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里裹铁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都讲放松,不讲发劲。这样会误导很多人的,把杨式太极拳变成杨式太极操。其实,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实很容易,但要练出裹铁的感觉就难了,里面要注意方法。下面我们讲解做到棉里裹铁的方法。
做到棉里裹铁的方法

一、沉转走化

这里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
一是沉肩坠肘。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敌人的攻击。
有人担心如此手上无力,还能挡住敌人,不过不要怕。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不信你可以和别人试试。
二是身体重心下沉。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
三是肩珠和肘珠(可参考九曲珠理论)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注意,我现在说的全部是沉,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
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敌人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用张老头同志的话来说,就是“逢力必沉,逢沉必转”。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己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
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

二、回身引带

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既然走化为开劲,身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掤、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这样一来,不只是劲路上为开,身形同样是张开的。
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
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
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
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其实,你只要体会到杨式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面非常容易。
刚才说的全是脚上的动作,那么手上呢?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
我的老师张老头喜欢用掤、捋两劲。他先用掤向上引偏对手的劲力(他把这称为挑动四两拨千斤。注意,这里用的是“拨”字。只要能够做到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拨偏对方的力量。)然后,他变掤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的向他身后进发,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
想想看,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对了,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
不要小看这个要素,这可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
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

三、凌空壁立

凌空壁立是发劲的前奏,也是能否顺利发出猛烈太极整劲的关键,不能做到凌空壁立,就无法发出太极整劲。凌空壁立要从对敌和对己两个层面理解。
对敌方面:在通过回身引带,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后,开势(或开劲)也就走到了尽头,现在需要的就是合劲出击(或合势打劲)。具体说来,就是裆劲前追,快速向敌方运动,使身形向敌方快速逼近。
要逼近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自已靠敌人方近的一侧,肩部离敌人的间隔不到30CM(如果要使用靠劲,侧肩部离敌身体必须逼近到不足10CM的地方),手掌或拳头离敌身体不到10CM,如同自已的身体是块墙壁,挡在敌方身前,使敌方失去所有的着力点,如同靠在绝壁上一般。
同时,快速近逼的身形可以产生很强的气势,使敌方不由自主产生后退的想法,也可以速度加剧对方的背势。也许有人要问:要快到什么程度才行?我的回答是,你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越快越好!
但整个过程必须是以手领劲(两种领劲方式,一是中指根领劲,二是用掌凹陷外领劲。两种方式都可以,看你个人的习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以腰腿运化,带动身体极速前逼,尽量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到最后关头就会出现发劲不畅的问题。
对己方面:意想自己的后方就是万丈深渊,掉下去绝对有死无生,而对面的敌人则是绝壁,只有用身体靠上绝壁才能有一线生机。
因此,必须放下一切杂念,感觉整个身体都是透空状态,除手、肘、肩、腰等部位除了做到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松腰以外,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张老头的说法是一羽不能落,一蝇不能加)。
以后腿蹬地,裆劲前追,裆部内裹(注意,此时不是把裆开撑圆,而是把裆裹圆,撑的力向外,裹的力向内),形成身形和劲力内合,带动身体前冲,同时身体前冲劲作用于肩,使肩部摆动,以肩部的动作带运肘部和手部的动作。
此时有个要领,就是即将作用打击手而发劲的那支手,其肘只能在肩的带动下作向下、向后或后前的小辐度运动(用张老头的话来说,就是肘定位,肩传送,肘定位后,手才能集中全身的劲力发劲),以此催动手部向前、向上快速运动。
记得,在这个过程里你的身体是透空的,不要发出一点力量,要把所有力量放在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使用。
(0)

相关推荐

  • 杨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太极拳的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 ...

  • 杨氏太极如何做到棉里裹铁?

    牛春明先生拳照 众观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各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最近我观察了一个教杨氏 ...

  • 杨氏太极拳“棉里裹铁”怎么练出“裹铁”感

    太极那些事关注2021-03-19 22:40大图模式太极拳的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派别不同,动作特点不同,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却是相通的,当然各家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 ...

  • 当代著名老艺术家吴湖帆,传世精品行书欣赏,圆直劲挺,棉里裹铁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决定一幅书法作品是否美观,除了书者单字的功力外,其章法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章法在书法创作中是把书者的心境 ...

  • 太极拳【棉里裹铁】的功夫如何练就?

    本期核心导读: 八卦掌中的"趟泥步",心意拳中的"遛鸡腿",太极拳中的"摩擦步",如果谈其实质,都是在寻找"阻力"!上肢 ...

  • 太极拳的"松"这样找,一招助你"棉里裹铁"

    "松"是杨澄甫的教学纲领,一天不知要讲多少遍!何谓"松"?千人一说,未必一样的状态和感觉.我想说得是:"松"是概念,"松"是结果,而非方法也.求"松"的方法才重要. 身体只要运动,肌肉就会正常参与,就 ...

  • 练太极如何才能做到棉里裹铁?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没睡饱,莫说修行,莫说百日筑基 治三高,太极拳这个动作最管用,单独练就是桩功 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都讲放松,不讲发劲.这样会误导很多人的,把杨式太极 ...

  • 猫咪不在窝里睡觉,却躺在花盆里裹着绿植睡,真是化成了一滩猫啊

    现在有很多人在养宠物,不过人们的爱好可不仅限于这些,可能还会养一些花花草草的.不过将它们都养在一起的话,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最后恐怕谁也养不好了,还不如干脆只选择其中一个好好照顾呢! 就有这么一位网友, ...

  • 篆书丨用笔如绵裹铁,行笔须如蚕吐丝

    唐孙过庭在<书谱>中 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 点画是构成汉字书最基本的元素,对于书法而言,点画是最基础的书写,没有点画莫谈书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