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秀竹坚!卢坤峰兰竹作品欣赏

卢坤峰(1934-2018年),山东平邑人,又名卢毓山。当代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创作,也工旧体诗。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山东临沂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会理事、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等职。出版有《卢坤峰画集》、《墨竹要述》、《卢坤峰兰竹谱》、《卢坤峰墨兰说》、《林烟画谈》等。

卢坤峰早年擅工笔,入手宋元,嗣后专攻水墨写意,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先辈悉心指授。潘天寿曾誉之为“天才,画鹅的线条之高为二百年来所未有”。他的画风既是传统的,又是时代的、个人的。

卢坤峰以墨兰知名,陆俨少先生曾评其“得青藤八大遗意,然能融汇两家而出于自运,盖不如是,青藤八大不足以为青藤八大,而坤峰不足以为坤峰也。故青藤八大不能为坤峰,而坤峰亦不能为青藤八大也,即所谓各寻门户自当家也。”

卢坤峰兰花作品鉴于时代的发展,传世兰谱已经远不足用,卢坤峰在1984年3月完成《墨兰说》初稿,后历多次重校和再版,被中国美术学院定为中国画经典教材。在误以为遗失多年后,67幅尽展卢坤峰墨兰幽致的《墨兰说》课徒原稿于2017年3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时隔半月,上海“芊荷艺术空间”将这批课徒稿原作带到上海,面对原作,卢坤峰的笔墨细节一览无遗,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也现于笔端。

卢坤峰:在赵孟頫之前,画兰花的是郑所南,他的兰花特征为短直叶。郑所南为爱国志士,因感慨国土丧失而画无根兰,因此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如果追溯起来,石涛短叶撇兰法和郑所南的短直叶画法是有关系的。而赵孟頫、赵孟坚所画兰花为长叶兰花。后因赵孟頫之妻管道昇亦作长叶细秀兰花,因此称画此长叶细秀兰花为闺秀派,而短叶兰花则被称为文人画派。

所以,说起画兰花至少要说到两派,一为以管道昇为代表的闺秀派,一为以郑所南为代表的文人即兴派。我所画的兰花是吸收各家各派的画法,把前人的很多我所喜欢的画法基本上都吸收了,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不客气地说,我笔下的兰花是吸收百家之长并加以写生。

谈到画品问题,卢坤峰说:“平中见奇为上,奇中有理则中,以奇为核为下。”现今有许多画家,不愿在传统笔墨基础上下功夫,而一味追求技巧上的“创新”,到头来,只能是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卢坤峰对此感慨不已。

为此,他常要求自己的弟子要端正学风,让他们明白,在艺术追求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卢坤峰认为,画如其人,人有十分本事只说七分为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初学画竹那两年,卢坤峰临摹了一大堆画稿,张张看起来都不满意。有的有章无墨,有的有姿无神,有的茎干无生气,有的枝叶比较零乱。陷入难题的卢坤峰开始钻研历代画论,反复研读过夏昶、郑板桥、石涛等大师的作品,研究他们的笔法、墨法、章法,对中国墨竹画的历史悠久、艺术高超以及古人总结的“半世竹子,一生兰”有了深刻的理解。

对于时下一些画家使用大红大绿一味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问题,卢坤峰说,视觉冲击力不等于艺术感染力,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就已经讲清楚了。如歌剧院门口处决杀人犯,观众都跑到门口去围观了,追求新奇是人的天性,但新奇不等于艺术。

现在的各种条件都越来越好了,比起之前的艰苦环境,照理说应该更能出人才才对。但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多,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成功不成功,就看能不能利用好零星的时间,还有就是贵在坚持。

中国历来不乏有志之士,这个浮躁的世界不是什么都好,还需要一些有高度思想内涵的东西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使其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不要忘却对真善美的追求。经过时间的沉淀,一些流于表面的东西自然会遭到淘汰,而真正有艺术修养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将会一直传承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

目前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画领域内出现混乱现象是无关大局的,不可能影响中国画的发展。中国画历史悠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转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