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规划”及分课时实施

在大单元教学结构化设计的基础上,要把教学活动分解到课时进行实施。大单元课时的规划,要在大单元整体思维的统领下,从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统揽全局,将教学活动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放到教学活动的大系统中考量,而不是片面地突出或者强调某一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关注整体的同时,更关注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凸显了关联性。因为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囊括内容较多,且设计也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将其教学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使得整个大单元的教学活动都在大单元的统领之下,阶段与阶段之间、课时与课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从大单元整体角度考虑,也要注意所划分的这些阶段之间以及每个阶段的课时之间的衔接、铺垫等。

大单元设计下课型、课时设计:新授课将课上40分钟分四个时段,其中0-5分钟,是学生心理适应阶段,如果在此时教师传播新知识,教学效果等于0,也是无效时间,那么这5分钟应该做什么呢?就是激发兴趣,揭示目标,学生通过“裸学”课堂目标,唤醒并提取自己大脑中与今天所学目标的旧知信息,链接新知,基于课堂目标找到自己会的,会的是收获,收获就自信,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不会,不会的是疑惑,便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自己学习困惑,5-20分钟是学习的第一次高峰时期,教师需要让学习的事情发生在学生身上,而非自己身上。需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组织给予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学习层次要求,学习后反馈的形式等,高效自学五明确到位,是自主学习的保障,此时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课堂进入20-30分钟,学生此时处于学习心理疲劳阶段,对话是课堂导学的桥梁,思考是高效学习的深入,感悟是问题解决的收获。优质提问强调问题设计的依据 ,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问题设计的导向,面对课堂上大面积学生展示资源,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展示资源的是非评价上,要思考生成。这是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我们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的头头是道,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当然点拨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的积极参与更为提倡,这时候最好进入起立、讨论、展示、实践巩固阶段。

30-40分钟,将产生第二次(低于第一次)学习的高峰时期,此时适合精讲调拨,迁移应用,查漏补缺,当堂检测,让同学互帮互助。

当堂达标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对检测环节的三个细节:

1、是精选:当堂检测题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多用主观试题。

2、是适量:根据学情安排检测练习的量,在比较的基础上精选,更需要教师有做一遍的体验。“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避免课堂上学生往往难以完成的现象。

3、是分层:检测题的层次性要求,不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适应差异训练的弹性检测结构。都能学会的课未必是好课,都会做的题未必有效。

4、是限时: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做到当堂反馈。对于是否拓展,要根据学情需要,景昌课堂要让一般学生吃饱,有潜力的学生吃好,做到保底不封顶的教育。

检学发问:拓展发散,检学延伸,深度学习。 (房涛学习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