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古村落·寻找大山里的茅草民居

沂蒙山古村落·鲁中山地民居

沂蒙山区位于山东中部,面积约六万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地貌独特、民风淳朴,其间散落着大量的古村落,山下、山腰、山顶都有分布。因为交通、经济、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村子大多长在深山人未识,原始而残破。一些风景宜人、建筑保存较好的被重新翻修作为景点或影视基地,如常山庄村、九间棚村、李家石屋村、竹泉村等等,不过这次我们在蒙阴境内探访的都是些原生态村落。

河蚌绘·沂蒙山民居结构。

沂蒙山民居也称鲁中山地民居,这个地区海拔在500至1000米左右,山区面积广大、气温低、日照短,因距海不远,故降水多,且多集中于山谷。当地居民以农耕为主,经济状况一般,因而没有什么大型豪华院落。岱崮地貌的石灰岩分布广泛,山间草木生长茂盛,这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八字方针,石头墙、茅草顶的房屋应运而生,成为沂蒙山民居的典型符号,不过现在这种完整的茅草房已经不多见了。

河东村,院墙外面的柿子树,挂满了果子。

河东村,可以远望板崮。

河东村位于大崮和小崮之间的山洼里,新村在公路边,老村在山坡上。这是一座典型的沂蒙山村落,村中道路依山势修建,建筑密度不高,高低错落分布。山路两边大都是长方形院落,南北短,东西长,很多都不建南屋,建成三合院,当地俗称“簸箕掌”,这是比较标准的一种院落。还有部分院落只有一排正房或一正一厢,呈“一”字型或“L”型,毕竟山里住房也没那么讲究。

河东村一户民居大门。

河东村的地势非常好,处于向阳的山坡上,迎面正对着板崮,后面是大崮,村中院落的房屋、院墙、大门都用石头砌成,粗犷豪迈。屋外往往还带有羊圈、鸡舍、狗窝以及停放拖拉机的棚子,也都是用石头砌的。沿途经过的几个院子都有人居住,房前屋后都种着柿子树,通红的果实还挂在枝头,旁边遛弯的老太太捡了几个给我们,非常热情。

民居的院墙和山墙,都是用石头码起来的,山墙出了造型,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这里的院子都是土地,正房高一些,大都为三间,石料规整,用石灰抹缝。建房的石头是石灰岩,有着灰白色的自然肌理,朴素大方。厢房和外墙的石料大都是原石经过简单裁切的,厢房由黄泥抹缝,房山中间是整石,两边是碎石,精心码放之后形成了一种粗朴的美感。院落外墙大都用原石错缝堆起来,齐整的摆成院门,小块的塞住边角,中间看不到什么粘合物,竟然十分稳固,与周围山石浑然一体。想来住在这种房子里的人们,性格应该也是淳朴、平和、勤劳、本分的。

村中公用的石碾子,是用来磨面摊煎饼的。

大崮村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建于明代,是省级传统村落,如今开有多座特色小院。村口有一栋二层石砌小楼,用作村委会和旅游服务中心,村中的房屋石料都很精细,外立面拼了很多装饰图案。村中一个三进小院辟为“崮乡民俗馆”,展板上介绍了煎饼做法、大孤山保卫战始末和岱崮地貌。村中房屋颇为齐整,但放眼望去,房顶全都是简易的红瓦和彩钢瓦,没有传说中的茅草顶。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房子都是百年老屋,只不过传统草顶子换成了现代材料,原汁原味的传统茅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大崮村村委会,石头楼二层用现代玻璃墙接出了三间阳光房。

大崮村村史馆。

消失的山地茅屋

我在前面写过一篇《荣城海草房》,胶东地区的房子以海草为主、兼有少量山草和麦草,而沂蒙山区的茅屋主要选择山草和麦草,山草好一些,可以用四五十年,麦草只能用二十年。因为石块墙体较厚,所以房子大都是硬山搁檩,不起柱子。两侧山墙一般高于房顶,檩上盖一层秫秸秆,抹上黄泥,覆头再铺上草,厚度约30厘米,草顶压上石头。然而不管山草还是麦草,都重量较轻,特别容易被大风吹跑,到时候就真成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了。如今随着材料的易得,大部分人家修房时都更换了玻璃钢屋顶,那么附近哪儿还保留有原始茅屋呢,村里人推荐我们去黑土洼看看,说那边比较偏僻,兴许还能找到。

河蚌绘·岱崮镇古村落分布图。

黑土洼村是岱崮镇常住人口最多的村子,这是村口老大爷告诉我的,如今还住着四百多人。村子位于偏僻的山洼深处,清乾隆年间,马姓一族逃荒至此,发现这里四面环山,中间低洼,土地肥沃,于是取名“黑土洼”定居下来。后来齐氏、管氏,许氏、田氏、朱氏等族相继落户于此。村子里街巷局促、院子窄小、房屋密集,分布着大量石头房。我们沿着弯曲幽深的土路往山上走,越到里面房屋越稀疏,很多院子已经大门四敞、人去屋空,我们正好可以进去看看房屋结构。

黑土洼村的老房子,房山线条都是直的。

黑土洼村远眺。

山村里的房子,都是直线的正三角形,房山一律没有曲线,显得非常古拙。每间一门两窗,院子里大都有一座石碾子,这是为了磨面烙煎饼用的。这些房屋的外墙大都完整,茅草房顶却没有了,看来房顶确实是最易损坏的部分。我们正在一个荒废的院子里拍照,忽然从角落传来微弱的说话声,回头看时发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正坐在门洞里端着碗吃饭,原来这个院子还住了人。我很不好意思的跟怹打招呼,老太太端着碗问我吃嘛,我摇摇头问她附近哪还有茅草房,她就听不懂了,只是一直冲我笑,这笑容让我记忆深刻。

河蚌绘盖一间传统石头房。

在蒙阴的那几天里,我们去了河东村、大崮村、黑土洼、东上峪、燕窝村、核桃万、笊篱坪和公家村,几乎没有找到石墙草顶的标准茅屋。在最后一站公家村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一户老乡正在砌墙盖房子,于是过去和他聊了聊。他说现在没有人盖草房子了,过去这里的人穷,盖房子都尽量节约,去山上采石头、打草,捡地里的秫秸秆做材料。盖房子大多是亲戚朋友帮忙,管几顿饭就能盖好了。胶东那边的海草纤维长,铺好了就结在一起,山里的草重量轻、纤维短,一吹就散了。说着他带我走到前面一排盖着红瓦的房子,指着瓦垄的缝隙给我看。我发现瓦下面露出了山草顶,原来修房时很多人直接在上面铺了瓦,把草盖在了下面。

红瓦下面的茅草屋顶。

回程的路上我想到,这里草顶房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先天不足,和许多传统事物的消亡都是一样的,过去人们选它是出于无奈的将就,近些年经济宽裕了,选择多样了,人们就会自动选择最适宜的材料,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看的。满足了基本需求的节俭生活是朴素的,满足不了就变成贫困了。如今要看到典型的茅屋民居,就得去前面说过的那几个景区村落了,那里保存了最原始的沂蒙山民居标本。

公家村的鸡舍。
公家村老房子。
院落的传统大门。
公家村村口,一座荒废的院落。
背柴回家的村民。
用石块砌墙的大爷。
笊篱坪村老院子。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欣欣(18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扩写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经历了坎坷.颠沛流离,几经周折,终于在多方协助下,在成都定居了下来,求亲告友在浣花溪河畔建起了一座小茅草屋,就是现在的杜甫草堂.杜甫的日子虽然过得很贫穷,但总比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 ...

  • 旧貌焕新颜,看增城区古村落如何大变样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实习生 周嘉兴 图/通讯员 增宣.陈惠瑜.姚玉函.钟林威 近年来,古村落旅游方兴未艾.增城区也推出了古村落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地域文化优势,牵手旅游行业.石屋变民宿 ...

  • 中国最美古村落——江山大陈村

    说起浙江江山市,江郎山.廿八都.仙霞古道,是大家熟知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对大陈古村,却是知之甚少.这次参加万人游江山活动,有幸见识了这个中国最美村落,惊叹不已! 大陈村位于江山市区西北10公里处的大陈 ...

  • 野三坡附近的一所古村落,涞水岭南台民居

    岭南台村位于保定涞水县西北,离野三坡景区不远. 村址位于黄潭岭南半山腰的一个高台上,进村需登数十层台阶,故取名岭南台.一条东西方向的主街横贯全村,南北方向则为几条比较窄的街巷. 根据村里吴家坟古墓碑考 ...

  • 古村落采风文汇:石佛 一个隐藏在大山里的古村 作者/魅力之光 演播/成功

    [总 第 115  期] 梦圆医巫闾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古村 ...

  • 寻找中国最美古村落征文 :小村大峪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小村大峪 张见素 大峪如果理解为大山谷,是名副其实的:如果作为这个村的村名,就有些难为情了.因为那个山谷不能小,但大峪村却实在是太小了.就我所见,不过是树丛里数得见的几户人家,村口 ...

  • 这个大山里的原生态古村落,还是北京最美的乡村之一!

    到了深秋时节, 这个深山里的村子山楂红了, 柿子黄了, 像挂上了一个个小灯笼. 老房子,老街道, 还有古道边石板上的一首首小诗,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前去这座位于北京西南郊 房山区南窖乡的古村落造访 ...

  • 探访大垴古村落历险记 | 作者:许玉然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藏得越深,风光越美,带你寻找鲜为人知的皖南古村落

    旅行是随兴所至的生活 粉墙青瓦.马头墙.天井.砖/木/石雕--皖南民居的要素勾勒出了一幅幅清淡的水墨画卷.说起安徽的古镇古村,你一定不陌生于西递宏村,其实在安徽的黟县.泾县.歙县等地还深藏着很多并未开 ...

  • 佛山市顺德区十大古村落

    佛山市顺德区十大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