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五)

时至晚清,各国列强瓜分中国之势日逼,腐败羸弱的清王朝惟洋人马首是瞻,鹿传霖空有一腔经边的抱负,因遭与有其矛盾的驻藏大臣文海和成都将军恭寿的反对,本来想做点事的川督,竟被调离四川。瞻对地方依旧归达赖喇嘛,由藏官管辖。

对鹿传霖之举,傅嵩炑的评述是:“藏官到瞻暴敛横征,且仍照工布朗结占各土司之地并索供驻瞻兵费,垂三十余年。瞻民苦之,於光绪二十年间逐杀藏官而自立,旋经川督鹿传霖派兵攻克之,议改流其地。此时之瞻对,藏失之,川收之。藏虽欲争,无词可措,纵使相争,川亦可索赔兵费。乃驻藏大臣文海、成都将军恭寿与鹿不睦,密会劾鹿将瞻对仍旧给藏。说者谓'自此瞻对不为康(指西康-笔者注)有矣’。”

收瞻之事,并未就此打住。英、俄谋藏日胜一日,清廷上下益感“西藏危急”,已意识到治藏必先安康,安康才能助藏。光绪三十年十月,上任途中的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到了中渡(今雅江县城所在地)就接到“军机处字寄九月上谕”,上谕说“有人奏西藏危急,请经营四川土司,收回三瞻(即上、中、下瞻对)”。要四川总督锡良和凤全拿出具体意见。可一提出“收瞻”又遭到驻藏大臣有泰反对,说“光绪二十二年议收三瞻改土归流,大臣长庚往复开导,达赖觖望,有案可稽。奉旨赏还达赖,达赖专差进京呈贡方物,赉回御赏。”还振振有词:“甫经赐与,又议收回,无此政体。”其实惧怕洋人才是有泰的真正理由:“瞻对此案关藏英大局,唐大臣(指时任外务部次长,清政府负责与英人谈判的代表)议藏英条约尚无来期,达赖远遁亦无定所,一旦议及收回瞻对,事理反覆,启藏番轻视之心,为丛驱爵,适以坚趋向外人之意,后患有不可收拾者。”他的主张是“为今之计,俟边务了结,外辱不来,练兵屯田,次弟举行。藏番畏服,则三岩、乍丫素无法纪者尽归约束,岂三瞻一隅之足虑乎?”

凤全在回答“军机处”的“咨覆”中,对有泰之议一一进行了驳斥,力主收瞻。诘言:“上年英兵入藏,要挟百端,藏番私与英人定约,贵大臣幸未画押,于是有特派唐大臣定约全权之命。似此情形,阽危实甚,言官敷奏,洞见本原,朝廷爰有饬筹及时收瞻之旨。英人狡焉思启且非一日,自大吉岭通商牵动西藏边界,未几有隆吐之役。亚东通商牵动全藏,未几有江孜全藏之役。今全藏通商,牵动全蜀矣。往事可征,后患胡底,贵大臣拘泥有伤政体一节,夫与夺之权,操之朝廷,助勦瞻酋而与之,不能抚恤瞻民而夺之,一秉大公,毫无私曲。贵大臣奏参达赖名号,亦犹斯意。事同一律,政体何伤?恐失大信一节,瞻对之与,原以偿兵费,长大臣原奏,商上岁收瞻民赋税九千余两,迄今三十余年,兵费在十万,久已取盈,番官犹苛敛不已。酌筹昔年兵费,取回瞻对,不究其虐民之罪,而偿以分外之赀,出瞻民于水火,固全蜀之藩篱,示普天之大信,莫逾于此,尚何失信之足虑?政体无伤,大信不失,达赖有何不折报而觖望之与有?况英兵已抵西招(藏),何待驱爵?藏印已私定约,何止趋向?贵大臣亦无须多此顾忌也。瞻对应收不应收,唯问贵大臣。西藏自主之权能终保不能终保?若能终保,则瞻对之收回可缓议也。不能终保,一经立约,枝节横生,再议收回瞻对,噬脐之悔无及也。”说到底,瞻对如不收归四川,便不足以安康,理由很清楚:“瞻对四旁皆川边土司,赏还达赖,譬如幅帛抽心,不成片断,一旦有事,不惟门户未清,亦且守防无据。瞻对沿边诸土司疆界毗连间阻,若不收回经营,各土司亦无所措手。”凤全力主收瞻的意见,得到朝廷认可,《德宗实录》中那条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壬寅(1905年3月4日)的“实录”就录载了朝廷对此事的谕旨:“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奏筹办饬收三瞻内属情形。得旨:'著即会商锡良、有泰妥速办理。’”可叹的是,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光绪三十年十一月抵巴塘,第二年三月初一(1905年4月5日)就在鹦哥咀被戕,收瞻之事何谈“妥速办理”!

(0)

相关推荐

  • 在轮回中前进,记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徘徊与解放的昌都!

    前言 1950年7月24日,白利寺格达活佛作为新中国和平的使者抵达昌都会见西藏地方在昌都的总管拉鲁·次旺多吉.此次会面是新中国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最后一次努力.作为曾经在红军长征途中给予红军帮助并深切体 ...

  • 【西山十戾·驴】六、大小金川的前世今生

    在海兰察的职业生涯中,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是非常重要的一笔,也正是这一战,让海兰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乾隆帝十全武功中占了俩名额的大小金川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 大小金川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

          同治三年[甲子]十二月乙亥(1965年1月5日)"崇实.骆秉章奏西藏暨瞻对现在情形,无需大员前往查办一摺.前因满庆等奏,汪曲结布病故,已将罗布藏青饶汪曲赏给诺们罕名号,协理商上事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二)

        [原来史致康之所以在泰宁惠远寺刻石立碑,记述"乙丑夏,理塘夷务善后事竣,奉命督师剿办瞻匪,新秋过噶达汛,驻军泰宁敕建惠远寺"等事,看过这条"实录",我们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四)

    十二.康区"改土归流"的首倡者鹿传霖 工布朗结之乱被剿灭,延续"一百二十余年的瞻对巨患荡除尽净",但川边并未就此安宁.朝廷无奈将瞻对地方"赏"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六)

    瞻对问题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赵尔丰从边务大臣调署川督时才算解决.傅嵩炑在<西康建省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三十四年冬,边务大臣赵尔丰由川出关赴德格,沿途土司.百姓纷纷呈诉,谓瞻对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八)

    锡良和凤全之所以饬打箭炉同知刘廷怒开办河垭金矿"以濬利源",因这个刘同知与两位上司一样,早已看中黄金这一"利源",对开矿情有独钟.刘于光绪二十一年(1903年)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十九)

    历来办理"夷变"之人,大都是虚张声势,作个样子,以邀战功,既可邀上司嘉奖,得以提拔升迁,又可收取"夷贿",名利双收,卢鸣扬自不例外,以为这次照例可大捞一把,便辞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四)

    1965年冬至1966年春,笔者就曾在乾宁县协德区惠远乡的雀儿社参加"四清".当年还是乾宁县属的古老泰宁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题外话".我们还是接着唐.蕃往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

    七世达赖到了理塘后,朝廷并没有让其久住,而是在离里塘有些路程的泰宁(噶达)地方另敕建一座寺院供其住锡.这座新建的喇嘛寺由雍正皇帝为其赐名,曰"惠远庙". 五.惠远庙的<御制碑 ...

  • 炉边漫话之噶达史事 (之十二)

    关于惠远寺的具体兴建,"碑文"说,图样是"仿西方白赖本佛庙之图式"("白赖本佛庙"是个什么样子,暂未查到).修建这座寺庙,"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