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天取经只为降魔,还要唐僧干什么?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比大海更为浩瀚的景象,是蔚蓝的天空;

而比蓝天更为浩瀚的,是一个人的内心。

—— 雨果《悲惨世界》

01

以前我觉得,西天取经不就是一路降妖除魔嘛。
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的励志神话故事。
但最近,我看了一部豆瓣评分5.6的商业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只是降妖除魔,还要唐僧干什么?猴哥一个人就搞定了。
这部电影拔高了唐僧的形象,或者说深挖了唐僧的心理。
以前的唐僧因为悟空打死了而愤怒,同时也为悟空消灭了而高兴。
人是好的,妖是坏的。
黑白分明。
但这部电影中,唐僧是真正的众生平等。
杀人是十恶不赦,
杀妖也非理所当然。
正所谓“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妖怪也是生命啊。
初遇八戒和沙僧,悟空看他们是妖,举棒要打死。
唐僧:悟空,住手!
悟空:他们是妖!
唐僧:你不是吗?
正如菩萨所说:
孙悟空看到的是本质真相
而唐僧看到的是本源心相
唐僧知道白骨精是妖怪,也知道她作过恶,
但是他心中的信念是渡化她弃恶从善。
唐僧说:我愿度她而死,下一世,我依然信仰我所信,
哪怕因我这样的信仰,取经之路要耗费我十世。
西去之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
否则就算取得真经,过的了佛祖,也过不了自己。

02

其实,早在1962年版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电影中,
也有类似的说法。
悟空在二打之后,沙僧也替悟空说话:师兄有火眼金睛,识得妖怪。
唐僧却说:出家人慈悲为怀,纵然是妖,也应劝其为善
郭沫若看了后气愤不已,写了一首七律诗谴责唐僧: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恨不得对唐僧千刀万剐。
但是,佛教不正是讲慈悲吗?
唐僧此去不正是为了求取大乘佛法吗?
小乘度己,大乘度众生。
如果没有慈悲之心,唐僧和法海有什么区别?
唐僧要渡化妖魔,使其弃恶扬善。
宁肯舍身渡人,纵死不悔。
法海呢?
要么紫金钵盂一收,
要么大威天龙,助你修行……
法海就像《悲惨世界》中的警察沙威,
是一个残酷、无情、冷血、铁石心肠的执法者
如利剑出鞘,似鹰视狼顾。
他们捍卫自己的天职,那就是他们的信仰。
维持世界运行法则和秩序,是他们的职责,更是他们的荣耀。
捍卫信仰的沙威,盯上了追逐梦想的冉阿让。
降妖除魔的法海,盯上了相信世间有爱的白蛇。
唐僧更像《悲惨世界》中的米里哀主教,
“你再也不属于魔鬼……用这些银器,我已买回了你的灵魂。”
米里哀主教用两盏烛台,“渡化”了冉阿让。
米里哀主教就像的一道光,
照亮了这个悲催的世界。

03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悟空可以一棒子打死妖怪,
但只是治标,可以解决眼前的麻烦。
但唐僧宁愿舍身度妖,纵死无悔,
格局更大,是为普渡众生,天下平安喜乐。
悟空虽强,格局小,
唐僧虽弱,胸怀大。
这让我想起了孔子和管仲的对比。
管仲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帮助齐桓公称霸,
而且在政治、经济、商业上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孔子对管仲也是赞赏有加: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匡扶天下,老百姓至今仍然受益。
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华夏大地早就成了戎狄的殖民地了,我们也就成了亡国奴了。
虽然孔子承认管仲的功绩,但孔子对管仲还有一个评价: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为什么呢?
管仲有如此功绩,孔子为何会认为他器局小呢?
管仲追求的是称霸天下,他也做到了,
但是孔子追求的是万世太平,克己复礼。
管仲虽然做到了称霸天下,但是自己行为并不检点,也没有让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恢复西周之礼。
故而,孔子说管仲格局小。
悟空和管仲是英雄,唐僧和孔子是圣人。

种瓜得瓜

END

种豆得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