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扬州传说31:石人头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深思。——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杜海
石人头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年轻时从事企业管理,近些年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有诗词、散文、民间故事等散见于报刊,著有《老扬州传说》。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国发生了严重的内战,封建主们相互征讨,战争不断。被打败了的残余势力,逃窜到冲绳、琉球等岛屿,可这些岛屿当时未经开发,一片荒凉,难以生存。于是他们把目标指向了我国东南沿海浙江、江苏的城乡,大肆杀戮抢掠,以维持他们的生计。这就是明代历史中令人深恶痛绝的日本倭寇。
倭寇的成分较为复杂,他们以逃窜的败兵为主体,还有武士、浪人、海盗,更有我国的汉奸加入其中,能征惯战,十分凶悍。嘉靖一朝多年没有发生战争,沿海防御力量非常薄弱,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未从北方长城前线调防东南沿海之前,江浙两省被倭寇伤害的军民人数已达十万余众,所侵之处的五谷六畜及财物被尽数掳走。
扬州派守海陵的将军忠勇爱民,谋勇兼备,在抗敌守城中率领军民灵活用兵,又利用水城的地理优势使来犯的倭寇屡屡失败,吃尽苦头。损失惨重之下,倭寇调来重兵强攻海陵城,又收买汉奸,重金悬赏海陵将军的人头。
大军压境,海陵城面对强敌,将军久久站立东城门楼,遥望倭寇营盘,担心一旦城破,城中百姓必遭屠杀。遂果断通知城中百姓,趁着月色连夜由西门出城,往扬州方向撤退,自己带着连日征战余下的为数不多的官兵在后掩护。
天明以后,倭寇发现城中居民已向西撤退,霎时涌入城中,大肆抢掠。匪首痛恨海陵将军及百姓顽强抵抗,使他们遭受巨大的兵员损失,分派一支劲旅前去追杀。追至城西四十里的宜陵地面,两军相遇接战,倭寇人人手使五尺长刀挥杀,丧心病狂。海陵将军沉着镇定,带领手下官兵,为掩护西撤百姓奋勇截杀来犯之敌。人喊马嘶,刀剑狂舞,鲜血飞溅,天昏地暗。将军手下官兵不幸全部阵亡,自己也因寡不敌众,血洒疆场。倭寇头目割下将军头颅,回海陵请功受赏。
倭寇抢掠颇丰,撤向海边。海陵百姓躲过了一场血腥屠杀,在返回途中,为阵亡官兵们收尸掩埋,唯海陵将军的头颅被敌人割去,只剩英雄身躯,不忍入殓,请来宜陵当地工匠,用青石雕琢一尊将军的头像,配着英雄身躯,装入一具上好的棺木,埋葬于宜陵镇北郊。
沧海桑田,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英雄墓群已棺骨无存,不知底细的农人耕作犁地,发现一尊青石石人头造像,甚觉奇怪。有老人听前辈说起过“英雄石人头”的故事,便在蔬菜田头恭敬地砌筑砖礅,将石人头造像安放其上,使他在露天地面又静立了许多年,连附近的小村庄都取名叫“石人生产队”。
新时代下的古镇焕发新机,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在昔日郊区逐渐变成集镇的建设过程中,建筑工地十分繁忙。一外地毛驴车运输砖瓦水泥,卸货之后,车把式想就地休息一下,便将手中的毛驴缰绳随手弯腰紧系在石人头的脖子上。谁知他刚刚一屁股坐地休息,那毛驴便一声惊嘶,前蹄腾空,拼命挣扎,好似有尖刀戳它一般地蹦跳颠蹶,没等主人反应过来,毛驴已挣断缰绳,狂奔东去。车把式随后紧追,慌乱中一跤绊倒,摔成腿股骨粉碎性骨折,毛驴不知所终,自己却住院许久,回到安徽老家之后,再也不敢来江都宜陵。
不久后,这片地块要搬迁开发,需将石人头移走腾地,工地内许多人听说到此前的“毛驴事件”,都不敢上前动手搬移。开发商两位负责人年轻胆壮,不相信别人传说的那些奇谈怪论,一起动手搬起这一二百斤重的石人头,将他向北位移了百余米。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楼盘也按计划竣工,可几年之后,这两位开发商负责人,恰巧都在四十三岁的年龄内,患上不治之症而死。
几百年默默无闻的石人头,由于这些诡异而神乎其神的故事流传开来,于是,有缝必钻的文物贩子也闻风而来,五六百年流传下来的青石雕刻,在他们看来当属古董。几名偷盗者趁着夜深人静,将露天置放的石人头搬入筐内,抬上肩膀准备偷走,不料十余条当地家犬,像是有人指挥似的一下子蹿了出来,对着来者狂吠撕咬,惊得周围村民起身出屋查看,偷盗者吓得丢下石人头,逃之夭夭。
村民们已将石人头视为本村的保护神,见到有人偷盗,不准备再放在露天室外了。大家商量后,便决定在生产队的废弃粮食仓库角落内,找块地方把石人头存放起来。数月后,石人生产队的许多中老年人先后莫名其妙地感觉头痛脑涨,求医服药不见好转,且人人病症几乎一样。有人想起了石人头,于是一起走到屋漏地湿、草屑霉烂的旧仓库,扒出了满脸脏污不堪的石雕像,虔诚的老人们不断声地咕噜着:“对不住将军,对不住将军……”赶紧端来清水,把石人头清洗干净,放置于通风清洁的屋中央,几天后,头疼之疾者不治而愈。他们聚齐商讨,大家集资出钱修一座小庙,将石人头请进去安放妥贴,既是保护文物,也让将军的英灵保护一方平安吉祥。
宜陵镇文星街北首东侧小庙落成之日,大香大烛高烧,爆竹声声齐鸣,石人头雕像端迎入座。多少年来,小庙香火旺盛不断,当地年尊老者,时常前来垂首合掌,祈求将军保佑地方平安,是为该镇当下一景。
(配图:沈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