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教你学中医:抄诵《四圣心源》】(12)

《天人解》
          12.糟粕传导
作者:清·黄元御
      【一元堂按:
                       一
         "水谷入胃,消于脾陽。水之消化,较难于谷。"    
        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哪个更难消化呢?
        黄師告訴我们,喝一口水比吃一口饭更难消化!
        一般人都以为,液体比固体、水比饭更容易消化。但是如果弄明白了“尿液的形成原理”,那么黄师所说的“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尿液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水液入胃,脾阳温升,水液化气,上腾于肺;肺金清肃,降敛水气,输布全身,循环代谢,下注膀胱,形成尿液。
        这就好比海水遇热蒸腾于天形成云朵,云一遇冷再降洒于地而成雨一样;人体水液入胃,升腾为气,气遇肺金,肃降下注,又成尿液。
                           
                            二
        現代人的脾胃越來越趋于社会化,罪魁祸首者,寒水也。
        养脾胃,须首戒冰镇、冷饮。
        黄師说:“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
        拉肚子是因为水不能进入膀胱,而直接从胃流入小肠、大肠。
        水为什么到不了膀胱,而直接进入二肠呢?
        黄師的答案是:"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氣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為泄利。"胃寒、脾郁是主因。
        为什么会“胃寒、脾郁”呢?
        黄师接着说:“盖三焦之火秘,則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則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追根究底,原来,罪魁祸首是“三焦之火泄了”!
        “肾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养生,须养脾胃;养脾胃,就先从暖胃开始吧。】
原文:
         水谷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较難於谷。
         缘脾土磨化,全赖於火,火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陽蒸動,水谷精华,化為雾氣,游溢而上,归於肺家,肺金清肃,雾氣降洒,化而為水。如釜水沸腾,氣蒸為雾也。
        氣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於臟腑而為津液,粗者入於膀胱而為溲溺。溲溺通利,胃無停水,糟粕后傅,是以便干。
       《营衛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氣水變化於中焦,沤者,氣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則氣腾而上,盛於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於膀胱,故如川渎。
        川渎之决,由於三焦。《灵兰秘典論》: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盖三焦之火秘,則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則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本输》:三焦者,足太陽少陰之所将,太陽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於委陽,并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闭癃,虚則遗溺。
        以水性蛰藏。太陽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於腎臟,則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氣化之水渗於膀胱,而小便利。
        若太陽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於膀胱,膀胱熱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氣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為泄利。
        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
        所謂實則闭癃者,三焦之火泄於膀胱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