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纪念|如繁星照亮夜空的他们,不能被遗忘
大师
就是那些以个人身影覆盖历史的人
他们被历史选择,又创造历史
他们承载着传统,又开辟着新的时代
他们如繁星般照亮夜空
用音符在岁月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纪念大师,是音乐人不变的初心
对话大师,是当代人对先辈的致敬
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的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BMF),18套20场主单元音乐会,涵盖交响乐、歌剧、室内乐、影视音乐等多种门类,以多元形式向古典音乐各个时代的探路者们致敬。今天,我们回溯过往、展望未来,细数BMF向音乐大师们的纪念。
永恒的主题 难忘的回忆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先生所说:“对于音乐家而言,初心之一就应该是永远铭记和崇敬过往的大师,因为我们是被他们的作品吸引进入音乐的大门、然后用漫长的时间去研习他们的作品。”
北京国际音乐节作为一个立足中国、接轨世界的艺术机构,在过往的23年中延循国际惯例、围绕音乐家诞辰或逝世整数年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的演出,可以说纪念大师是BMF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永恒主题。
早在2000年的第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为纪念伟大的指挥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逝世十周年,BMF特意邀请伯恩斯坦大师的女儿吉米来到北京,与中国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回溯了伯恩斯坦创作的多部音乐剧杰作、并与北京大学的学子们共同追忆、分享大师的传奇人生。
8年后,当伯恩斯坦大师迎来诞辰100周年的时刻,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奉献的《伯恩斯坦与百老汇》不但收获了现场观众的欢呼,还以音乐纪录片的方式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在“奥运年”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家的开放、包容和热情。
▲2008年10月11日 第11届BMF
伯恩斯坦与百老汇
北京国际音乐节围绕音乐家纪念策划的第一次高峰当属2006年,围绕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和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BMF集结了国内外的超强艺术阵容,为观众全面展示两位音乐大师的艺术风貌。
从堪称当代维也纳钢琴学派活化石的保罗·巴杜拉-斯科达,到小提琴大师杜梅;从代表意大利声乐伟大传统的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合唱团到集结“天团”明星音乐家的柏林爱乐嬉游曲室内乐团,莫扎特的歌剧、室内乐、交响曲、协奏曲一一呈现,观众大呼过瘾。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更是携阵容庞大的“亲兵”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与合唱团空降北京,带来了肖斯塔科维奇最重要的四幕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那次演出带给首都乐迷的震撼致敬仍未很多观众津津乐道。
▲2006年10月3日 第9届BMF
2006中国“俄罗斯年”暨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
四幕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音乐会歌剧)
如果说2010年的BMF中,肖邦与舒曼在黑白琴键上“共享”了诞辰200周年的荣耀,那么2011年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则完全属于迎来逝世百年纪念的古斯塔夫·马勒。音乐节将主题直接定“我们的马勒”,在三周的时间内密集呈现了23场马勒主题音乐会,作曲家的全部10部交响曲、重要的艺术歌曲和鲜少上演的室内乐作品逐一呈现,包括穆蒂、迪图瓦、埃森巴赫、郑明勋、余隆、水蓝在内的十余位中外指挥名家执棒八支顶级管弦劲旅带来注定载入史册的“马勒盛宴”。
无论是音乐节开幕演出中那编制巨大、气吞宇宙的《第八交响曲“千人”》,还是由指挥家余隆“临危受命”、代替生病的特米尔卡诺夫大师演绎《第三交响曲》的回肠荡气,都在全球纪念马勒的年份中以最完美的艺术水准代表了中国声音。
▲2011年10月6日 第14届BMF开幕音乐会
夏尔·迪图瓦指挥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音乐会
从2008年的普契尼“三联剧”让观众在大师诞辰150周年之际感受到普契尼音乐风格多样性,到2013年的“威尔第迷你音乐周”将《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等歌剧精品集萃呈现。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及马德里皇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帕西法尔》更是将这位德语歌剧大师的最后一部杰作首度奉献给中国的观众。
2014年北京乐迷聆听到了慕尼黑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莱比锡歌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轮流奉献的理查·施特劳斯盛宴。
2020年,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北京国际音乐节依然以线上、线下同步呈现的方式,邀请十位中国杰出的青年小提琴家带来“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系列演出……
▲2013年10月29、31日 第16届BMF
理查德·瓦格纳:节日舞台戏剧《帕西法尔》(三幕剧)中国首演
也许面对浩如烟海杰作和群星闪耀的历史,走过23年历程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实难以“全”夸口,但这份真诚与虔敬、这份执着与坚守,定然会在未来化为更多美好的舞台瞬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
集中纪念 多维对话
时间来到了2021年,即将到来的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注定会创造一个新的里程碑,将“纪念大师”主题推向新的顶峰。
2021年是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五十周年,圣-桑逝世一百周年,皮亚佐拉诞辰一百周年,马勒逝世一百一十周年和中国作曲家丁善德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此外,维瓦尔第、普罗科菲耶夫、勋伯格等作曲家也都在这一年迎来了纪念年。在浩瀚的古典音乐历史中寻找这样的“巧合”也许并不太难,但是能够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汇集国内众多优秀艺术家和院团、同时以高水准的品质向这些音乐巨人的杰作致敬,实在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自信。
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指挥家黄屹、景焕、张洁敏、杨洋、谭盾,和徐惟聆、唐俊乔、宋元明及青年音乐家柳鸣、朱琳、苏畅、韩妍、陆轶文等将倾情参与这些主题音乐会的呈现。
对于斯特拉文斯基的纪念在本届BMF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完成于1951年的歌剧《浪子的历程》将首度与中国观众见面,由指挥家张洁敏、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中国青年歌唱家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和韩音培组成的全华班演员阵容呈现,作品充分展示了作曲家晚期艺术风格中对于新古典主义的钟情,织体洗练、乐思丰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平衡,必将拓宽音乐节观众对作曲家的固有认知。
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和恩里克·卡里尼以及青年音乐家张橹和李聪将上演双钢琴和打击乐改编版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让这部“改变音乐史”的音乐名篇以新的样态带给观众迥异的冲击。成立于2020年的新古典室内乐团由年仅20岁的青年指挥家金郁矿发起,这支乐团将在红馆上演难得一闻的斯特拉文斯基改编版巴赫《四首前奏曲与赋格》。
▲左上:丁善德;右上:陈其钢;左下:谭盾;右下:郭文景
“我们不止要纪念西方的音乐大师,更要看向中国的大师……这是我们今年在'大师与纪念’这个角度进行的探索,不孤立地去看待某一位大师,而是把他放在历史传承的坐标中,凸显他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正如余隆主席所说,今年纪念大师与BMF坚持多年的中国概念将在对话的维度下实现联动。郭文景、陈其钢、谭盾、丁善德等中国作曲家的经典名作将先后亮相,与圣-桑、斯特拉文斯基、马勒等西方音乐大师完成意蕴悠远的对话。
·相关阅读
从过往的“聚焦”大师
到如今的“对话”纪念
BMF对音乐传承的初心不改
对过往先贤的敬意不变
无论时代对于音乐的审美如何变幻
艺术的级别不会轻易更改
如繁星照亮夜空的他们
不能被遗忘
撰稿 / 高建
排版 / 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