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杜甫五律《悲秋》读记
杜甫五律《悲秋》读记
(小河西)
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此诗与前两篇(《客夜》、《客亭》)或作于同时,均为广德元年(763)秋,时杜甫流落阆州,家人客居梓州。
风动:《巴郡人为吴资歌》(汉):“习习晨风动,澍(shù)雨润禾苗。”《咏檐前竹》(梁-沈约):“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窥:此字不一定是贬义。《重经昭陵》(杜甫):“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咏怀古迹》(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东晋-陶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咏怀》(魏晋-阮籍):“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大意:秋天凉风从万里吹来,成群强盗到处横行。客居之人正值秋凉时,写信传书给遥远的家,传递深深地思家之情。心怀愁绪地看见鸟儿飞过,年老后总是随众人同行。开始有了经三峡出蜀的想法,不知道如何才能回到两京。
诗意串述:悲秋是古诗中一个永恒主题。源头是屈原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阆州为啥悲秋?此诗前二联写悲秋之因。悲秋只是因“凉风”吗?当然不是。重要原因是“群盗尚纵横”。因战乱不得不长“为客”,为客而遇万里凉风,思念故乡、亲人之情萦绕于心挥之不去。这是杜甫写信家人的原因亦悲秋的原因。后二联写迷茫。抬头看有高鸟飞过,我却不能向鸟儿一样飞回故乡。我该向何处?也许因老了,这几年总是随“众人行”。(杜甫从华州逃秦州,从秦州逃成都,从成都逃梓州,都属“随众人行”。)不随“众人行”又能咋办?俺确实想过经三峡出蜀,否则,俺有啥办法才能“见两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