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8:45打车到了 湖南 省博物馆门口,在外面排队的人已经拉出百来米,到了马路边上。一看这阵势,我立刻决定采用“海风小舟”等网友说过的绝招——买特展的票。8:55,铁门一开,人员迅速分流,未预约的排右边,已预约的在中间,特展票则在左边的窗口买。我动作快,排到了第二位,很快就买到了票,成人30元,小孩15元。持特展票的在最左边排队,然而前面已经有几十人的队伍了,估计是在网上预付款了。右手边已预约 通道 的队伍: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这边安检比较慢,9:00开检,9:10才进馆。我们不管特展了,直上二楼,同时看到有人直冲三楼的马王堆汉墓展厅。我们还是从二楼的“ 湖南 人”展厅看起,系统地了解一下 湖南 的历史文化。一、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一)家园第一部分,介绍 湖南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是什么样的。历代的地层: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不过这一部分好象有些简单,很快就到了下一部分。(二)“我从哪里来”第二部分,展示这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现在的 湖南 人是如何形成的?生活在 湖南 大地上的古人类:

湖南省博物馆商周时期:古越人:

湖南省博物馆濮人:

湖南省博物馆濮人主要在 湖南 省 西北 部一带活动。巴人:

湖南省博物馆上图中部这个是虎钮錞于,一种乐器。巴人主要活动于 湖南 西部的武陵山区。商人南下: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冉族铜器:

湖南省博物馆冉族是商代的大族,与商王室有姻亲关系。商亡后,有一支进入 湖南 。楚人治湘: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中原人南下:

湖南省博物馆反映中原人定居里耶的简牍:

湖南省博物馆唐代 长沙 窑的一些瓷器:

湖南省博物馆宋代瓷器:

湖南省博物馆元明清时期的“ 江西 填湖广”:

湖南省博物馆接下来是 湖南 的少数民族。土家族生活用品:

湖南省博物馆旁边还有苗族的,比较常见,不上图了。瑶族的乐器:

湖南省博物馆(三)洞庭鱼米乡第三部分,诠释 湖南 人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源的。道县 出土的一万五千年前的稻谷: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号称 中国 最早的城——城头山古城复原模型:

湖南省博物馆城头山距今6300-4500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就比 榆林 的石峁古城还要略早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湖南省博物馆汉——宋的农业生产:

湖南省博物馆明代引入玉米、土豆、甘薯、占城稻等高产作物:

湖南省博物馆(四)生活的足迹第四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生活习俗。先是“青铜时代的南方礼乐”,这里有一大批青铜器精品。“鼎彝以礼神”,这一部分着重介绍各种盛酒的青铜礼器。商代的豕形铜尊:

湖南省博物馆1981年 湘潭 船形山出土 。此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西周的马纹铜簋:

湖南省博物馆桃江 县连河冲金泉村出土 。肩部饰四匹昂首伏卧的小马,小马间饰卷曲的双身龙纹,腹部饰卷眉凸眼的大兽面,兽面间有垂长冠、长尾的凤鸟四只。此簋的器形和座上的兽面纹,都可以在中原地区找到相同或相近的器形和纹饰,应当是受到了周文化的影响,但器身所饰卧马和器座的立马,在其他地方少见。应当为 湖南 本地所铸造。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两种铜卣(you):

湖南省博物馆卣是一种盛酒器,用于日常生活与礼仪之中。宁乡 出土的西周的铜盉 (he):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牛觥(gong):

湖南省博物馆以上这批酒器都很有特点。“铙鎛以娱神”,这一部分介绍青铜乐器。

湖南省博物馆上图是商代的兽面纹铜铙。各种钟: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豕罄:

湖南省博物馆宁乡 出土的商代人面铜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皿而全”铜方罍:

湖南省博物馆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被誉为“方罍之王”,是 中国 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器于1919年出土于 桃源 ,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 湖南 省博物馆,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换个角度看: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商代的铜象尊:

湖南省博物馆1975年 醴陵 狮形山出土 。尊为酒器,作象形,象鼻与腹相通,可作流口,背上有椭圆形口,酒可以从此注入,是一件既具艺术,又具实用有铜器。象尊发现多件,目前出土地点的仅此一件。象尊看上去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可以看出象尊的躯体比自然界中的象躯体要短,艺人们在制作此件器物时有意把象的躯体缩短,却使人看上去仍是一件形象逼真的绝佳艺术品,可见其处理手法的巧妙。旁边还有个四羊方尊的复制品,真品弄到 中国 国家博物馆去了。

湖南省博物馆春秋时期的龙形盤铜 :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这是一头回头的鹿:

湖南省博物馆乍一看,还以为是蛇。长沙 浏城桥楚墓的出土文物:

湖南省博物馆战国的人形跽坐铜灯:

湖南省博物馆2002年 常德 征集 。该器物由跽[jì]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组成,可进行拆装。灯盘呈环形,灯架呈“丫”字形,其上连接灯盘,下端插入跽坐人手中。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架,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这个没有说明牌,不知是什么: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西汉“刺庙”牛形铜灯:

湖南省博物馆一只小萌牛。各种生活细节: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安乡 黄山 刘弘墓的出土物:

湖南省博物馆左边的是神兽纹玉樽。神兽纹玉樽为直筒形,已经被沁蚀成不透明的灰白色,但器表仍有 光泽 。其形制与汉代漆樽或铜樽造型一样,此樽完全符合西汉晚期到东汉初年的玉樽的风格。容器内部发现有少许墨迹残留,据此推测,或许在刘弘或更早时代,这件玉樽曾用做类似后世文房所使用的笔洗。刘弘是西晋名将,生于公元 236 年,字和季,沛国相人,即现在的 安徽 濉溪 县人。年少时,他和晋朝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是同窗,两人都住在 洛阳 永安 里。其祖父刘馥为曹魏重臣,乃门阀士族。他本人一直和北方氐、鲜卑和匈奴等外族作战,因“有威惠,寇盗屏迹”,被晋武帝封为一等爵宣成公,赐金印紫绶。晚年历任镇南将军、 荆州 刺史、车骑大将军等职。于公元306年病逝于 湖北 襄阳 军中,享年70岁。其人其事在《晋书》、《三国志·魏书》、《资治通鉴》、《清乾隆县志》等史籍中均有详细记载。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五)湘魂第五部分,提炼总结出 湖南 人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这一部分包含了大批在 湖南 活动过的古代名人的介绍,如屈原、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其中韩愈比较牵强,因为他只是取道 湖南 几次到 广东 或北返,没怎么在 湖南 生活过,更没有任职。当然也有王夫之、曾国藩、谭嗣同等 湖南 名人的介绍,由于赶着去马王堆展厅,这些文字说明就没怎么看了,重点在于实体文物。浏阳 文靖书院的祭器:

湖南省博物馆浏阳 文庙的礼器:

湖南省博物馆谭嗣同的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还有一块是 湖南 籍 共和 国将帅 的介绍,用动画显示。看完二楼展厅,正好10:00,用时50分钟。上三楼的时候看了一眼下面的广场,排队的人还挺多的。二、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展(一)惊世发掘这一部分介绍1972-73年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情况。墓葬复原模型:

湖南省博物馆另外有大量的图片与文字介绍发掘的情况与墓中的概况。

湖南省博物馆西汉有两个 长沙 国,第一个是吴姓的,始祖是吴芮,楚汉相争时与刘邦并立为诸侯,并站在刘邦一边。汉朝建立后,被封为 长沙 王。马王堆墓的一位墓主刘苍便是吴姓 长沙 国的丞相,后来贾谊也曾被贬到这个 长沙 国,任 长沙 王太傅。吴姓 长沙 国传了五代之后,因无子而被撤销,土地收回给西汉朝廷。第二个 长沙 国是刘姓的,汉景帝即位后,将自己的庶子刘发封到此处,是为 长沙 定王,跟后来的汉武帝与 中山 靖王是一辈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利苍的“ 长沙 丞相”铜印:

湖南省博物馆1973年 湖南 省 长沙 市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作方形,龟纽,印面雕刻阴文篆书“ 长沙 丞相”四字,方形直排,字体饱满,是当时死者生前官印之冥器,龟头作昂起状,龟背刻有龟裂纹,四足及尾均刻出。龟腹下一穿孔,当是系绶带处,印章通体鎏金,但大多脱落。 长沙 丞相——利苍,由朝廷委任,辅佐 长沙 王,掌握实权,控制地方。旁边还有“軑侯之印”铜印与“利苍”玉印。(二)生活与艺术这一部分由出土的大量生活器具出发,介绍墓主锦衣玉食的生活。帛画《车马仪仗图》: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第一部分:千金之家。

湖南省博物馆上图左边的是云纹漆凭几,中间立起来的是 云龙 纹漆屏风,横展开的是莞席,这些都是原件。斜着放置的 大竹 扇是复制品。这个展厅里的人太多,每一个展柜前都有很多人围着,想认真看一下,得花大量的力气。我一想不妙,后面还有汉服与帛书等精华部分,所以赶快跳过了,仅仅在少量几个人少的展柜着略略看了看。第二部分:君幸食。精烹细制的成套青铜饮食器:

湖南省博物馆成套的饮食用的漆器:

湖南省博物馆第三部分:衣被锦绣。这一部分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当今汉服界制作汉服,一个重要的依据便是此墓出土的袍服。朱红菱纹罗丝绵袍:

湖南省博物馆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上衣下裳相连,衣领相交,衣襟由左向右折到右侧身旁。这种款式在西汉早期贵族妇女中广为流行。朱红菱纹罗面料是一种单色的暗花绞经组织丝织物,由两根经丝相互绞转织成,具有特别明显的方孔。这种方孔不易发生滑移,十分牢固。有专家甚至把罗称之为真正的纱,而平纹纱则称之为“假纱”。黄 纱 地 印 花 敷 彩 丝 绵 袍:

湖南省博物馆出土于一号墓。印花敷彩纱丝绵袍面料为印花敷彩纱,里、袖、领、缘为绢,内絮丝绵。缝制形式与其他丝绵袍同。一号墓共出土3件印花敷彩纱丝绵袍,其款式基本相同,略短于另外8件绵袍。这种款式的绵袍应是汉代妇女喜欢的和深衣不同的另一种时装。有的学者称之为襜(chān)褕(yú)。一号墓出土的用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丝织物做衣袍的面料,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它的面世,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有关“画衣”、“画文”的可靠性,反映出汉代印染加工技术的高超,也是古代彩绘工艺中少有的珍品。彩绘完全突破了古代刺绣纹饰的束缚,凸显清新雅洁,华丽精美,为现存汉代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襌(dan)衣(直裾):

湖南省博物馆来源:1972年 湖南 省 长沙 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尺寸: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重49克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遣策称其为素纱襌衣。没有衬里的衣服。素纱丝缕极细,重量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不过上面这件应该不是原物,而是复制品。此墓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于1983年被盗,一件被该死的小偷之母毁了,一件严重损坏,估计躺在库房里,再也不敢拿出来了。盗窃案件可百度“许反帝”。(三)简帛典藏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文献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集粹。不过观众都对这一部分不太感兴趣,很多人径直穿过,停下来驻足观看的人也只是略作停留,使得展柜前空空荡荡的,这正合我意,观看与拍照都不受干扰。马王堆汉墓帛书是 湖南 省博物馆研究价值最高的藏品之一,数量、种类均居世界之冠,1973年出土于 长沙 马王堆三号汉墓一个长方形漆盒中。帛书的主人是西汉初期的 长沙 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刘豨。这些帛书的质地均是生丝织成的细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写在通高为48厘米的宽幅帛上,另一种帛书是写在通高为24厘米的帛上。现经专家学者整理,出土帛书有50余种,10多万字,大多是失传已久的珍贵文献。内容涵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这批帛书的出土,为 中国 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实物资料,无疑为世界考古史上空前的一次重大发现,堪与殷墟甲骨、西陲简牍和 敦煌 卷子相媲美。根据该墓出土的一枚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些帛书在地下已经埋藏了2100多年了。第一部分:天文地理类。《五星占》:

湖南省博物馆抄写在幅宽48厘米的帛上,共8000余字。现装裱成一幅卷轴。全篇分两大部分九个章节,第一部分为木星(岁星),金星(太白)、火星(荧惑)、土星(填星)、水星(辰星)、五星总结等六章,其内容与星占有关。第二部分三章为天象记录,列出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凡七十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位置,并描述了这三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之一,书中有“孝惠元”、“高皇后元”的明确纪年,可知这卷帛书的抄写年代约在公元前170年左右,这比《 淮南 子·天文训》约早30年,比《史记·天官书》约早90年,而它的数据却远较后者精确,因此在天文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又《五星占》的末尾三部分表明,当时人们已利用速度乘时间等于距离这个公式把行星动态的研究和位置的推算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比战国时代甘、石星经的探讨前进了一步,而成为后代历法中“步五星”工作的先声。《天文气象杂占》:

湖南省博物馆西汉初期 长沙 国南部地形图:

湖南省博物馆《西汉初期 长沙 国南部地形图》,或名《西汉初期 长沙 国深平防区图》,简称“地形图”。绢质,方位上南下北。所绘主区为汉初 长沙 国南部8县(道),即今 湖南 南部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附近地区。邻区是汉初南越国的辖地,约相当于今天的 广东 大部分和 广西 小部分地区。主区部分内容比较详细,邻区内容简略。此图虽未标明比例尺,但经测算,其主区比例约为1∶180000,相当于汉代的一寸折十里。图上所绘河流骨架、流向及主要弯曲等,均和现在地图大体相似,所绘山脉座落、山体轮廓、范围及走向也大体正确。这些说明,它是一幅经过科学测量、计算而绘制的地图。该图翔实的内容、科学的表示方法,都超越了以往人们对古代地图传统的概念。国际制图学界普遍认为:马王堆汉墓地图是世界地图学史上罕见的珍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二部分:医学养生类。医简《合阴阳》:

湖南省博物馆三号汉墓出土《合阴阳》是现已发现最古的一种论述房中之法的专书,全篇用简32枚。第三部分:哲学历史类。著名的《战国纵横家书》:

湖南省博物馆抄写在幅宽24厘米、长192厘米的半幅绢帛上,共存27章,11000余字。原无书题、章题,书名为整理者根据帛书内容所定。每章章首有黑圆点间隔符号,章与章间连写不提行。全书文字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避汉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在位时(公元前206—前195年)之间。内容主要是战国时苏秦、苏代、苏厉、田婴、李兑等人的上书和言论,除十一章有今本外,十六章为古佚书,可能为早已失传的《苏子》。《战国纵横家书》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游说之辞,许多久已失传,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战国历史提供了前所未知的丰富资料,纠正了过去所传有关苏秦事迹的许多错误,还可校勘《战国策》中史实之误。

湖南省博物馆《战国策》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触龙说赵太后”。从北宋流传下来的《战国策》里,有一句“觸讋(ze)願見太后”,清代学者王念孙认为,这个“讋”字在古书中只出现过这么一次,十分古怪。根据上下文,他判断原文应该是“觸龍言願見太后”,因为古书是竖排的,“龍言”手写时挨得太近,字体可能又比上下文都小了一号,所以后人误将这两个字当作是一个字,从而生生地造出一个“讋”字。“觸龍”这位老兄也就被改名成了“觸讋”。王念孙的推断在马王堆出土的这部《战国纵横家书》得到了证实,上面有好几处提到了这位老兄,明白无误地写着“觸龍”,而不是“觸讋”。手写的 帛书《老子》(乙本):

湖南省博物馆《老子》乙本及卷前佚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同抄在一卷高48厘米的整幅帛上。书中避刘邦讳,改“邦”为“国”字,而不避惠帝刘盈及汉文帝刘恒名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公元前206-前195年)或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年)。《经法》、《十六经》、《称》、《道原》是有关黄帝言的古佚书,称《黄帝书》或称《黄帝四经》,是失佚的汉初黄老思想的重要古文献。现存11000余字。原有篇题。其内容主张刑名之学,强调刑德兼施,依法治国,是与《老子》同源异流的道家重要学派。《经法》篇主要讲的是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十六经》篇主要讲的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称》篇主要讲的是施政、行法必须权衡度量,区分轻重缓急;《道原》篇主要讲的是宇宙观。它们展示了“黄学”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哲学见解,为研究和恢复道家重要学派在历史上的地位、纠正历史上黄老混同的谬误、重新认识“黄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老子》乙本其内容与帛书《老子》甲本基本相同,但文字上多有歧异,尤其是抄写字体大异相趣。全卷“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上下篇卷尾分别注有“德三千四十一”、“道二千四百二十六”。《老子》是 中国 道家的经典文献。二千多年前的《老子》乙本的发现对订正今本《老子》章次文字之误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道家思想以及汉代道家的传播提供了新依据。此本不分章,与帛书《老子》甲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但也略有几处不同。帛本《老子》与传世本相比思路更清晰,内容更丰富。帛书《老子》在了解老子思想方面起重要的作用。现在通行的《老子》是经由曹魏时的著名哲学家、早慧的青年王弼注释并传授下来的,其中有一句著名的话:“ 无为 而无不为。”帛书《老子》里的这句话是“ 无为 而无以为”。只差一个字,区别就非常大了。王弼是魏晋玄学里的“贵无派”,强调“以 无为 本”,所以王弼本《老子》说“ 无为 而无不为”,即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不刻意妄为,反而能收到无往而不利的效果。然而按帛书《老子》的说法,则是纯粹的“ 无为 ”,清心寡欲,不包含以退为进、欲扬先抑的思路。焉知是不是王弼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刻意对《老子》的原文作了修改?当然,也有可能是帛书《老子》的抄写者抄错了一个字。不管怎样,帛书《老子》的出现,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从而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但没有摆出来展览,要么是给弄到 中国 国家博物馆去了,要么就藏着掖着了。甲本与乙本的区别主要是字体与避讳的不同,甲本为篆体,不避刘邦讳,乙本为隶体,避刘邦讳。帛书《周易》:

湖南省博物馆《周易·六十四卦》与《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用很有规律的汉隶共同抄写在宽48厘米、长约85厘米的帛上,上下界栏为粗墨线,帛上画有直行朱丝栏界格。《周易·六十四卦》共93行,约5000字,帛染朱红,字以墨书,比较完整地抄录了《周易》即《六十四卦》全文,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与王弼解说流传下来的通行本比较,主要是卦序、卦辞、爻辞有许多不同,是《周易》最古的抄本之一。对校勘订正通行本《周易》、研究《周易》思想、研究 中国 古代哲学思想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帛书《春秋事语》:

湖南省博物馆抄在幅宽24厘米的帛上。它不避汉高祖刘邦之“邦”字讳,抄写年代当在汉初或更早一些时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至前453年间)各诸侯国的历史事件。现存16章,2000余字。以黑圆点作分章符,原无书题和篇题,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连贯,记事比较简略,既不分国,又不编年。所记史事,上起鲁隐公被杀,下迄三家灭智氏。记事年代相当于《左传》,其记事与文笔却略有不同,重点在于记述一些言论,似属教学用书性质。该篇帛书是记叙春秋时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即可校正春秋历史文献的辗转传抄之误,其中的佚文又为研究春秋历史提供了新资料。现在了解春秋时期的史实, 一般只能通过《春秋三传》、《国语》以及《史记》里的春秋部分,《春秋事语》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材料。它叫做“事语”,以记言为主,跟《国语》和《战国策》相近。帛书《黄帝四经》:

湖南省博物馆帛书《黄帝四经》是抄录在《老子》乙本前面的四篇古佚书,分《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共存174行,11000余字。隶书。原有篇题。其内容主张刑名之学,强调刑德兼施,依法治国,是与《老子》同源异流的道家重要学派。经学者们研究,认定它是久已失传的《黄帝四经》。它展示了“黄学”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与哲学见解,为研究和恢复道家重要学派在历史上的地位,纠正历史上“黄老”混同的谬误,重新认识“黄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黄老”之学是战国及西汉前期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是道家与法家的混合体,用道家的理论来佐证法家的思想,从而将道家思想实用化。道家的对头儒家动不动就“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尧、舜、周文王、武王为先驱,而道家的始祖仅仅是东周王室的守藏吏老子,跟那几位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一出场就会被秒杀完爆。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动了脑筋,你有尧舜,我有黄帝,比比谁更牛,看你怕不怕!于是他们将黄帝附会为道家的始祖,制造了《黄帝四经》等一大批文献,作为本学派的经典。可惜的是,这些经典基本都失传了,以致于后人只知有黄老学派,却无法系统地研究它的学理。《黄帝四经》的出现,为研究黄老之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四部分:阴阳五行类。太一将行图:

湖南省博物馆“太一将行图”,上有一段说明丧服制度的文字,或称“社神图”、“神祇图”、“辟兵图”、“太一避兵图”、“太一出行图”等,这是马王堆三号墓棺室东壁帛画的残片。上部正中绘一个头戴鹿角的神祇,据其左侧题记推断,可能为“太一”神;如据其腋下的“社”字推断,则又可能是社神。在这位神祇的下方,每边有两个神祇随从。此外还有一黄首青龙为座骑,青、黄二龙为左右护翼,雷公雨师为左右前驱。关于此帛画的性质,虽命名不一,但总体看来,还是属于避凶求吉、避灾求福的。其绘制年代,从图中的太一神和所属四神的技巧来看,可与楚帛书的内容及楚文化传说相对应,应属于战国末期。整个画面表现神祇出行景象,具有浓厚的神话气氛。(四)永生之梦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一幅彩绘的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幅帛画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呈T形,上宽下窄。其制作方法是用三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长均为20厘米余。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宽的部分,长67厘米,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下部,即未拼幅加宽部分,长1.38米,绘交龙及墓主人等图像。画面中的老妪,应是死者生前的形象。老妪发上所饰带白珠的长簪,是汉代贵族妇女特有的一种首饰。老妪和侍女所穿曲裾长袍,形制与墓内所出实物一致,为当时贵族妇女服装的特点。这幅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未来生活虚幻的妄想。这幅帛画在墓内的位置,与用于表示死者身份的铭旌相同,图像的内容又与王所用旗帜的太常接近,应与铭旌有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可能起着和铭旌相似的作用。T型帛画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马王堆三号汉墓T型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这幅帛画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宽的部分,绘日、月、星辰、升龙、凤、蛇身神人及神人骑鱼等图像;下部,即未拼幅加宽部分,绘交龙及墓主人图像。内容与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基本相同。这幅帛画与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比较,除尺寸略大之外,性质和构图 大同 小异,作用相同,都是用来“引魂升天”,是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标志礼制的礼器之一。马王堆一号墓木椁:

湖南省博物馆原置于墓坑底部的3根方形枕木上,有两层盖板和两层底板。椁室由棺室与4个边箱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4个边箱总面积6.8平方米,容积9.7立方米,放置各类随葬品1000余件。棺室内有4层套棺,从外至内依次为黑漆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与锦饰内棺。如此庞大的椁室,没有一颗金属嵌钉,采用扣接、套榫[sǔn]与栓钉结合而成。这是迄今出土保存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这种仿死者生前居室所造的椁室,代表着死者“永恒的家”。这个大坑里还有动画演示,然而我走过去的时候刚好结束了。下了一层电梯,看到四重棺的最外一重:

湖南省博物馆这个是复制品。黑地彩绘棺:

湖南省博物馆黑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二层,棺内涂朱漆,右侧板内壁中上部的朱漆面上,有黑漆勾出的奔马和人,笔画草率,勉强成形。棺的外表,以黑漆为地,彩绘了复 杂多 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形态生动的许多神怪和禽兽。黑地彩绘棺上所绘的百个图像中,有怪神、怪兽、仙人、鸾鸟、鹤、豹,以及牛、鹿、蛇等十余种形象,其中怪神或怪兽最多,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些神怪和禽兽形态各不相同,描绘得栩栩如生,变化多端,在云气间安排得十分得体,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熟练的技法,是研究当时绘画艺术的重要材料。朱地彩绘棺:

湖南省博物馆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通体内外髹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的图案。朱地彩绘棺上的龙、虎、朱雀和鹿,都是我国古代所谓的“瑞兽”,被列入“四神”或“四灵”。头挡和左侧面上所绘高山,应该不是一般的山,而是所谓的仙山。

湖南省博物馆再下一层电梯,来到井椁的旁边:

湖南省博物馆辛追夫人的遗体在更下一层,只能向下俯视,不可靠近旁观:

湖南省博物馆我拍了一张照片后,听到旁边的观众在讨论“此处不准拍照”,然而我没有看到说明牌,也没有工作人员在旁。观众当然喜欢看这具有传奇色彩的遗体,然而换个角度想,人家在地下长眠了二千年,现代人挖出来解剖还不算,还将其长期暴露于外,极其严重地打扰了逝者身后的清静。其实考古工作者有时挺不受人待见的,有人认为考古者可能没有好报。 比如 坊间传说主持1958年定陵发掘的人都未能得以善终,郑振铎死于飞机失事,其余几位在被弄疯弄死。10:55,居然就走到了尽头,又不能回头,只好去古 埃及 文物特展看看,毕竟花了门票钱。在马王堆展厅才看了52分钟,不够过瘾。三 、古埃及文物特展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就很一般了,只是看客。刻有奇奇怪怪图案的石碑:

湖南省博物馆木乃伊:

湖南省博物馆不过不是法老的,而是普通官员的。

湖南省博物馆奇形怪状的兽头:

湖南省博物馆估计是修金字塔干活的妇女:

湖南省博物馆船棺:

湖南省博物馆挺萌的面具: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 省博物馆挺能装哪啥的,它的洗手间如下:

湖南省博物馆左右边那个是男的,穿的是汉服的曲裾;右边的是女的,穿的是直裾。如果对汉服没有了解的,岂不是上个厕所都有50%走错的概率。11:15走人,回头拍一张馆舍:

湖南省博物馆这时候已经没人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