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本是好地方(2)·明中都,六百年前的烂尾工程

走投无路,出家皇觉寺

家败人亡后,朱元璋也走投无路,眼看就要饿死了。这时邻居有位好心的汪老太太帮他找到一个管饭的地方,她让他儿子携礼物和香火去讨好皇觉寺主持,推荐朱元璋去庙里当和尚,这样至少能有口饭吃。后来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回忆到这段经历,还尊称老太太为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龙兴寺天王殿。相传朱元璋当年做小和尚时,每天都要打扫天王殿,而四大天王顶天立地站着,扫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他就一边扫一边喊:“脚抬起来!”由于是金口玉言,四大天王居然就乖乖把脚跷起来了。

皇觉寺当年是一间破的连门都没有的小庙,而且仅过了两个月庙里粮食就吃完了,主持只得打发大家出外化缘。所谓的化缘其实就是变相乞讨,朱元璋随着逃荒队伍,哪里年景好就往哪里走,直到至正八年(1348年)才又回到皇觉寺。关于这段落难经历,朱元璋写道: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这段记述不仅写出了他当年的苦难生涯,也反映出荒乱中普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有种口述历史的味道。

龙兴寺大雄宝殿。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皇觉寺最终毁于兵火,朱元璋连这一方安身之地都没有了。此时他接到了发小儿汤和的一封来信,让他到郭子兴部队投军,从此走上征战天下之路。虽然朱元璋的童年坎坷不断,备受艰辛,但成年后却时来运转,一路顺风顺水,遇到困境必有贵人相帮,可谓厚积而薄发。短短十五年,就从一个讨饭的小和尚一跃成为明太祖,升级速度之快,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

河蚌绘·皇覺寺銅鑊(hu四声)为明代寺院中的炊具。清咸丰年间,官府想将其融化铸钱,炽炭千斤,不能熔化而罢。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欲就地熔化,仍徒劳,文革中,多次夯砸,药炸不动,得以幸存。如今这件历经风霜的铜器改作了寺院的荷花缸。

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令重修并改名龙兴寺,以纪念他出家的那段日子。这间昔日残破不堪的小庙顿时身价倍增,一跃成为皇家寺院,共有殿堂僧舍380多间。经历六百年风雨的龙兴寺,如今面积只有明初的二十分之一。我去的时候,山门口有两个僧人正蹬着梯子给“龙兴古刹”四字匾额刷金,寺庙在文革中曾遭受重创,不过主体尚存。

河蚌绘·凤阳龙兴寺。

龙兴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座专为纪念朱元璋而设的明太祖殿,殿内供奉着朱元璋、汤和、徐达——三个凤阳小伙伴。塑像中的朱元璋既不是官方的圆脸形象,也不是民间的马脸形象,而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上圆下方,颧骨高耸,下巴突出,嘴角边还有两道很深的八字纹。

龙兴寺明太祖殿里的朱元璋塑像。

关于朱元璋的长相,历来学界颇有争论,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都不大靠谱,丑的极丑,美的极美,这其实反映了世人对朱元璋评价的两个极端。不过如果你来到凤阳,仔细观察过街上扎堆儿下棋的老大爷们的长相,一定会觉得太祖殿里的塑像还有点靠谱。如果还不行,就从太祖的直系后裔里找一个样板,我们有位前总理就是正儿八经的朱元璋十八世孙,可供参照。

明中都皇城遗址

凤阳明中都的营建始于洪武二年(1369年),彼时国家刚刚统一,太祖与大家议论建都之事,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中将领多为淮西人,也都愿意衣锦还乡,当下君臣一拍即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于是改濠州为凤阳。中都的营建可谓兴师动众,都城分为内、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长30公里,开九门;中为皇城,周长8公里,开四门;内为宫城,周长3.68公里,开四门。

河蚌绘·明中都宫城一直分布图。

中都建筑调动了全国物资,所用木材不仅向全国征调,还大量从附属国进口。建筑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溶灌。建设期间,曾征调工匠、民夫、罪囚、移民、军队共一百五十余万人,凤阳俨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凤阳明中都宫城午门,拍摄于2014年。

中都皇城中轴线南端自凤阳桥跨涧水,进洪武门,过洪武街,穿过云济街至大明门。进大明门,沿御道走完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紫禁城承天门,经端门,过外五龙桥至皇城午门。进午门,过内五龙桥,入奉天门至正殿。正殿是中轴线的中心,往北入后宫,出皇城玄武门,经苑囿,越凤凰山巅,出禁垣北安门,下凤凰山,径北直指中都城北门。此条中轴线全长13.5千米,两侧建有东西对称的左右千步廊、中书省、大都督府等中央文武官署,太庙和社稷坛,文华殿和武英殿、文楼和武楼、东宫和西宫。大明门前,云济街上,向东排列着城隍庙、金水桥、国子监、鼓楼;向西排列着功臣庙、金水桥、历代帝王庙、钟楼。

河蚌绘·明中都皇城。明中都皇城周长九里,开四门:南为承天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门内向北为外金水桥。明中都紫禁城,周长七里,开四门: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位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西华门门洞。

然而如此兴师动众的工程竟然在洪武八年(1375)突然停止了,此时中都的大部分基建已经完工,有些宫殿甚至都可以入住了。《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罢建原因是:“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

明中都皇城西华门,拍摄于2014年。

明中都宫城城墙,拍摄于2014年。

经过了李自成的纵火、清前期的缩建、近代农业生产的破坏,明中都如今仅剩下了残垣断壁。皇城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是午门城台,呈凹字形,与北京故宫午门的形制相同,正中有三个门券。皇城西华门三个门券洞和城楼台基基本保存完整。皇城东华门、玄武门及东南、东北、西北角楼尚存有高7至10米的夯土台基。城外护城河宽80米,与北京筒子河相当,基本保持原状,城中金水河故道蜿蜒曲折。

明中都金水河里的鸭子,拍摄于2014年。

明中都宫城三大殿城台遗址,拍摄于2014年。

我们在黄昏时分登上城墙,夕阳西下,长长的背影在时光中交错。城头上草木方生方死,昔日的皇家禁地早已变成农家菜畦,护城河中村民养的鸭子游来游去,田埂里高耸的土坡就是昔年奉天殿的台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