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 巫山多奇泉:奇绝一丛璎珞水 更无人处自珊珊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地处长江三峡的巫山县,自古以来便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享誉海内外。境内三台、八景、十二峰、大宁河小三峡以及曾令当今中外史学界震惊的204万年(注:现已修正为250万年)前的“巫山人”遗址等景观,无不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这些景观人们大都很熟悉。其实,巫山的山泉可谓星罗棋布,而且堪称奇泉者不在少数。
圣 泉 在老县城东。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曰:“巫县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清洁,下注巫溪水。”俗传此泉神异无比,饮后能令人变聪明和知书达礼。宋人王十朋(曾任龙图阁学士)在其《梅溪集》中亦曾谓“泉旁虽童子亦知书”。故千百年来,此泉一直为世人所青睐,并欲一饱口福而后快。
茹溪泉 在老县城东约2千米。此泉源自近谷,澄冽甘芳,四时不竭。俗传此泉可解暑热,巫山旧志曾载“患暑病饮之而愈”,而《战国策》则有“蔡灵侯饮茹溪之泉”的生动描述,其注曰“茹溪巫山之溪也”。泉旁旧有“源洁流芳”碑刻,为明邑令张维任所题。
白小泉 一名白小湖,在老县城东15千米白洋湾。此泉为涌泉,清澈甘洌,深约一丈,径约三丈五尺,水量不因季节变换而增减。泉内生鱼如银片,长不过两寸,可食,且鲜美异常,故常有人将鱼入肆卖钱。唐人杜甫曾有诗云:“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疏。入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拾卵,尽取义何如?”
三分泉 又名三分水,在县城东25千米的长江北岸边。此泉自山根出,分三派。俗传根据每派水之多寡,可验证当年农业收成是否丰收。而且上派验滇南,中派验巴蜀,下派验荆楚。水盛则丰,水枯则歉。
笔者以为,“水盛则丰,水枯则歉”乃是当地老百姓通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观察得出的经验性结论,有很大可信度。不过,三派之水各能验证一方就显得太玄了,但倘若真能如此,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三分水,光绪版《巫山县志》有专门记述。宋代陆游《入蜀记》亦载:“过三分泉,自山窦中出,止两派。俗云:三派有年,两派中熟,一派或绝流饥馑。”清代诗人张问陶在《由三分水至楠木园出巫峡四首》中,对此水进行了描写:
船窗低亚小栏杆,竟日青山画里看。
奇绝一丛璎珞水,更无人处自珊珊。
赤溪洞泉 赤溪为溪沟名,在巫山老县城西北15千米,下马滩附近,溪水注入长江。赤溪上的赤溪洞,俗称老龙洞。洞内峭削如壁,宽4米,高5米至10余米不等。光线愈进愈暗,不知洞深几许,传有人背起干粮走了几天也未至底部。洞中钟乳石千奇百怪,琳琅满目。其中最为奇特的是有一巨石,重愈数千吨,形如犀牛,犀牛背负有七个月牙形石丘,注满清泉,深不可测,人称“犀牛背水田”。“水田”清泉分晨、午、昏一日三潮,经牛身漫下,酷似牛毛,其水冬温夏凉,清甜可口,然后合七为一,挟势而出,汹涌澎湃,吼声如雷,惊心夺魄,从不衍期。
洞壁现有古代石刻十余处。其中“护国佑民”(明代天顺初年,即公元1458年)、“五溪泽溥”(清代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为御赐。另尚有“甘霖响应”“灵应”“感应甘霖”等多处石刻,皆为当地贤达士绅或外地名流雅士镌刻。
由于此水清澈甘洌,水质极佳,至今仍为当地市民喜欢饮用的泉水之一,目前已直接引入新县城供居民使用。
清水洞 在文峰(驱熊山)山麓,俗名硝子洞,因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到此题诗,辟为旅游景点后,改名“陆游洞”。洞口常年有清泉流出,甘洌无比。此洞传为一龙王蛰居之所,故常有县人挟香礼拜祈祷。清水洞极深,前洞口在巫峡口,后洞口穿驱熊山到菜籽坝,约3千米。另外在离洞口500米处十分宽敞,如巨厅可容纳千人,周围皆石壁,镌刻有自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以来的古人墨迹百余处,乃巫山一文藻胜地。朝右又有一稍小支洞斜向可攀援,约百余米,至另洞,上亦有摩崖石刻。
陆游《入蜀记》载:“(乾道六年十月二十三日)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暗,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东 井 在巫山老县城城东边,玉枕山下。史载此井“左右榕树交互,叶密荫浓,虽亭午不见日光。炎天暑晚,纳凉饮水者络绎不绝”。
此井建于明代,泉自石隙涌出,石砌井池,分为三股。古人赞之,“虽夔东各处,未有如此水之甘洌者”。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重修,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邑令韩鉴吾名之“让水”。
“让水”是一个典故,在南北朝时期,梁州人范柏年去拜见宋明帝请求办理朝政,偶然说到广州有贪泉。宋明帝就问范柏年的家乡是否也有这种怪异的河流。范柏年回答道,梁州没有贪泉,只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见《南史·胡谐之传》)。后来“廉泉让水”就成了成语,多用来比喻为官廉洁,后世也用来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井旁建有仁泉寺,联曰:长流三洞水 永济四方民
巫山老县城秀峰街东井沟(宋开平摄)
西 井 在巫山老县城城隍庙(原巫峡粮站所在地)西边。
明代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邑令史存轩引牛蹄窝泉水入城,修西井贮之,以便民汲。清乾隆以来多次整修,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邑令韩鉴吾名之“廉泉”,其典与东井“让水”同。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邑令连山,曾筹款从牛蹄窝逐节疏浚。此外,从牛蹄窝至西井,途中还修有两个小井,便民取用:一是北门内侧四方井,二是黄荆坡碓窝井,此井用一石碓窝承水,故名。
光绪版《巫山县志》载:“西井泉出北城外里许牛蹄窝,其源实出三十里之鸦鹊(泉)山。”
如何关注
①复制本微信号“wsrwdl”,在“添加朋友”中粘贴并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公众号名称“巫山人文地理”,即可找到、关注;
③用手机扫一扫下图或长按下图,选择“识别二维码”,然后关注。
主 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