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的巴塘事变(八)
一天,藏军从早晨到中午不停地炮击教会医院,将院墙打垮,一阵冲锋将其占据。巴塘守军躲进战壕沉着应战,当他们看清敌人的炮口对准目标即将射击时,
教会医院的外面
坚守在城外教会医院的巴塘民军
用步枪瞄准炮口,一声枪响,恰好击中炮筒中的黄色炸药包,轰隆一声,炮膛爆裂,铁片横飞,将数名炮兵杀伤。炮哑了,藏军联想到他们五次攻巴都没能打进城,以为这是巴塘的“山神”显灵,不吉利。但,不管怎么说,藏军的武器装备毕竟比巴军的好,连国际禁用的英国的达母弹也用上了,且兵源、装备也能得到补充。尽管“格司令”的人马不断出击,也难破敌阵。因为不管是武器装备和战
斗人员,都不敌组织严密的正规敌军。
藏军不退,南北交通断绝,商贾裹脚,百物腾贵,人民生活艰难。城中军民僧俗执事,共商退敌之策。认为只有向二十四军军长、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求援,才能免金沙江东岸各县沦于藏方。于是决定推选康宁寺格西长龄和士绅马德昌等赴康定面见刘主席。
这个时候,因“大白事件”二十四军正在康北与大举东犯的藏军交战,一时无暇顾及巴事。刘文辉本不欲救援,又恐一旦巴塘失守,被西藏占据,恐康、雅亦不保,其害更大,只好拨给七九步枪四箱、手榴弹两箱,交由代表们运回巴塘,并令其坚守,称援兵不日即来。代表们只得将这点儿弹药运回,以济燃眉之急。
巴塘辖地广,藏军难全面封锁,南区六玉十五村和北区七村沟,他们就无力全部控制。尚有不受其控制的东南区的茨朗竹噶,顾全大局,还召集当地三百民兵来援。将他们迎入城后,各寺筹粮四十余石解决援兵伙食。这支民兵在巴城驻守了一个多月,才分批返乡。到了六月,城郊庄稼成熟,在藏军占据的村子,地里粮食全被他们和盐井民兵割去;没被藏军占据的村庄,百姓白天怕藏军射击,一到天黑,男女老幼就一齐出动,下地抢收青稞、麦子。藏军遥见火把,放排枪射击,造成伤亡。虽如此,人民冒死收得的粮食,仍可解决城中数月的口粮。巴城困而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