纷杂难辦,使得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直播熊猫的生活起居、直播对珍稀动物朱鹮的保护、直播驯鹿迁徙、直播新疆雪景、直播海洋牧场示范区、直播“漫游”古城、直播通宵织毛衣……这些多议题、多情感维度的慢直播展现着真实世界的 。可以说,慢直播贵在凝神聚气,展现巨大的共情力量。相较于传统的单向度传播,慢直播在呈现新闻事件的同时更容易凝聚情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赏心悦目 望文生义 原生态 琳琅满目
B.赏心乐事 望文生义 原汁原味 丰富多彩
C.赏心乐事 顾名思义 原生态 丰富多彩
D.赏心悦目 顾名思义 原汁原味 琳琅满日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各种信息纷杂难辨,导致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
B.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信息纷杂难辨,朴素原始时代的直播反而是更有力量。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纷杂难辨,反而更有力量的是直播的朴素原始。
D.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纷杂难辨,朴素原始的直播反而更有力量。
19.根据上文,下面给“慢直播”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慢直播是一种直播形式,它没有剪辑,没有旁白,没有音乐渲染,没有间断。
B.慢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熔铸情感共同体的播出形式,但和纪录片的讲故事不同。
C.慢直播不对事件及其场景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但要保留全程不间断地播出。
D.慢直播是对事件及其场景全程不间断的、不带任何加工形式的直播媒介形态。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接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
2022 届高三暑期 8 月学科能力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B 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幻色彩”说法也不对)
2.C(C 项“有相似之处”“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
3.D(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有言外之意,C)
4.(1)(2)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3(4对比论证,将(本2)
5(2(2情绪结构(2(6)
6.C(没有渲染气氛)
7. ①柯希莫因和专制的父亲发生争执,而一气爬到树上,再未下来,“树上的生活”代
②柯希莫最后飞上天空,拒绝回到大地柯希莫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追求自我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③卡尔维诺以他的童话式笔法启示人们,人世虽嘈杂,自由在高处,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棵大树,在上面向往蓝天,扎根大地。
(本题 6 分,每点 2 分)
8. 弟,是柯希莫一生经历的见证者,从而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生的时间非常具体,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中实有的情感,情感真实是小说的生命。
(本题 6 分,每点 2 分)
9.D(四种礼仪,都是名词,结合紧密,其间不可断开,由此排除AC由此排除B而附之以现在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学校的礼法,都想编排条理写成书籍, 使之可以成就于他的学术事业。故选 D)
10.A(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指'儒释道’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说法错误。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故选A)
1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说法错误。
故选C)
12(1(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于是告诫他说士自有名教感到可乐,为什么要研究军事呢?”()
(2《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人性本善、修养气质的论点是同一个道理,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观点()
13(42)
()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感到 可乐,为什么要谈论兵事呢?”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 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 颢们对《易》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为祁老人和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趁机询问民间的疾苦。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进言张载具备古人之学,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 不效法三代(夏、商、周)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用新政来问他,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 别人也以以学业一定要像圣人才罢休。所以他的学问是尊崇礼教,以德为贵,乐天安命, 黜除怪之可以成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政治是稍可复行古制。”于是召他知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 员议论礼
14.B)
15
(3 分)
(3)
16.(每空 1 分,共 6 分)
(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17.C
18.D
19.D
20. 但相比较而言(但与精神财富相比)
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均可)
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只有操守坚正”“惟其如此”等均可)
(5135)
21. (1求幸福不只在物质享受(完全否定物质财富的意义是不对的(2求幸福不要自私自利 (3)求幸福不要丧失操守(见利忘义) (62)
22. 尚力量,行事咄咄逼人,难以和别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最终“失道寡助”,身死家灭。学生从这个角度切入时,可以联系当下实际,中美两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分别采失败的原因是弄错了“才德”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历史告诉我
参考立意:从智瑶的角度看,常怀一颗宽仁的心;崇尚和平,绝不滥用武力。从智宣子的角度切入,正确识人辩才等。
从智果脱离智家得以保全的角度看,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以仁为本,以史为鉴”。晋国的智瑶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可以说是近乎完人了,但他却因不够宽仁惨遭灭族。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发现是智瑶的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害了他。为君者,当以仁为本,实施仁政,而不是仗着一家独大去打压他人,若是他足够仁义,依靠自己文武双全的本事,定能带领晋国走向强大,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强横制服别人,使得君臣离心,被迫结盟抵抗,终落得三家分晋的下场。历史上因残暴不仁义而失民心,甚至灭国的情况不在少数。暴虐无度的桀,重徭繁税的秦始皇,伤财劳民的隋炀帝……他们凭着祖辈的基业,实行暴政,不知仁义为无物,只顾自己,惹得民怨冲天,最终落得毁于一旦的下场。而先贤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提出“以仁为本”的观点,自此流芳千古,后世君王为其封王,尊其为“孔圣人”。纵朝当今世界格局,华为研发5G技术后,遭至美国的疯狂打压,甚至逼迫友好国不允许他们引进此项技术,惹得众怒,诸多国家纷纷与其断绝往来。美国还时常凭着领主地位打压发展迅速的国家,以保证自己的霸权,这无疑是不仁义的。反观中国,自汉朝起,就向外传播分享自己的国家先进的技术。如今靠“一带一路”等合作,帮助周边的国家,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获得诸多国家的礼待与感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古今;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要善于从故事中汲取知识、道理和经验,要知道以仁为本,以礼待人,否则无论再怎么优秀,也难成大器。当今社会同样也应如此,多一些仁义宽容,少一些咄咄逼人,让人们彼此之间保持有良好的关系,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爱。读史明智,我们应当从不断学习历史中,磨砺自己的身心,修养自己的品格,锻炼自我的意志,这样才能起到以史为鉴的效果。听了网友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让我萌生了不少新的见解。有人感叹于智宣子的选人不当而致的灭族悲剧,有人悯于智瑶缺乏宽仁之心所导致的身败名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智果的先见之明。智果的智慧让人赞叹,他早早地就指出智瑶非族长之合适人选,并且预料到了家族的结局。此等前瞻性何其强大,何其惊人。人们总感于“先见之明”却并未去认真对待,结果到头来眼睁睁地看着结局无法逆转而徒叹奈何。先见之明,先见于事而明于未来。它出于对事的通透理解与深入分析,最后推导出将会发生的最终结果。这需要何其强大的智慧和胆识。我们或叹于屈原之跃入汩罗,悲于李斯的牵黄犬于田野。试想一下,如果屈原有先见之明,意识到楚王的昏庸与无能,另择明主,恐怕不会有这让人哀惋的结局;如果李斯有先见之明,知道赵高的为人,端正自己的行为,慎重处世,做一个谦谦君子,恐怕也不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为没有先见之明,他们自己钻入了命运为他们设好的牢笼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比这几段截然不同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先见之明是处世良方。网友们,先见之明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通过对事的理解从而推导,我们可以避过荆棘与野兽。在学习上,我们要有先见之明,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再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补短。但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努力思考,努力分析,认清事物的本质是先见之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放眼世界,在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的今天,又有谁想到曾经呢?当所谓的新冠特效药“瑞德西韦”风头正劲时,中国预测到了其不可靠之处,从而埋头研究自己的疫苗。而当“神话”破灭之后,有多少国家饱受病毒之苦?中国因有先见之明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超大经济体,并促成了多项谈判的成功进行,扩大了全球影响力。某种意义上说,是先见之明促成了这一切。我并不否认“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坚定,但也欣赏与向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灵活变换。先见之明是一种前瞻的选择,一种智慧的选择,有了它,我们可以避免被命运的洪流裹挟,活出真正的自我。如果说坚持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先见之明更是一种变通的智慧。网友们,以史为鉴,读史可明智,让我们先见于当下,明见于未来,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