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到骨子里的自律,是坚持每天做这件事
新的时间管理“四象限”
一天中你会做很多事情,它们有的给你带来成就感,有的给你带来掌控感,还有一些做了会让你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管不住自己。
执行计划:当你在执行自己的计划时,会有一种按部就班的节奏感,在一个个任务被打钩划掉之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随机之事:紧急情况、即兴发挥等都是随机之事,它们并不在你的计划之列,你也无法计划它们。
要么是突发情况,要么是突发奇想,完成了这些事情你同样会很有成就感,但无法从中体会到计划性。
发呆:这里不仅是指做白日梦,还包括看电视剧、打游戏等任何令你看上去很无脑的休闲娱乐活动,此时的你对于别人来说一样是在发呆。
发呆时的时光流逝感让你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而且也影响了计划。但是,正常、健康的人生需要发呆,你值得拥有。
制订计划:就是考虑事情怎么做。制订好计划让你有强烈的掌控感,但无论安排得多么完美,其实你当下一件事情都没有完成,都还只是计划而已。
你可能会认为“不是在执行计划,就是在执行计划的路上(制订计划)”是最棒的状态,这的确很厉害,但基于这个四象限的结构来看,缺少任何一部分人生都不完整,每个人的差异只在于他们的偏好以及这种偏好所反映出来的时间配比。
如果我的偏好是“执行计划”的话,那么我老婆的偏好一定是“随机之事”,一个对答就能反映这种不同。
我:好了,快到 11 点了,咱们该回去准备午餐了。
老婆:你看孩子玩得多开心呀,11点半再回,实在不行在外边吃。
我:......
用碎片时间制订计划
一说到碎片时间,讨论的焦点就成了等车时间、排队时间、交通时间,之后就开始探讨这段时间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可能是碎片时间,也可能完全不是。
如果你在阅读第一章时已经为自己划分好了时间段,并为每个时间段列出了清单,那么你就会发现,等车、排队、交通之类的时间完全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段内时间、地点、环境、物品、身心状态等都是很稳定的,如果你为这个时间段安排了事情、列好了清单、做足了准备,这段时间其实就在你的计划之内,也就不是碎片时间。
用之前提到的四象限来说,任何执行计划之外的时间都是碎片时间。反过来说可能会更有建设性——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三种事情:发呆、随机之事和制订计划。
对于发呆,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专家,如果你喜欢发呆,请你心安理得地尽情享受,但如果你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那么你可能需要增加做其他事情的时间。
对于随机之事,做多了会让你疲惫,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每天像个“救火队员”,到处去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不错,这说明你能力强,但也可能说明你正在“瞎忙”。
于是你会发现,四象限中的“制订计划”是其他三个象限的基础,有了靠谱的计划才可能有靠谱的执行,才能保证随机之事不会扰乱你的安排,才能让你有更充裕的发呆时间。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碎片时间,而且你想认真地把它利用起来,那么推荐你去制订计划,而实际上,制订计划就是在处理你的碎片清单。
碎片太多,断舍离一把
起初,你可能无法大规模地按部就班地处理清单中的碎片,而且分配给处理碎片的时间也可能不足。
日子久了,你的清单就会积压,积压得多了,当你面对清单时,可能就不那么轻松了。
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事情,每次你只是扫过去,但根本不想去思考,结果它们就一直待在你的清单里,越囤越久,落了厚厚的灰尘。
你也没法对它们视而不见,因为它们就在那里,让人焦虑。处理这件事情,首先你需要做一番“归零”的工作。
首先,忘掉旧的清单,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碎片清单,把你眼前能想到的关键信息写回去。
其次,逐一小心谨慎地查看旧清单中的每一项内容,看看哪些你打算写进新清单里,这个过程其实是在帮你聚焦每一项内容,并迫使自己提出那六个问题。
最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建立了一张更明晰的新清单,其中大部分已经被你处理掉了。
小结
事情一来就把它丢进碎片清单中,然后就可以不用再去想它,这很爽,但这不是目的。我们把事情丢进碎片清单的目的,是要在其他适合的时间再去思考它、处理它,这部分就是在告诉你思考的具体步骤,最终,我们将会形成第三张清单——每日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