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入职语文老师的一些建议

说实话,“指导”一词我可真的不敢当。我既不是“学科带头人”,也不是“骨干教师”,更不是什么“名师”,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只不过是一线的普通老师,但又不敢辜负了这位青年同行的信任与期待,所以只能简单说说自身的一些经历和思考吧。

虽然到今年,我已经有二十年多年的教龄,但是,在青年教师面前,依然不敢摆老资格。因为并不是说工作时间长,就一定经验丰富,很多时候,教龄和经验,教龄和能力并不成正比。

二十多年前,我也是一名新入职的老师,最初是教小学。学校安排了师傅带徒弟,和我同时入职的老师有师傅,在我之前入职的同事有师傅,在我之后入职的同事也有师傅。不知道为什么惟独我没有。

两年之后,我换工作跳槽到了初中,情形依然如此。别人都有明确的师傅,而我却没有。不过,那时太年轻,对这别人以为奇怪的情形自己反而不以为怪。一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如今很多往事已经模糊了,如果再重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就会加上很多重滤镜,即使得出个什么结论,也不一定真实,所以,还是成事不说吧。

因为大多数时候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这些年来在教育教学中走过很多弯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教训要大于经验,我愿意把这些经历拿出来和新入职的朋友说一说。

1. 课堂规矩要简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入职的老师,往往会很关注如何给学生立规矩的问题。立规固然很重要,但是切忌把规矩制订得繁多而细碎。繁多而细碎的规矩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旦落实起来,就会发现问题多多。在学生面前申明了这些规矩,既不能不落实,又不能坚持,结果只会让学生更随意,老师就会陷入无穷尽的麻烦之中。因此,课堂规矩要简明。

我一般接手新班级,上第一节课,唯一申明的规矩就是“课堂上只能有一个声音”,展开来一点儿说:老师讲课的时候,同学要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其他同学也要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堂的基本秩序,才能顺利地把课讲好。

立规不难,但难在成习。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就要每时每刻都要贯彻这个规矩。一旦有学生讲话,那老师就要立刻停下来,什么时候安静了什么时候再讲。不要担心课程进度完不成,勉勉强强地往下讲,那样只会越来越坏。更不要试图用提高声音的方式来压住学生的声音,你一个人的声音根本不可能压住几十个人的声音。老师强大的气场要慢慢养成,切忌大呼小叫,甚至声嘶力竭。

2. 授课内容要精炼

新教师入职,需要面对的一大任务就是备课。但在备课过程中,往往最难的问题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讲多少的问题。因为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更多都还是基于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经验的思考,这时候难免容易脱离中小学生的实际水平。

因此,要通过课堂上的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搞清楚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不要一下子想着把很多知识一股脑儿地塞给他们,更不要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一旦米饭做夹生了,就很难再做熟。要多给他们讲方法,少给他们讲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备课和讲课关系很密切,但两者又不能划等号,不能老师备多少,就一定要给学生讲多少。往往是要备得很多,但要讲得很少。要有意识,有决心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砍掉很多备课时已经准备好的内容,能做到“一课一得”就很好,甚至“多课一得”也没问题。

3. 教学方式要质朴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但对刚刚入职的新老师来说,还没有具体的教学实践,所以也谈不上系统的教学理念。这时候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白纸一张,可以任意描画。

不过,正因为是白纸一张,可以任意描画,所以更要慎之又慎。近年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他们自我标榜,又互相标榜。对这些所谓的“新”,要心生警惕,不要去跟风。与其跟风,不如老老实实去读一读经典文献,看看经过时间考验,卓然自成一家的老一辈语文人如何谈语文教育,谈语文教学的,只有搞清楚传统,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要去追求教学的真本领。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能上一节好课,这应该成为新老师最基本的追求。上课不是表演,不是要一味显示老师有什么本领,而是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不要一上课,就想着用PPT,就想着要用多媒体。时间一长,很可能沦为PPT朗读者,没有PPT,就不知道该如何上课。

我没那么老古板,不是不能接受新生事物,我并不反对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但我反对花里胡哨,反感华而不实。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这些新方式的使用,非但不能增强,反而削弱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这些方式不用也罢。

4. 课后反思要扎实

很多时候,不管是新老师,还是老教师,都觉得一节课上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其实这一节课上完之后,还远远谈不上结束。上一节课的结束,意味着下一节课的开始。如果想在新一节课的教学上能有所进步,那么必须要对上一节课有所反思。

课后反思不是简单地想一想,或者说一说就完了。因为时间一长,很可能就忘记了。最好还是要动笔写下来,记录一下这节课讲了什么,怎么讲的,又为什么这么讲。有哪些得,有哪些失。

这样偶尔一节两节记录下来的课后反思,于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助益不大。但如果每节课都有所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即使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是流水账,但假以时日,则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将成为一位优秀老师难得的成长记录。

以上所言,并不是我从一开始工作,就想得很清楚,做得很明白的,恰恰相反,这些都是我工作以来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甚至头破血流之后的思考和实践。有很多完全谈不上经验,更多的只有教训。直到现在,我也还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着。

作为一线普通老教师,我姑妄言之,请将要入职的青年教师姑妄听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