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52:结识神秘道人,又勾起苏轼方外之念

宋朝僧道之风颇盛,许多读书人无意于官场,遁入林泉以自娱,乐得逍遥自在。

苏轼的方外之友诗僧清顺还有一个朋友,名叫李颀,字粹老,少年时曾考中进士,后弃官为道人。李颀工诗善画,常与清顺来往湖湘之间,作林下之游。

一日,李颀和清顺坐于西湖旁藏春坞下谈禅论道。清顺忽然道:“你可知苏大学士已到了此地任职?”李颀问道:“是那位眉山苏子瞻吗?”清顺回道:“正是。”

李颀悠然道:“不知这位苏大学士愿否与我等草野之士交往。”清顺笑曰:“你何不作画一试之?”

略加沉吟,李颀果然画了一幅画,差一樵者送至公门,特意呈给苏轼。苏轼看此画笔力工妙,尽物之变而秀润简远,大为惊奇,问樵者:“这是何人交给你的?”樵者答是一位道人。

一连几日,苏轼四处打听附近可有什么道人擅长作画,或曰李颀,但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不定,见一面需要缘分。苏轼更加期待与之结交。

又一日,苏轼和清顺闲聊,怅然道:“上次一道人差人赠我一画,可惜无缘一见。法师可认得此人否?”清顺神秘一笑:“学士果真想要见他?”苏轼回道:“当然,仰慕已久。”

清顺轻拍手掌:“这有很难,李道长就在此处。”然后对着屋后的竹林喊道:“李道长,出来吧,何苦让苏学士这一番好等!”

话音未落,从林间施施然踱出一位峨冠博带的道长,身形清癯,面貌古朴,颇有上古人之相。苏轼一见之下,立生亲近之心,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高士。

一僧一道一学士,藏春坞下三人行。新交旧友,苏轼兴之所至,当即赋诗一首:

《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

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

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

年来白发惊秋速,长恐青山与世新。

从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陵春。

自少年时代起,苏轼就有向往道家之意,常有方外之念,故诗中有“诗句对君难出手,云泉劝我早抽身”,意思是我沉沦于俗世,吟诗作赋对高人未免有些羞愧,连山间白云和流泉都劝我早日抽身。

不过,苏轼终其一生都没能真正出家,道家却成为他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

(0)

相关推荐

  • 宋朝历史人物——秦观(宋朝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 ...

  • 王安石当上宰相,苏轼写诗讽刺,背了这么多年的诗才知道什么意思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王安石和苏轼,一个是主持变法的当朝宰相,一个是反对变法的文坛泰斗,两位顶级大才子的政见不合,引发了诸多恩怨是非,亦催生了诸多趣闻和佳作. 比如,有个 ...

  • 大宋300年最有才情,文坛领袖的苏东坡,将北宋的文化推向顶点

    苏轼是大宋300年最有才情的人物,他的名声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地有才,太有才了. 他因为文章列入唐宋八大家,因为书法名列宋四大家.他的诗是继李白和杜甫之后的一位大家,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 ...

  • 诗道(文言文)

        诗者,文之有韵者也.文者,学也,识也,思也,襟抱也.道之显者曰文,文载道之器也,故道以文传.夫道者之基,天地万物也,岂无术者皆可为之耶?以木之有土,其根乃固:水之有源,其流乃长.昔之圣贤,涉川 ...

  • 秃驴何在?东坡吃草

    东坡吃草 有一次,苏东坡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和尚,当时佛印不在,一个小沙弥出来迎接. 苏东坡开玩笑喝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

  • 【丫居室笔记-3】做人要“无己”么

    北宋诗人陈师道曾经指出:"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此点评,说得甚是入我心.陈师道,算是留在我心坎上的人了. 有道是,心上既留迹,必处处显之.很 ...

  • 大宋朋友圈 | 李师师鲜为人知的另一位蓝颜知己

    四九八 年少轻狂,出身书香氏族的晁家子弟也不能免俗.晁以道和弟弟一起参加省试,唯独他搭上高考的直通车.这等好事捂着嘴偷着乐呗,他偏偏手贱,写诗讽刺一只眼有毛病的考官:没兴主司逢葛八,贤弟被黜兄荐拔,细 ...

  • 东坡故事48:怒怼外交工作人员,苏轼让高丽使臣乖乖听话

    北宋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一些附属国经常派遣使臣到中国大量购买书籍,其中以高丽国(现朝鲜和韩国)最为频繁. 有一次,高丽使臣到访中国后,想到杭州等地游览观光.按照规定,朝廷需要派出负责外交的工作人员陪 ...

  • 东坡故事39:一首诗,读出苏轼的旷达与幽默,难怪朋友多

    入京两年以来,苏轼的仕途丝毫没有升迁的迹象,一再遭遇王安石的打压. 然而,奇怪的是,官运不佳的苏轼朋友却越来越多,不仅有三朝元老.朝廷大员,更有风流名士.青年才俊,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

  • 东坡故事35:从朝堂到士林,苏轼和王安石的对抗全面升级

    公元1070年的春天,又逢三年一度的礼部会试.此时的新旧党争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科举考试是为国家选择人才,自然是双方必争之地. 王安石率先给皇帝上书,认为:科举是为国家选择人才,不需要设那么多科目,保 ...

  • 东坡故事32:气急败坏之下,王安石对苏轼痛下狠手

    面对保守派的步步进攻,王安石觉得必须先拔掉苏轼这把尖刀.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几天前,正当他为苏轼的事头疼不已时,谢景温前来拜访. 谢景温,王安石弟弟王安礼的大舅子,两人关系一向很好,也支持变法,此时 ...

  • 东坡故事28:整整一年多,苏轼就干了一件事,回乡葬父

    昨天说到,苏轼和苏辙兄弟送父归葬整整用了十个月,为何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呢? 算路上距离,从河南开封到四川眉山约1330余公里,骑马的话每天50公里,不超过30天就能抵达. 然而,他们是带着两具棺材上路的 ...

  • 东坡故事61:西来一封乡书问归期,勾起苏轼离人心上愁

    1074年三月的某一天,尚在润州出差的苏轼,忽然收到了从四川眉山寄来的一封家书,是老家的堂兄所写. 收到家书后,苏轼才蓦然想起离开家乡已经有六年之久,期间连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凝望着苍茫夜色,他陷入了深 ...

  • 东坡故事55:登惠山钱道人烹茶相待,过常州除夕夜舟中守岁

    离开苏州后,苏轼又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惠山.惠山是无锡的最高点,海拔300余米,站在惠山顶上可俯瞰太湖,风景绝佳. 惠山上有一个著名的道人,乃钱顗的弟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钱道人欣然邀请苏轼同登惠山 ...

  • 东坡故事49:因一首诗结识诗僧清顺,凭一首词成为莫逆之交

    杭州既是风景秀丽之地,也是佛寺林立之方,对于苏轼来说,除了官衙和家里,他去过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佛寺,和尚朋友更是可以组成一个高僧讲法团. 有一天,苏轼往西湖游玩,路过一处僧壁,见上面题有一首小诗: 竹暗 ...

  • 文明故事丨冯桂华:勾

    公园里多的是榆叶梅.碧桃树和海棠花,芙蓉树在人工湖的南岸,初春时还是光秃秃的模样. 几棵垂柳在冬天时被砍了脑袋,只留几只细细的嫩枝,极像三毛的头发. 春天一到,最先报春的是那几根黄绿的细枝,变柔变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