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年北京TNF100,组委会项目变更,我这么看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我从第二届北京TNF100越野赛就开始参加,经历过从昌平居庸关起跑的、门头沟起跑的、海淀起跑的多次路线更新的赛事。2018年是北京TNF100十周年,首届冠军镝木毅也来参加10周年赛。但是大雨来临,取消100公里组,给即将到了的比赛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朋友圈一片热议。
户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与休闲度假相关联的,是远离繁忙工作,巨大压力和城市雾霾的,但是,真正走入大自然,你会发现,更多的还是不确定性,严肃性,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巨大的大自然的力量。
我学会敬畏大自然不是靠读书和听故事,是靠身体,记忆深入骨髓也痛彻心扉。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去小五台,山下风和日丽,到了山上大雪狂风,我们在营地几乎冻僵,后来点了篝火,把大石头烤热,然后用衣服包裹起来,抱着烤热的大石头才能入睡。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失温。
一次去灵山,走错路,要么绕道,要么需要要跳过一个山间狭缝,那个裂缝其实并不大,只有半米宽,但是下面就是悬崖,说实话,我当时腿都软了,况且我们背着重装,我鼓足力气跳了过去,那一刻,我相信我是战胜了恐惧,同时也更感觉到了自然规则的残酷性。
还有一次去大海陀,天黑,也迷路了,走到了一个斜坡,斜坡下面就是悬崖,好在我们及时返回,如果再继续下降,后果不堪设想……户外多了,对什么是危险就有了更多的理解,特别是下雨,在山里的危险程度都是排在前列的,山洪暴发每年都是户外遇险的主力军。
2002年左右,我比较痴迷户外扎营,每周都重装爬山,那是一个不是在扎营就是在去扎营的路上的年代,是我了解大自然最初的机会,感受春夏秋冬、清风烈日、雨雪冰霜……感受过天高地阔,山峻水深,享受无限快乐,也遇到过多次危险。2002年到2006年是我扎营的黄金时代,通过几年的历练,我深深地懂得敬畏自然,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后来跑步代替户外,越野跑也开辟里一个新天地,但同样也经历了非常多的未知和艰险。我跑过下着冻雨的港百,39度高温的厦门翔安100,高反中的张掖百公里,经历过下雨的北京TNF100……知道再牛逼的人类在自然面前都是渺小的。
今天、明天就是北京TNF100公里10周年,这个赛事对中国越野跑是宗师一样的存在,是一个标志,一面旗帜。赵小钊有一篇比较全面的《【十年】TNF100北京
》感兴趣的可以了解。
对于大雨的今明两天,汇跑赛事决定调整比赛,取消100公里,修改了50公里的时间,一切为了避开雨势最大的时间段,保证选手安全。详见:
《赛讯 | 关于TNF100北京100公里项目取消、50公里项目比赛时间变更的重要通知》
因为我的户外经历,知道黑夜+下雨+疲劳等诸多因素对于跑者的杀伤力有多大,所以我非常支持组委会的决定。对很多选手来说,可能辛苦准备比赛的付出无法用100公里来证明有些遗憾,但我相信,汇跑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损失肯定比选手大的多,包括赞助商权益的体现、已经做了充足准备的各项调度都要重新部署,最不愿意修改的应该是组织者。
汇跑赛事对赛事的调整,我看到的是负责,是担当。
对跑友负责,时刻操心安全这件事,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也办过比赛,我知道这件事儿的不容易、苦衷和不易被理解。
作为跑过十几场百公里的选手,我会做最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我已经有了在全天候各种环境下的应对方法,但是作为组委会,不可能冒险假设所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跑者,任何闪失,关乎生死。大自然不会为犯错提供任何二次悔改的机会。前年的UTMF也是因为天气原因中止了比赛,即使带着再大的遗憾。
我也是40岁的人了,人到中年总会感到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取舍平衡,接受不完美,接受无法令每个人都满意的现实,接受痛苦和失望不被理解并努力前行……正是这种权衡,催生了智慧,展示了价值观,激发了人性中群体性(社会性)中最伟大的一面。
在很多事情上,不是经历过许多,很难区分“怂”和“顾全大局”,很难理解“勇往直前”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边界。
对汇跑赛事北京TNF100公里的变更通知,我认为已经是最好的平衡了。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黑跑黑话
“越野跑历练的有身体、心智和价值观。”
真正的体育精神,不需要特别多的外物来证明,。
相关文章:
《再谈越野跑礼仪》
别忘了点赞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