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7)
第二节 痹证(7)
温阳祛痹汤(史济柱)
组成:熟附子10g,炒白术15g,川桂枝5g, 川羌活10g, 炙甘草10g, 贮木瓜15g, 五加皮15g,
主治:风寒痰痹,深入关节,屈伸不利。
按:见不少病员冬天重衣不温,有的虽在盛夏常穿长袖衣,畏寒畏风,故特立此方施治以来,效果良好,本方以附子温阳,助桂枝、白术以化表里之寒湿,羌活去风湿,木瓜、五加皮强筋通络去风湿。
温经通络药膏(王子平)
[组成]乳香30g,没药30g, 麻黄30g,马钱子30g。上药研细末,用饴糖调拌成药膏备用。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邪外侵,寒湿阻滞经脉,气血凝滞之肿胀疼痛、肢体重着、伸屈不利之症。其证为局部肿痛,活动受限,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皮色不变,关节僵硬,舌苔薄白,脉弦紧。用法同上方。
熨药一号方(魏指薪)
组成:川升麻500g,龙胆草600g,肥远志600g, 北细辛400g, 粗牙皂300g, 薄荷叶500g, 白附子400g,红陈皮1kg,山钩藤800g, 水防风600g, 稻草根200g,生半夏50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同拌和匀,按500g,一包,共分12包。用法:取其1包,放在铁锅中。锅中先放醋(或黄酒)少许,与药一同炒热,炒时须注意不可将药炒焦,否则药力减弱,且可引起燃烧。药粉炒热后,装入预置的一个布袋内,放在患处热熨。每一包药可用3天左右,即今日用后放好,明日再炒再熨。每天要熨2~3次,每次时间需半小时以上。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腰背酸痛。升麻以升举阳气,能透发肌肉腠理之滞气。远志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邪,通利九窍有长肌肉,助筋骨之功。粗牙皂能辛散温通,性锐利,具消肿散滞之效。方中升麻、远志、牙皂、白附子、钩藤、防风、半夏、陈皮能透发肌肉腠理之邪滞,有疏风化湿之功。湿郁而不去,每多郁而化热,故方中加龙胆草,薄荷以透泄经络之邪。
洗浴方(魏指薪)
组成:落得打30g,桑寄生30g,制川乌、制草乌各12g, 伸筋草16g, 徐长卿30g, 透骨草30g, 生葛根30g,川牛膝12g,羌活、独活各18g,
老鹳草30g。制作方法:将药放在大锅内,加水煮沸,滤去药渣,倒入浴缸(盆)中。煎二汁(连前共2 大锅)。而后再加适量的热水,浸泡洗浴患处,微汗为度。每次1剂,每隔1~2次洗浴1次。本法一般用于天气较热季节。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疏通关节。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软组织损伤和劳损关节酸痛,颈、胸、腰椎肥大引起的骨与关节酸痛。
益气养血搜剔汤(陈之才)
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由防己黄芪汤为主加当归、党参、白芍、乌梢蛇、全蝎、地龙、等组成。
方解: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湿:党参、当归气血两补;乌梢蛇、全蝎、地龙等虫类搜剔,除深入筋骨之邪。此方连服2月后,一般症状可以减轻,可增加生活质量。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