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收或不收?
下课十分钟,路过班级,顺便转悠了一下。
见一小女孩低头专注于手机,好象在捣腾着什么。那一刻,周围喧嚣,她却仿佛沉浸在无人的世界里。这时候,旁边4、5个女孩都在大声用力咳嗽,仿佛在提醒这个小女孩 --- “老师来了。”班主任像容嬷嬷一样静悄悄地、“阴魂不散”地摆着一张不笑的脸突然出现在窗外吓人了。这大约就是印象中班主任的可怕记忆了,可笑而又无奈。
说实话,我曾经笑着跟学生说,我可不愿意若干年后,当他们回忆起我的时候,竟然是那副摸样,太可悲了。中国式的班主任,付出那么多,我还是希望他们回忆起我的时候,内心有温暖。
我站在那儿,冲那孩子眨巴了眼睛很久,可小女孩依然专注埋头于手机里的内容,大概是太专注了、太投入了吧。那一刻,我很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笑而过,可周围几个学生都在那儿看着,看着我这班主任下一步的行动,我这眼儿看来是闭不下去了。于是,我喊了小女孩出来。
小女孩走出了教室后门,把手机特意留在了教室抽屉里。
我轻轻提醒了她,于是她很不情愿地把手机装进了裤兜里,跟着我来到了我办公室。
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手机是不允许带入教学区的。一旦发现,毫无条件没收,并上交年级专门买的放手机的大保险柜专人保管,直到学生期末考试放假后才能归还。
来到办公室,只有我们师生二人,我内心在纠结着这手机收还是不收。询问用手机的原因,小女孩告诉我:
“老师,我刚是在拿手机拍英语书的单词,我的书不见了。”
这孩子,我教了近两年了,对于她的人品和性格,我比较了解,我相信她所说的,丝毫没有怀疑。
“老师相信你,别的老师可能不了解你,我还不了解你嘛!”
“老师叫你来不是想收你的手机,可是手机问题是你产生的,亲爱的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呢?”我心平气和的问她解决方案。
“老师,我再也不拿手机了。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拿手机到学校。”女孩微笑地跟我承诺着。
“我相信你,没问题的。可是问题发生了,怎么办呢?”我笑着问她。
她说她把手机留家里,再不带来了。
“好呀,可是你得帮老师想想咋办?由于好几个同学的手机在不该使用的场所和不当的时间使用,已经交给老师了。现在你的老师不收,可同学们都看见了,他们会不会说老师偏心、不公平呢?”
我跟她细细地道出我的困惑。
“这样吧,老师给你5分钟,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比较好?你开心,老师好,同学们也好。”
5分钟后,她开始掉眼泪了,告诉我说,“老师,你收我手机吧。这样公平些。”
我最见不得女孩子哭,急忙给她拿纸巾。
“我跟孩子说,老师一开始就告诉了你我最真实的想法:不收你的手机,因为你也是在用手机拍单词想周末学习。这样吧,你把手机悄悄地放里面的口袋,悄悄拿回去,不让同学们看见,然后放家里,别带来了。”我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老师,我的手机太大了,装口袋太明显了。你还是收了吧”女孩子一边大哭着说,我一边儿给她递纸巾,她也一边说“谢谢老师。”
我心理一阵心疼,这孩子确实是个好孩子,还挺懂事。
“可是看见你哭,老师也难过,我不希望你不开心。待会你回班级了,同学们看到你这样,也不好呢。”
“待会我去厕所洗把脸就好了,老师。我现在哭一下,放学后就好了。你收吧,老师。”
孩子把手机递给我,我犹豫着,没接。
“这样吧,你还是拿着,老师也不想帮你保管了,不想看着你那么难过,回去你被父母说怎么办呢?”我继续犹豫着,没接。
“老师,我是觉得挺突然的,一下子接受不了才哭的。我回去就跟父母实话实说,反正他们也是不想我带手机来学校的。”女孩平静下来了。
“我知道你挺委屈的,老师也理解你,可是你能保证你的手机交给我之后,你依然能开心的学习吗?该干嘛还得干嘛吗?”我轻声地问到。
“我保证,老师放心吧。”女孩笑了。
孩子把手机交给我了。正准备走,我又把她叫回来了。
“这样吧,你把你刚拍的单词照片发到你妈妈微信上吧,这样周末回去就不耽误你正常复习了。另外我这有英语书,我先借给你。”我跟她商量着。
孩子说不用了,自己可以解决,发完图片后,她又关闭了闹钟,平静地把手机交给了我,锁在了我的抽屉里。
走的时候,她笑着说:“谢谢老师”。
那一瞬间,我也很感激这孩子在被启发后的觉悟和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整日心心念念、不定的心,此刻也稍微放心了下来。
手机,收或不收,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我想更是孩子和班主任之间的一种未知的联结、内心不定的波涛汹涌与澎湃,还有各种挣扎和纠结吧。
收或不收,简单粗暴,表面上一下子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暗藏了多少青春期内分泌激素和荷尔蒙的涌动与未知呀。。。。。。说的有危机感点,福祸相依。
曾经,网络上有新闻报道班主任为了收学生一部手机,搭上了一条性命;也有报道班主任收了学生手机后被报复和暴打的事儿。这些,其实都是人性,说正常,也正常,说不正常,也不正常,身陷其中的双方,都有责任,都要深深地反思和自省。
对于好孩子,如我这样讲道理启发,可能都需要一个时间、一份耐心,去让她逐渐觉察和醒悟。对于所谓的不好搞定的孩子或玩劣固执的,我想我们成人老师更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平静去尊重他、去倾听他的内心世界。有难度的案例我也深有体会,但更多的是去理解、去倾听并尊重和引导那样的孩子以及他背后的心声。
玩手机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孩子和成人内在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内心的呐喊。
懂得了他的需要,尊重了孩子的自尊心,发现其实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可爱、很讲道理的。
作为班主任,我想我更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一概论。因为敬畏生命,更因为也在满怀静待这些树木成林,花儿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