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都是王家女儿,王夫人和王熙凤一静一动的人生谁更幸福?

一直觉得,曹公对人物的刻画是有对比的,通过对比揭示性格对命运的影响,比如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王家女儿,都嫁进了贾府,但因为性格与处世态度不同,命运就截然不同了。

每个家庭,都是有家风的。年轻时的王夫人,书中只通过刘姥姥说了四个字:“着实响快。”应该和王熙凤快人快语行事高调的特点很像。她们都受着王家家庭文化的熏陶,为何嫁入贾府之后,画风就不一致了呢?

1

王夫人是标准的儒家夫人:孝顺公婆、顺从丈夫,并且延续了贾府的家风,对下人宽厚。她与贾政,年轻的时候应该也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从生下了两儿一女可以看出来。年轻时的贾政,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只是做了父亲之后,“少不得规以正路”,才慢慢收敛,成为了循规蹈矩之人。

可以想见,年轻时的王夫人,也和王熙凤一样,活泼灵动,这才配得上贾政的“诗酒放诞”,因此才能接二连三的生儿育女。

和贾政一样,因为儿女渐长,要在儿女面前“规以正路”,王夫人才收敛了自己的女儿品性,成为了端庄内敛的当家夫人。

哪一个爱孩子的父母不是像贾政夫妇这样呢?一切都得为孩子走正道让路,即使自己还没玩够还有梦想未曾实现。

所谓“规以正路”,就是谨守国法家规,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走正道。他们做得很成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元春和贾珠两个优秀的孩子。

王夫人的言行,遵循了儒家对女人的要求:夫唱妇随,三从四德。这也是嫁进贾府二十多年依然被贾母喜爱的原因。可以说,贾政夫妇的为人,是贾母最满意的。

王熙凤和年轻时的王夫人很接近,活泼灵动,这应该也是贾府接受王熙凤嫁给贾琏的原因:王夫人为王家女儿赢得了好评。

只是,王熙凤骨子里是叛逆的,这是她与王夫人最大的不同。王夫人严格遵守着三从四德,王熙凤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她要用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儒家制度。

其实,王家女儿都很幸运,王夫人遇到了贾政这样端方的男人,与她所受的儒家教育完全一致,他们的夫唱妇随很容易施行,因为贾政所做的,正是王夫人所希望的。他们的价值观一致,因此矛盾和分歧很少。

王熙凤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贾琏这个对家庭地位没什么要求的男人:老婆你想占上风,就让你占吧,你开心就好。

对老婆的管理能力比自己强,贾琏没有意见;对老婆总拿娘家压人,贾琏没有意见,对老婆干涉自己的工作;贾琏也没有意见,但基本的夫妻生活不能满足,正值壮年的贾琏就有意见了。

对抗总比顺从要难得多,也更伤神耗费精力,王熙凤就在对抗中,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垮了,无法再复制王夫人生儿育女、夫妻和睦的人生路。

王熙凤是错在对抗吗?其实不然,她的对抗并没有让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反而得到了老祖宗的欣赏。贾母喜欢她的活泼灵动,也欣赏她当家理事的能力,并为她开了可以不遵守三从四德的绿灯。

那么王熙凤错在哪里?她错就错在太虚伪,因虚伪而工于心计。心计,才是最累人的,最容易把人给拖垮。

这就是王熙凤与王夫人最大的不同。

明明贪权爱财,她却以欲迎还拒的方式,收受了净虚的贿赂,借用贾琏和娘家的权力,干涉他人的婚姻。

明明抗拒贾瑞的性骚扰,她却偏偏要采用虚与委蛇的方式,布一个局把贾瑞置于死地。

明明不允许贾琏碰别的女人,她却要用平儿一生的幸福来装门面,为自己争一个贤名。

明明对贾琏娶尤二姐深恶痛绝,她却要做出一个贤良正室的样子,把尤二姐赚进大观园再慢慢玩死。

明明对贾母是逢迎,她却要极尽所能地表现出孝敬。

人前看着精力充沛的王熙凤,背后却是“恃强羞说病”,但身体是不会骗人的,这样全方位的算计,终于把自己给算计了,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4

王夫人也有虚伪的时候,但那是善意的虚伪。

有人拿王夫人向贾母谎报晴雯状态一事来诟病她,我反而在这件事里读出了她作为一个孝顺儿媳的理智处事方式。

对晴雯的处理,源于抄检大观园,抄检大观园,又源于发现淫秽物品绣春囊。这件发生在大观园的大事,全府上下都是瞒着贾母的。为什么要瞒着她?当时的贾母,已经过了80大寿,智力和精力都呈现老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作为儿媳妇,同时又是当家人,王夫人有责任保护贾母的健康,尽量不让她知道府里发生的不好的事。但晴雯出去这样的事,是一定要让贾母知晓的,那就找一个轻描淡写的理由,这样才不至于让贾母伤神动气。

同样的做法,还体现在第七十七回,因王熙凤之病需要“一等人参二两”,找遍全府都找不到了,最后是贾母处找出一大包来。但这人参因为存放太久,已经失去药效了。王夫人只好命人去外面再买,同时交代周瑞家的:“倘一时老太太再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不必多说。”

为什么要向老太太说这样的谎?当然是不想让老太太再为这些家务事操心,年迈之人,时日不多,应该趁有生之时颐养天年。这正是一个孝顺儿媳该尽的本分:报喜不报忧。

同样是孝顺,王夫人做在暗处,王熙凤做在明处,一个是真孝,,只求务实,一个是假孝,追求虚名。

在对待男人纳妾这件事上,王夫人也遵从了儒家夫人的标准:不妒不抢,一切以男人的需求为重。

从探春的年龄来看,纳赵姨娘应在王夫人生宝玉前后。这个时期的王夫人,生育了三个儿女,作为主母,一大家子的事务都要靠她来处理,身体也就衰了,自然无法满足还在欲望期的贾政。书中也多次提到王夫人身体不好,比如“清虚观打醮”这么重大的事,王夫人没有参加,原因是“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第四十七回,邢夫人替贾赦求纳鸳鸯,贾母语重心长地向邢夫人说了一番话,其中就提到王夫人的身体:“你兄弟媳妇本来老实,又生得多病多痛,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

虽然容忍丈夫纳妾有违人性,但那是人人都在遵守的社会准则,王夫人自然也会坦然接受。就像香菱对即将到来的夏金桂的感受一样。巴不得多一个人从“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

是的,作为当家主母,王夫人所追求的,就是“安宁”。合家安宁,自己也安宁,这才是岁月静好。

5

都是王家女儿,只因为所遵从的价值观不同,一个利他,一个利己,就决定了王夫人和王熙凤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王熙凤劳神费力,却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切的叛逆源于娘家的支撑,娘家一倒,那些曾经被她压制的人,就难免痛打落水狗了。

王夫人从未仗过娘家的势,她用宽厚平和,赢得了合府的敬重。至少在原著中,读不到诟病她的语句。

即使贾府败落,如果王夫人不被株连,她应该能够颐养天年得善终,只是日子清苦点。不过,对于一向念佛吃斋的她来说,清苦并不算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我一直相信,这是曹公著书的主旨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