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粲草书《千字文》, 清新醇雅, 别样感觉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沈粲,明初书法家,和他哥哥沈度并称为“云间二沈”。沈度以楷书见长,沈粲行楷之外,更善草书。他的草书继承张旭、怀素草法,融入宋克的章草笔意,虽也奔腾变化,气势畅达,但给人感觉是遒逸、醇雅、清新。跟雄放洒脱是有区别的。

学草书的先学草字,因为这个草字虽然说由楷书或隶书那演化而来的,但它的结构字形与母体相去甚远,俨然是创造了新的字甚至符号,对于没接触过的人来说那就是生字,你不学,想要循着蛛丝马迹判断出它是谁、念什么,不容易。它们的演化确实有一定规律,前人也有专门的著述,但是说我就学习研究这些规律,一是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判断,二来所耗时间,比拿来前人现成的‘草书字典’来识认记忆更多。毕竟不是所有字都变化的‘面目全非’。

点击加载图片

为什么要把端端正正的楷书隶书,改造成不经学习就不易识认的。按汉字发展的规律来说,把不规整的象形文字,删繁就简让它们个头差不多,可以排列整齐,是最早的事了;然后地域不同,写法不一,影响文化传播包括政令的施行,始皇帝统一了文字,使之更加规范化。可是用笔圈圈转转的书写速度慢,人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把篆书的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看着好像增加了笔画、多了运笔动作,实际上提高了书写速度。就这样在人们日常书写中还是觉得慢,就出现了‘草草而成’的隶书,当然也不是端正的隶书模样了,人们管它叫‘章草’。或者奏章以隶书‘急就而成’,‘急就章’这名头就出来了(其实章草的来历,多种讲法,咱们这就不辩这个问题了)。但他仍存隶书笔意,且字形仍不能大开大放,直到以楷书为改造母本,借鉴章草‘草法’形成‘今草’,张旭、怀素直至当今。

点击加载图片

这时候就需要注意了,草书打破了篆楷隶的规规矩矩的形体,提供了线条变化的极大可能。如果说无限可能有点夸张。而人们在其中看到的,也不再是唯一的快速书写的便利,而是艺术性的情感、趣味等的表达。而这种表达能力的潜力,远非篆隶楷可能达到。这也是人们推崇草书,一提草书就感觉奇妙的地方。

点击加载图片

不为书写的快捷,表达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味,体现个人性格特征乃至人生感悟。那么据此我们就可以想见,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而草书就能满足种种不同的个性表达需求。古至今的书家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细心的品味着每一根不同线条和线条组织形式给他带来的感觉,思考着自己当以何种样式表现自己的追求。内心强悍甚至要虎视群雄的,自然要体现气势雄强以致霸道。而内心散淡,敦厚温和的,落笔即是轻荡舟楫,轻松闲适,点线间呈现的是安然闲逸、朴质无华。

点击加载图片

这样看来草书不是为年轻气盛的人特制的,八十岁老人,心如廉颇、老黄忠,他也能用线条的质地、开张的笔势写出气势雄壮的英雄气度;也不是情兴洒脱、豪迈的人的专属。草书可以表现的性格样式,随不同人形成不同风格特征。写的人笔走龙蛇,欣赏的人也只是感觉热血沸腾,那草书这形式显得单调了,可惜了它那么大的表现潜力。

点击加载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