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漆器,还得涨!
我国夏代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用于祭祀等活动。韩非子《十过篇》记载:“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说明夏朝大禹时期的漆器,外面是黑色的,里面用红色漆装饰纹饰。
和玉器、陶器、青铜器相比,漆器的造型更加多样,在平面图案的表现上也更为丰富。
苏州漆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就有了漆绘陶杯。春秋时期,苏州的髹漆工艺业已成熟。汉代运用更加广泛,许多日用品都为漆艺制品。
漆器有胎。最初的漆胎是木质,后来,人们逐渐把胎骨的范围拓展到陶、竹、皮、金属等。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材质上的变化。直到夹苎胎的出现。夹苎胎也叫脱胎,先以木或泥制模,再在模具周围用麻布和漆灰反复裱糊多层,最 后去掉里面的模具,直接以漆布为胎。
汉代时有一种说法:“一杯百人之工,一屏万人之力。”做一个尓杯可能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制作一件漆器,即便人们的分工非常明确、技巧娴熟,依旧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当时拥有一件漆器物件,相当于如今拥有一件奢 侈品。据了解,一件漆器家具的制作周期在1-2年时间,即便是很熟练的工匠来做,也不能缩短这个周期,再加上制作工艺不一样,那些精美繁复的物件就需要更多时间了,所以很多漆器家具只有皇 家才能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漆器成就了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文明的色彩符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色彩的偏好和选择都起源于此,漆器用厚重而悠远的色彩亮丽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第 一个空 前繁荣期。这一时期的漆器生产以湖北、湖南地区为中 心。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技艺的传承创新,一代一代的工匠们在髹饰的手法上或雕刻或堆叠,从简单的一色漆、彩绘,到针刻、堆漆等方法的使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