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谢谢
消失的谢谢
常露文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最近一周,我突然发现班里的学生们越来越沉默和淡然,无论是在寻求帮助或获得帮助,又或是得到了夸奖和感谢后的表现皆很淡然。
这个现象有些像小时候刚上学的时候,那时每个孩子的表现欲都那么的积极,上课争着举手发言、争着做老师的小帮手、争着.......然而这个情况伴随着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反而大家都似乎更加沉默了,一个简单的课堂提问举手的也是寥寥无几,大家似乎也不再热爱去做老师的小助手,以获得嘉奖。然而细细想来我们班里的情况与上述的有些类似却又不完全一样。
已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霖为大家端饭盛汤成了一种理所应当,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认为班里的卫生工作是我们老师的事情了......只记得从发现的那一刻起,我便要求:除了固定的几个人需要健全的同学轮着为他们打饭并必须向帮忙打饭的同学说谢谢,其余同学必须自行上前取饭;不会端汤的同学则从最初的老师跟在后面指导直到独立进行,或许中间这个过程会耗费老师诸多口舌与时间和精力,可是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以及感恩感谢的能力又何尝不是种德育的渗透。
我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爱说“谢谢”的孩子,情商不会低。并不期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情商多么高级的孩子,但是一定有一颗感恩的心。大多残疾的孩子们,在家里似乎养成了大家照顾的习惯,进入学校后也依旧是如此,“老师,你给我弄弄呗。”“你给我端碗汤呗。”命令式的口气与态度自然是会让人心生不爽,在我也拿出相同的态度示范给他们看后,许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上述状态似乎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在这周我的课堂上,在小霞帮了小浩一个大忙时,换来的却是小浩的沉默,我问他:“你是不好意思说谢谢么?”只见小浩羞涩的点了点头。这或许便是教育的契机吧,微型班会便展开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会响亮的表达感谢的目的,旨在为了培养自己1.懂得感恩 2.懂得尊重 3.更受欢迎,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会做大家不喜欢的孩子,既然都想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喜爱,那就应该先从一个简单却需包含真诚的“谢谢”两个字开始。
希望消失的“谢谢”能成为每个孩子口中永不凋零的花。
无论您远走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