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冷敷或冰敷伤人不浅,扭伤后这样止血更靠谱
在日常门诊中,脚踝扭伤后经久不愈,病程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合并骨折的患者骨折早已愈合,却仍然遗留脚踝肿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万万没想到,错误的冰敷却是罪魁祸首。
冷敷或冰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历史悠久,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如今仍被广泛使用,一般的医学专业书、科普书和文章都提到过冷敷或冰敷。然而,冷敷或冰敷真的能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愈合吗?答案是否定的。
2018年发表在《Br J Sports Med》上的“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循证临床指南”已经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单纯冰敷能对患者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不建议将R.I.C.E.作为急性脚踝扭伤后的治疗方式。”这里的“I”,指的就是冰敷。
我们先要搞清楚冰敷的目的。冰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止血。当急性损伤发生时,受伤部位的血管破损,局部会出血,冰敷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通常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比较大,静脉血管内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在受伤的第一时间采用冰敷的方法把动脉血管“冻住”,对于止血更为重要。
可见,选择冰敷的时机非常关键。正确的做法是在受伤后第一时间(数秒钟内)马上进行冰敷。一旦受伤的地方肿起来了,就不能再冰敷。
大部分患者在肿起来之后仍然继续冰敷,这就为扭伤缠绵难愈埋下了伏笔。动脉血管的位置深,而静脉血管较为表浅,冰敷时首先会将表浅的静脉“冻住”,已经出来的血无法吸收,停留在原处变成了瘀血,时不时会痛,有时活动稍微多点儿还会肿。这与中医学所说的寒湿之邪同类。原因在于受伤后局部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此时冷敷或冰敷,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则进一步加重血瘀,不利于瘀去新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陈旧伤。
既然冰敷这么复杂,有没有简单点儿的止血方法呢?局部加压包扎是一个更为稳妥的方法。局部加压紧紧包扎,或者在受伤部位的上方(靠近心脏的方向)用一条布带子扎紧,止血效果较好。当然时间不宜过长,等到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发挥作用,止血后就可以松开了。
中医学认为,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经络阻塞,应该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方法治疗。脚崴了可求助中医骨伤科医生,医生会根据病情,采用中药膏开展摩法、抹法等手法治疗,以及中药外用、内服,针灸,有保护的练功疗法等,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王玉鹏 詹红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