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真武阁的悬空柱

真武阁是明代的楼阁

位于容县容州镇真武阁公园内,

矗立在唐代的经略台之上,

结构巧妙,稳固美观,

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

设计大胆而又有高度创造性的遗物,

以其独特的4根金柱“悬空”

闻名于世,被誉为“天南杰构”。

明代万历元年(1573)

武当宫创建了三层楼阁,

就是今天看到的真武阁。

按照宗教仪式和道士生活的需要,

在其周围布置了其他建筑和设施。

现存台上建筑只有真武阁

及其附属建筑面面亭。

为何名为真武阁?

据清康熙间知县徐发的碑记,

经略台改为真武阁,其原因是

“容俗民居缉篱编茅,往往不戒于火,

谓南山(都娇山)耸峙,

实为火宿,祀北帝,所以镇离火也。”

经略台上的殿阁,

便成了奉祀北帝真武帝

以镇火灾的真武阁。

正脊博古和鳌鱼装饰

真武阁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

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高三层,

三重檐绿色琉璃瓦歇山顶,

一层面阔13.80米,进深11.20米,

阁通高13.20米。

真武阁最引人注目和好奇的地方,

在于它奇特、精巧的结构方式

一二层楼内的四根金柱

神秘地“悬空”不落地。

这四根金柱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

配柱和屋瓦、脊饰的沉重荷载,

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它的方法是利用杠杆结构的原理,

在二、三层的该悬空柱上,

分上下两层用十八根杭子穿过檐柱,

以檐柱为支点,

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的斗拱,

拱头托承外面宽阔的瓦檐,

拱尾托起悬空柱本身,

这样二层楼内的四根金柱就悬空了。

梁思成教授称之为“杠杆结构”

“在建筑中是一个罕见的例子”。

真武阁横断面图、立面及纵断面图

真武阁的斗拱不同于

宋代《营造法式》和清代做法的模数,

拱头不分瓣卷杀。

上层檐斗拱出四跳,

第一跳是华拱,以上三跳是假昂,

实际是三层水平的拱或仿,

仅仅在拱头或杨头上另加

一条像尾巴那样下垂的昂嘴。

中上两层比较起来,

上层斗拱出跳较短促,

中层檐挑出较长,

呈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真武阁的柱子有类似

宋《营造法式》规定的卷杀,

圆柱柱脚都杀小一些。

当心间前面的檐柱和内金柱的柱础

最下层都作八角形,

金柱柱础有壶门和花饰,

这几根位置重要的柱础和柱脚之间

都加垫一层木质。

悬空柱柱头上端也有卷杀,

最上端做成圆饼形盖状。

柱头内侧与外侧承析的斗相对的位置上,

则作出云形花饰一朵。

这种处理柱头的手法在别处未见。

真武阁的梁大多是断面接近圆形

但上下两面削平的梁,

梁与相交处多砍削成仿形或拱形的长桦,

插人或穿过柱身。

由圆形断面过渡到长方形的仿或拱断面部分,

则斜削成半圆形的斜面。

艺术要求较高的地方则用月梁的做法。

知识点总结:

  1. 除此之外,真武阁的斗拱、柱子、梁架的结构和方法,都呈现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

  2. 真武阁是明代的楼阁,以其独特的4根金柱“悬空”闻名于世,被誉为“天南杰构”。清康熙年间因以镇火灾为目的奉祀北帝真武帝,将经略台上的殿阁,改名为真武阁。

  3. 真武阁一二层楼内的四根“悬空”金柱是利用杠杆结构的原理,以檐柱为支点,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的斗拱,托起悬空柱本身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