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度近视,这位大将却洞穿万里,三条建议改变了革命进程
有人视力超好,却昏昏如盲,睫在眼前常不见,连自己的睫毛都看不见。有人高度近视,却能洞穿万里,慧眼如炬,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那才叫智慧,那才叫眼光,那才叫厉害。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大将,黄克诚。
在开国将军中,黄克诚的名气不是很大,肯定比不过陈赓,但是他的大将排名却在陈赓之前。为什么呢?黄克诚对中国革命的贡献非常之巨大,可以说是旁人无可替代的。
如何之巨大呢?这不是小编能够描述清楚的。今天只举出他的三条建议,每一条都深深影响了革命进程,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革命进程。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先说第一条吧。我们现在都说长征,其实呀,长征出发的时候,当时是秘而不宣的,只是说部队要转移,至于转移到哪里,很多人并不知情,当时的黄克诚是师政委。连他这样的高级将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但是,黄克诚通过聆听博古的报告和张闻天发表的文章《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走,可能就不会回来了,他们要放弃中央苏区,这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黄克诚立即建议,把广大伤员带上。可是很多伤员不愿意走,或者说伤得太重,没法走。黄克诚就亲自到红三军团的医院里,动员大家跟着部队走。虽然没有把全部伤员带走,但是黄克诚毕竟带走了一批伤员,其中有张震,甘渭汉和钟伟等。
听听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们后来都成为猛将,尤其是张震,他后来的成就人所共知,非常之大。假如黄克诚不把他们带走,留下来很快就牺牲了。因为那些留下来的伤员,大部分都牺牲了。
然后说第二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按照国民党的编制,改编成了八路军。在国民党的军队编制中是没有政委的,只有政训处主任。平型关大捷之后,黄克诚奉命到115师去调研。
在和干部座谈中,黄克诚敏锐地发现,部队改编之后,军阀习气开始滋长,政治工作有所下降。他当时就向115师首长们建议,恢复我军政治制度的光荣传统,回到总部之后,黄克诚起草报告,向总部建议,最终政委制度得到恢复。
八路军后来能够深入敌后,迅速发展,这与政治工作做的好是分不开的。历史证明,政委制度,是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不可或缺。它一直沿用至今。
黄克诚的这条建议影响深远吧。别急,他的第三条建议影响更加深远。
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13日这天,黄克诚得到苏联红军打败关东军进占东北的消息,因为国民党的军队都还在大后方,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我军抢占东北的最好时机。
虽然说大家都沉浸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载歌载舞,但是黄克诚却没有被这种胜利所陶醉,他认为国民党一定会发动内战。9月14日,黄克诚以个人的名义起草了抢占东北的建议,“至少应有五万人,能去十万人最好”。
结果,不到10天,9月23日,黄克诚就收到了中央的建议,立即率领本部即新四军第三师共计三万五千人赶赴东北。很快,罗荣桓从山东去了东北,林总也千里迢迢奔赴东北战场。
解放战争的胜利,那就是从东北开始的。黄克诚的这条建议,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是不是改变了中国革命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