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到底有何寓意?年轻人要清楚

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其中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也是如此。古代人的思想与现代人不太一样,可能古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重要道理,用简单的话语总结出人生。

不仅仅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更是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做人,或许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前,因为社会的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人都没有文化,他们就会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研究出一段包含人生哲理的俗语,可能有的人认为这是胡话,不正确的。但是你不能否定古代人研究出俗语的意义。据《汉书·路温舒传》记载:“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讲的就是俗语会更加的贴切于生活。

因此俗语有很多都来源于生活之中,正因为有俗语的存在,我们的文化才逐渐发展,以至于达到现在的程度。

现实生活就有这样的俗语存在,是与家人下葬有关,叫做“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但是大家知晓其中的意思是什么吗?

正所谓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一样,我们要孝敬父母,对父母关心,从小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长大,非常不容易。可能我们都不清楚父母在照顾我们时付出的努力是多么的艰辛,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

在父母离世后,虽然不用办理的有多奢侈,但是最起码要把父母风风光光地下葬,让二老在下面过得安稳。

其中“七不葬父”,说的就是在下葬父亲时不能选择“初七、十七、二七”,这三个日子。而“八不葬母”说的是在“初八、十八、二八”,这三个日子里不能给母亲举行下葬仪式。

主要当时“七”这个词语很不吉利,与“头七”有相同的意义,因此女性忌讳有七的的存在,而“八”这个词,是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联系,指外出的男子没有学会这八种礼节是不可以回家们的,所以才会有“七不葬父,八不葬母”的俗语流传至今。

丧葬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更是古代人尊敬死者的方式,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独有的下葬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直到如今,已知的就有“土葬、火葬、悬棺葬、树葬”等等。或许已经有人遗忘,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全都是中华文化的体现。

农村俗语能够一直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其实也不用全都去遵守,毕竟万物都有两面性,俗语也是这样,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不好的剔除掉,把好的给保留。

祖先作为先驱者,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也会有好有坏,但是经过不断地发展,糟粕会被我们所抛弃,而精华肯定被我们保留至今,所以我们这些年轻人一定会谨记祖先的遗言。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