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爱众,而亲仁‖522小窝原创投稿平台@犟犟
泛爱众,而亲仁
作者:犟犟
弟子规》中提到“泛爱众,而亲仁”,即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我在百度文库中看到一句较为深刻的理解:“泛爱众,而亲仁”,已经超越了血缘关系的家庭伦理,使自我来到了人类价值的认同之中。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以血缘为纽带的连接,正逐渐暗淡,而亲近仁德的热情愈加强烈。
在我们爸妈出生的年代,饥饿、疾病、贫困是最契合的代言词了。即使是这样,上一代仍然坚信“独木难成林”,所以多生、多育盛行一时。靠着这样的信念,我的姥姥生了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状态了。或许,环境的困窘真的会凝聚家族精神力量,血缘关系的牵扯,是最亲密的关系。听我的母亲说,当时她还在上小学,哥哥姐姐里面只有一个哥哥还在上学,也就是我二舅,还有就是我小姨也在上学。可是,当时的环境下,一个家里能有一个孩子上学就很难了。我的姥姥、姥爷强撑到了我母亲四五年级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我母亲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我舅舅和小姨。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我感觉我的舅舅对我母亲更多的照顾。后来,姥姥的六个孩子都长大了,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像我舅舅、姨妈都成了爷爷、奶奶了。尽管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生活里忙碌着,但是彼此都了解对方的近况,尤其是出了事情,六个人一起扛着。
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我小姨因为工作机器出现了故障,小拇指被压断了,那是我们这个大家族最心疼一个事。当时姥姥已经90岁了,大家都选择了保守秘密,不告诉她,而且小姨康复后,也一直戴着手套去看姥姥。应该是母女连心吧,我姥姥察觉到了,哭了好几天。不光是母亲的爱浓烈,兄弟姐妹的疼惜也同样浓烈。人家都说,长子如父,长女如母,我小姨是大舅、大姨从小看大的,那种情感是说不出来的,大家都痛惜着,每每说起,还是忍不住难受。我们越长大越会发现,父母那一代,兄弟姐妹的感情是最亲密的交流,他们时刻担心着对方,帮扶着彼此。即使你不说,亲人也能知道你的困境,也会悄悄的帮忙。每一次过年,这种亲密感是最浓烈的时候,也让我意识到,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90后的我们,赶上了计划生育,赶上了少生、优育。每个家庭要么是独生子,要么是两个孩子,极少数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家里有三个孩子。我依然相信,家庭还是最亲密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放在90后的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们的兄弟或姐妹太少了,而像表弟、堂姐这样的亲人,有的还是原来亲人般的熟悉,而有的很少交流,只是一个亲人的称谓。可能是我自己还没有到达一个年龄,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亲情的凝聚力。但是,我确实感受到过这种不靠血缘维系关系的感情,它可以超越亲情,跨过鸿沟,靠近我们认为更为亲密的人。百度百科里面,关于友情,它是这样解释的:友情表示“无缘之慈悲”,无缘即无条件之意。无条件之友情,即是世间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肉血亲之爱,超越国别地域之爱,对所有人皆可平等奉献、交流无条件之友情,这即是友情的奇特之处。
这种奇特之处,真的存在。有一年的冬天,家里出了一些事情,父母都没有在家过年。当家家户户放鞭炮的时候,我还在害怕,当时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是抑制不住,一直掉眼泪。小伙伴们平常过年的时候,都会来找我玩,这一次都很默契,没有来。我知道,她们都不敢劝我。后来,等家里这个事过去了,她们一直有意无意的和我聊聊天,然后问我各种生活近况,怕我没有钱,偷偷给我打钱。除了这些,感触最深的就是,有一个朋友直接来我家陪着我,在我家照顾了我好几天,其实,她还不会做饭,还每天给我熬黑乎乎的粥,当时喝完,我还一直夸她做的香甜。其实,像我的一些情况,她们也是都知道,但是不会刻意说,不会表达出来。她们会在合适的时候,再来开导我,帮助我。像现在,上了快20年的学,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一些人,她们真的已经变成了亲人,变成了那种最好的状态:你不必说,我懂你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气,但是我们每个人也在忍受并开导着对方,这种情谊,也不是语言所能界定的,只能说,你是仁德之人,我恰好选择追随。
再多的不美好,至少有过一次的真挚就够了,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或者是爱情。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