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系列问题锦粹

安全稳定性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现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能做到多薄?

  2. 固态电解质压片易碎,如何处理呢?

  3. LLZTO大面积容易碎裂,小面积集成,您怎么看?

  4. 氧化物电解质析氧问题有什么思路改善呢?

  5. 也就是说,固态电解质太重了,不适合做全固态电解质吗?那做薄点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 固体电解质如果做厚能量密度就不行,但是薄了就要求高的密度,那有容易面对体积膨胀,有什么思路可以解决吗?

  7. 固态电解质薄膜,目前要做到多薄?

  8. 固态电池的内串设计,老师能讲解一下吗?

  9. 用固态电池做的电池系统需要热管理系统吗?

  10. 还有还可以麻烦老师解释与一下内串和热复合技术吗?

  11. 请问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的耐高压能力有哪些思路?

  12. 在前面JOULE金属锂和固态电解质混合ARC研究中,热失控温度超过了金属锂的熔点。如果放到全电池中,超过金属锂熔点后,是否会直接发生正负极的短路导致全电池的热失控?

  13. 请问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的机理?

  14. 原位聚合的电解质,热稳定性以及热安全性是否可以满足实际安全目标?

  15. 怎么控制固态电解质膜厚度?怎么做到超薄。

  16. 对于金属锂电池,固态电解质是一个有效解决其安全性,热失控问题的方向么?

  17. 固态电池在什么条件下会有热失控,冒烟起火爆炸?

  18. 内串对一致性要求怎么样?

  19. 固态电池是否能做到绝对安全?固态电池后BMS的应用会有哪些变化。

  20. 请问软包中卷叠和Z叠的比较 还有热复合的具体操作?

  21. 采用内串后,如何做大单体电芯容量?

  22. 固态电池的散热问题真的可以忽略吗?

  23. 请问对于固态电池的安全测评,重点关注的测试项目在哪方面?

  24. 固态电池具有高的安全性,为什么实际上固态电池也会有安全性问题呢?

  25. 请教下关于固态电池体系锂枝晶的生长机理相比液态有何不同,对于固态电池界面同样存在产气,短路安全问题,对于未来固态电池安全技术有何建议?

  26. 如何消除PEO电解质的短路问题呢?

  27. 固态电池没有溶剂为何还会产气?

  28. 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极之间会不会也形成类似于SEI的薄膜?以及您已开始提及到的非晶和多晶电极循环后SEM会产生不同的裂纹,为什么多晶和非晶会有这样的差别?

薄膜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全固态薄膜电池循环性很好,为什么没有体积膨胀收缩问题?为什么不影响循环性?

  2. ALD制备的LIPON厚度可以90nm, 热蒸发的厚度是2um, 最低薄膜厚度主要是与致密度有关系吗?

  3. 普鲁士蓝这么厚的电极,颗粒之间看起来也不是密堆积,离子传导是如何实现的?电极容量发挥如何?

  4. 全固态电池现在的循环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倍率性能还不行,想要做快充用的固态电池有什么策略呢?

  5. 植入性的电池它的长期稳定性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保证的? 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测试它的长期稳定性,比如说10年?

  6. 在做全固态薄膜电池时候,选择电解质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当前很多都用LiPON系列?

  7. 薄膜电池能够完全解决电极中的过渡金属溶解的问题吗?

  8. 薄膜电池和柔性电池有什么区别呢?

  9. 普鲁士蓝的作用是什么,是支撑薄膜吗?

  10. 请问LiPON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如何?

  11. 可否简单讲下普鲁士蓝电极里面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是如何实现的么?

  12. 正极表面的补锂工作是指什么?

  13. 怎么提高薄膜电池能量密度?厚正极极片中离子导电性怎么保证?

  14. 如何有效解决薄膜电池高负载的问题?

  15. 薄膜电池做成大电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16. 薄膜中锂离子浓度该怎么确定?

  17. LiPON条件下锂枝晶的形成机理是啥?

  18. 请问PB电池中,涂布电极离子通道是如何构建的?

  19. LiPON与钴酸锂正极中间的修饰层作用是什么?

  20. TFB中各薄膜层厚度有什么要求吗?

  21. 薄膜电解质和聚合物正极能配合吗?

倍率性能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全固态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差,主要原因有什么?

  2. 怎么解决固态电池在低温和室温时电导率过低的问题?

  3. 请问郭老师,现在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本身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能达到多少?未来在高电流密度快充方面有应用前景吗?

  4. 倍率做到5C,是全电吗?正极面密度是多少?

  5. 目前固态电池倍率性能比较差,在不影响能量密度前提下,具体有哪些解决手段?

材料表征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可以用NMR对全固态电池进行充放电原位表征吗?探究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界面?(Daisy)

  2. 之前也有以前剑桥的NATURE关于铌钨氧化物的文章,里面有大量的用核磁测定Dr. Li的数据,对于一些新型的电解质和包覆材料等材料,是不是用这种方法应该是更精确的,可以避免实验操作的误差?

  3. 可以用TEM对锂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原位表征吗?

  4. 离子电导率高,面电阻会高吗?离子电导率低,但是比较薄,面电阻会低?

  5. 纳米化?减重晶界数量(离子电导率)振实密度怎么平衡呢?同问密度?

  6. 电化学窗口高达5V有测试高电压体系的全电池吗?

  7. 离子迁移数低于多少被认为是比较低?(spring)

  8. 孔隙率与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窗口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9. 对于Li固体电解质材料,能否对各种衍射法

  10. EIS测试时,电极的种类和制备方法分别有哪些?金膜只能用磁控溅射制备吗?用喷金的方式制备金膜怎么样?另外,刷银胶

  11. 从电阻角度来说,什么情况下,EIS阻抗谱有一个圆弧 一条斜线,两个圆弧 两条斜线?关于CV测试:1.氧化还原峰的强度及峰面积除了反应氧化还原程度的大小外,可以反映相转变吗?

  12. 对于一些与金属锂不稳定的电解质膜如何测量其锂离子迁移数?

  13.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接触后后发生某些反应,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电池在高温循环后,正电解质和电极接触非常紧密,没法分离,应该用哪些表征技术来研究比较好呀?

  14. 请问固态电解质怎么测试离子电导率?阻塞电极又怎么选择呢?

  15. 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解质具有高安全性,是否有原位表征方法检测滥用情况下的失效机理和行为

  16. 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的最大电流设置是按照电解质的体电阻还是界面电阻测试的?

  17. 怎么测试锂离子迁移数?

  18. 如何提高固态电解质和电极的界面接触,除了原位聚合,或者有哪些原位聚合的方式?

  19. 关于这个LATO的合成,怎么想到做这个来coating钴酸锂的?

  20. 固态电池实验,正极有LCO和622,请问622是二次球吗?对于固态点半来说,二次球和单晶是否有区别?单晶是不是更有优势?

  21. 如何有效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的建立关联?

  22. 单晶与多晶电极上的SEM上所看到的裂纹,怎么确定是电化学反应时生成的?而不是在制作扫描样品时产生的?

  23. 请问通过电化学阻抗探究固液混合的固态电池界面阻抗,三电极是否比两电极更准确?如果是三电极,怎么选择各个电极呢?前期我们研究发现,固液混合电解质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也会产生化学反应,甚至导致阻抗的增加,如果我们想研究固液混合的路线,对于液态组分的选择,建议?

  24. TEM下面的电子电导是怎么测的?

  25. 有没有推荐的关于ssNMR的技术和运用的书?

  26. 固态电解质内部充放电反应前后有什么合适的表征方法么?

  27. 请问在表征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下,固态电解质如何做出好一些的成果?

  28. 固态电池的电导率同压力密切相关,能介绍如何测量吗?

  29. 怎样从实验层面证明空间电荷层的存在?

  30. 如何排除循环产物以及其他副产物对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从而得到cycle之后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的呢?

材料计算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介绍一下理论计算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吗?

  2. 请问使用固态电解质,电池比能量的提升是基于正极材料算的还是整个电芯的质量算的?

  3. 请问固态电池如何实现高能量密度?

  4. 请问模拟锂离子在膜内的输运通道可以适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吗?

  5. 软件使用其他离子体系吗?比如Na/K/Zn/Mg

  6. 模拟锂离子在膜内的输运通道可以适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吗?

  7. 这些模拟计算会用到哪些模拟软件呢?能推荐一下吗?

  8. 一个新手小白,想学材料计算,老师能推荐一些书籍,以及提供一些建议吗?

  9. 固体电解质中为什么是要选择低电子电导率的材料?

  10. 能介绍一下理论计算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应用吗?

  11. 就目前掌握的计算方法,能否通过AI等方法实现材料构效关系的主动搜索?

  12. 如果用高通量方法预测固态电解质,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13. 请问您是如何使用BV方法获得能垒值的?

  14. 离子迁移用过渡态和AIMD有多大区别?

  15. 电解液的高通量筛选有文献推荐吗?

  16. 固态电解质电子导电率怎么考虑?有哪些关键因素?

  17. 除了LIALSO,还有什么元素可以替代Al吗?为什么选择铝呢?

  18. 能否简单介绍下混合离子导体机器学习?

  19. 您所讲的都是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对于聚合物一类的有什么差异?

  20. 如何确定Li离子的输运维度?

  21. 如何比较不同输运维度的扩散快慢?

  22. 分数占据的掺杂,用什么软件计算的?

  23. 数据集里如何体现晶体结构?

  24. VASP具体是怎样离子电导率的?可以介绍下基本流程吗?

  25. BV计算能垒和NEB方法有什么区别?

  26. 包覆材料与电极间属于什么作用力呢,物理,化学?

  27. 分解能-焓变计算考虑了由材料体积变化而引起的能量变化吗,如何计算

  28. 有没有方法将熵变△TS考虑到计算过程中呢?

  29. VASP具体是怎样离子电导率的?可以介绍下基本流程吗?

  30. 层状材料里,Li/Ni混排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会增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对过渡金属层的Li脱出嵌入会有怎样的影响?

  31. 局部的电子有序/无序性,是所有的局部电子都是一样的吗?还是不同的局部有不同的特征?还有就是对于一个有不同局部构成的整体材料,其电子有序无序性能够确定吗?

  32. 有关熵的讨论是基于富锂和高镍正极两种不同的材料的。如果对于同种正极材料,有序和无序会对容量、稳定性等会有何影响呢?

  33. 关于层状三元材料,镍锰钴金属哪一个易溶解,用材料基因怎么解释?

  34. 中间降到NCM是由于电价不平衡导致材料安全性不高,但是材料电价平衡了不就产生不了一些空位或氧缺陷,性能会下降吗?这怎么平衡呢?

  35. 能不能用材料基因解释一下过渡金属溶解的问题?

电解液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超高浓度电解液,可以提高电化学性能,但是成本也加大了,是不是没研究价值呢?

  2. 请问采用离子电解液之后,电池的成本会高多少?什么比例?

  3. 成膜和阻燃效果较好的电解液添加剂有哪些?

  4. 您认为未来锂电固态电解质的重点研究方向在哪方面?电解液本身离子电导还有界面相容性哪一个方面对固态电池性能的影响程度更大呢?

  5. 电解液添加剂今后发展方向您认为有哪几点呢?

  6. 受晶体结构中离子占位数的限制,固体中存在液体电解质中的浓度连续变化的扩散层吗?

  7. 想问下正极会不会加导电剂,如果不加,电子电导率会很低,电池跑不起来怎么办?

非金属锂负极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硅负极材料在将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减少体积膨胀,提高循环率?

  2. 低体积膨胀硅负极在应用于固态电池前景怎么样?

  3. 硅碳复合材料在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如何啊?需要如何改进技术?

  4. 固态电池的负极使用是会直接进入金属锂,还是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中间过渡物,使得它的安全性较金属锂更好同时不出现枝晶且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5. 现在对于负极而言,不使用金属锂的情况有哪些?都做到了哪种地步呀?

复合电解质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前景怎么样?

  2. 复合固体电解质可以提高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机理是什么?如何看待复合是两种固体电解质优势互补而不是两种电解质缺陷的结合?

  3. 有机无机复合时有哪些有机溶液可用?

  4. 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时控制无机颗粒分散性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前景如何?一般有哪些溶剂?

  6. 关于有机无机复合之后电导率得到提高,文献里面有好几种关于机理的解释,请问崔老师比较认可哪种解释?

  7. 加入纳米线或者3D骨架复合聚合物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可以达到10-4了,那么对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的提高有什么新的方向么,或者说怎么做进一步的提高?

  8. 请问LLZO与聚碳酸酯类做复合有什么好处吗?

  9. 请问聚合物不容易成膜怎么才容易与LLZO复合呢?

  10. 固态金属氧化物和聚合物的复合电解质有什么作用?

  11. LLZO与PEO聚合的工作已经有很多,现在这个方向还有什么进展和空间吗?

  12. 通过陶瓷诱导聚合物凝聚,制备的复合陶瓷基固态电解质,对工作温度没有影响吗?

  13. 请问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复合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聚合物?

  14. 请问正极与固态电解质间包覆层材料,就目前的包覆厚度而言,其锂离子电导率有没有最低的一个要求,可进行相应的一个筛选?

  15. 导电材料和快离子导体材料可以同时包覆吗?除了孙学良老师所用的ALD方法,还有其他可行办法吗?

工艺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未来工业固态电池产品生产除了浆料涂覆方法外还有什么其他潜在的实用方法吗?

  2. 目前组装工艺中,除了将无机固态电解质制成浆料涂覆于正负极上再压实,以增强界面结合之外,有其他更先进的工艺吗?

  3. 目前锂离子电池制备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湿度要求是什么?对后面电池性能有什么影响?

  4. 请问固态电池中的正极工艺和现有的液态电池有何区别?固态电池中的正极,非活性组分低至多少方能够和液态电池相比拟?

  5. 全固态电池需要化成步骤吗?

  6. 原位固态化主要有哪些反应?

  7. 请问基于原位固化工艺的固态电池在工艺方面有哪些可大规模制备的策略呢?

  8. 原位固态化聚合完成度如何?是否存在副反应?

  9. 固态电池的试制线同动力电池的试制线有什么差别?

  10. 辉能固态电池产品提出的安全性测试方法显著高于国标,而国内固态电池机构报道的安全性测试方法和国标一致,您对此如何评价?

  11. 三维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体系中,有应用前景么?

  12. 4月份特斯拉将发布干法电池技术产品,介绍一下干法电极加工技术在全固态电池中的优势。

  13. 特斯拉的干法工艺对固态电池会有帮助吗?

  14. 三星的干法工艺,技术来源是哪?

  15. 国内掌握干法的电池厂有哪家?预计谁家最先推出应用?卫蓝在干法工艺研究进展如何?

  16. 对于新手来说,有哪些方法能够提高LLZO陶瓷片的致密度,做了一年多了一直做不到文献中的水平?

  17. 如何实现超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18. 用PLD制备thin film LLZO和普通烧结方法得到样品性能有何区别?

  19. ATP电解质压片总是容易碎,需要添加东西吗,还是把厚度提高一下?

  20. 如果想观察LLZO陶瓷的表面形貌而不是断面形貌,是采用热蚀还是酸蚀?如果是热蚀,需要注意什么吗?

  21. LLZO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制备的途径有哪些?

  22. LLZO电解质应用于实际中,是不是只能以复合电解质的形式

  23. 请问郭老师 LLZO 在惰性气氛中烧需不需要预氧化,如果需要预氧化条件是什么呢?

  24. 请问现在文献里LLZO大多在950度一次烧完的粉体直接做聚合物复合。这和二段烧成形成的块体破碎之后的粉体复合,哪种更合理?

  25. LLZO粉体950度一烧完是白色,压片再1100度以上二烧,片体颜色变黄。颜色的变化和电导率相关吗?

  26. 如何控制固态电解质烧结过程中晶粒的生长,从而减少缺陷,如何控制晶界?

  27. 那这些固体填充颗粒依旧主要是提高电化学窗口和降低结晶度?

  28. 有些文献报导的固态电池是纽扣型的,有些文献报导的固态电池是使用特殊模具的,请问什么时候用纽扣电池壳来组装,什么时候用特殊的装置组装?

  29. 固态电解质质量大怎么解决?

  30. 干法电极制备,对于电极粘结剂的选用方面有什么要求?

  31. 请问如何看待3D多孔固态电解质这会是商业化固态电解质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32. 固态电解质哪一种应用前景最大?研究方向重点是合成新型电解质还是在现有电解质的基础上进行界面改性?

  33. 请问目前哪种原位聚合方式更兼容目前现有的电池生产工艺?

  34. 聚合物电池的加工工艺有哪些。有什么地方能找到详细的工艺步骤么?

  35. 固态电解质如何实现超薄的制备呢?

  36. 在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时候,会使用热压吗?

  37. 干法电极制备过程中,除了PTFE,还有其他合适的粘结剂吗?

  38. 干电极采用的粘结剂的要求主要在哪些方面?

  39. 请问薄膜电池卷对卷制备目前已经发展到怎样的程度?

  40. 聚合物固态电池实现多层连续涂布,聚合物电解质如何实现快速干燥?

  41. 固态电池使用内串结构对材料(比如集流体、正极材料)和电池制备工艺有什么要求?

  42. 固态电池成组时,如何考虑容量匹配的?一致性原则与液态锂电池有什么不同吗?内阻变化趋势一致性如何?

  43. 纳米化如果经过砂磨会不会出现相的纯度的改变,比如说缺锂?

  44. 固态电解质的质量相比液体要大很多,如果用液态的电极材料,那能量密度就不具有竞争性。有没有什么比较靠谱的新型电极材料体现啊?

  45. LLZTO烧结的主要设备什么,制备的要点有什么?
    补锂和预锂化有什么区别吗?

  46. 采用SPS或者热压等方法,可以提高电解质片的致密度从而提到锂离子电导率,但是如果要大规模生产的话,这些方法是不是不可行呢?

  47. 固态电解质和锂的粉末是怎么得到的?金属锂怎么做成粉末?

  48. 单线电池制造效率300 ppm是什么意思?

  49. 如何解决涂布法PI膜不浸润的问题?

  50. 固态电池的工艺成本和液态电池分别占电芯多少百分比(NCM811体系)?未来趋势怎么样?

  51. 固态电池能否和超级电容器的干电极技术结合,如果从这方面研究,俞老师有什么建议?

  52. 目前应用上常用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主要有哪几种?您最看好哪种或哪几种?为什么?感谢!

  53. 高端视觉检测技术在固态电池生产过程中有没有用武之地?

  54. 目前的聚合物电池的哪部分是聚合物,为什么称作聚合物电池,相对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有什么优势?

  55. 容量衰减到百分之多少,就不适合车用了,为什么?

  56. 低于80以后,是否可以继续在要求不高的车型应用?当前寿命用80的依据是什么?储能可以把寿命用到容量衰减到多少?

  57. 听说丰田和东工大开发的固态,寿命已经到了5000次,低温已经到了零下40度,他们正负极和电解质情况是怎么样的?还听说是施加高压才测出来的,如何看

  58. 请问您更看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还是特斯拉的三元锂电池?

  59. 电解质片在烧结过程中如何避免变形或者烧结空隙?

  60. 固态电池是刀片电池吗?

  61. 能不能介绍下目前双极集流体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化情况?

  62. 全固态电池对现有隔膜领域将会造成哪些冲击?会改变现有隔膜供应结构吗?

  63. 固态电池成本比液态电池成本高多少?使用环境温度多少度,-40℃能否进行充电?

  64. 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区间和工作电压区间和液态电池有什么区别?

  65. 现在的固态电池跟belcore技术区别何在?

  66. 固态电池的自放电和液态比有差别吗?

  67. 轻量化选材用在什么地方?

  68. 电芯和电池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看定义和扣式电池一样呀?

固液混合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请问下固态电解质的SEI和液态电解质SEI有什么不同?

  2. 可否介绍一下国内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的量产现状?

  3. 现在的半固态半液态电池中电解液的部分,和传统液态电池电解液相同吗?是否有专门的调整或特殊的添加剂?

  4. 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解液材料有哪些?

  5. 固液混合型固态电解质电池在2021年会在数码领域应用,目前国内产品化进度如何?

  6.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包装材料有什么不同?

  7. 混合固液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是因为液态电解质的量变少了吗?

  8. 请问目前半固态消费类电池的发展现状如何,主要是为了应对什么问题?

  9. 请问如果使用固态电解质还会产生SEI膜么?

  10. 半固态电池作为全固态电池过渡产品能够引领多少年?

  11. 混合固液的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前景有多大?未来的混合固液电解质一定是有机无机复合的方案吗?

  12. 请问固液混合型固态电池,产品化进度如何?目前国内产品走在前面的有哪些企业或单位?谢谢!

  13. 基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的装配中是否仍然需要添加液体电解质?

  14. 如果液态电解液也能解决针刺,那固态电解质还有优势吗?

  15. 请问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多少?和液态电池相比有无优势呢?

  16. 液态电池比固态聚合物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吗?

  17. 如何看待固液混合电解质的未来发展及实际应用?

  18. 您觉得用纯的聚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上的前景如何?

  19. 引入液态电解液对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不会产生危害吗?

  20. 液态电池生产线,改成固态线,改造成本每gwh多少费用,有啥缺点?

  21. 固态电池的结构和液态电池差别较大,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适合固态电池制造吗?

  22. 传统电解液直接注入电芯,固态电解质怎么加入到电芯内部?

  23. 为什么液态体系反而衰减会快呢?

  24.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您是怎么看待现在固态电解质里加入液体电解液?这样是不是失去了固态电池的意义?

界面问题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固态电池在界面阻抗等方面尚不如传统电池,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改善,改进空间有多大?

  2. 如何解决固固界面的高阻抗呢?

  3. 请问固态电解质中金属界面和电解质界面的离子传输如何提高呢?

  4. 请问全固态电池的界面表征技术如何发展?

  5.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处理方法和表征方法有哪些呢?涂布的方法有试过嘛?

  6. 在聚合物电解质中,如何同时实现界面稳定性和高离子传导率的方法?

  7. LLZO纳米材料和聚合物复合时,如何在制备过程中防止表面形成碳酸锂对复合材料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8. LLZO纳米化后如何防止表面产生碳酸锂等副产物?如何保持较高的表面离子电导?如何储存?

  9.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界面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哪些?哪个是比较合理的,将来可能商业化的?

  10. 请问氧化物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怎么解决?

  11.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陶瓷片界面处理的新方法大致有哪些呢?

  12. 正极与纯陶瓷LLZO电解质的界面的固相接触如何缓解?

  13. 钛酸镧锂固态电解质晶界电阻太大怎么解决?

  14. 如何看待通过力学调控固态电解质界面问题?

  15. 有哪些好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无机固态电解质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

  16. 想请教一下,对于固态电池的正负极界面的界面修饰层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的问题您怎么看呢?依赖于电解质,正极材料,负极的类型吗?目前认为的低电子电导和高离子电导的界面修饰层,其实与一些文献报道的混合电导,合金型修饰层等是有些争议的地方的,如何看?

  17. 复合正极里边的晶界问题?影响大小?像晶界电导率。

  18. 请问如何解决固态电解质和极片相容性?

  19. LLZTO生成碳酸锂是只发生在表面吗还是会向内部渗透?

  20. 纳米化的LLZO按照个人理解,晶粒尺寸变小,不就意味着晶界阻抗变大吗?为什么有利于离子电导?

  21. 氧化物固态电池负极需要SEI膜吗?体系都是固体是怎么在上面形成的呢?

  22. Li/PEO/LCO的工作体系,已知PEO的电化学窗口较窄,请问如何实现与LCO的匹配?体系稳定性如何?

  23. 请问一下氧化物电解质跟正极负极的界面缓冲层,更应该考虑缓冲层的电子导电性还是锂离子电导率?

  24. 金属铝氧化只有表面生成氧化铝,LLZO氧化生成碳酸锂只发生在表面吗,还是会向内部渗透?

  25. 现在提出聚合物和陶瓷结合的复合电解质,但是陶瓷粉末分散问题,与和聚合物结合的界面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26. 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陶瓷电解质如何结合起来以实现高电导率,同时解决复合电解质和阴阳极的界面接触差的问题?

  27. 在大容量固态电池制备过程中,如果采用原位固化技术改善界面问题时,高分子单体的选择和电池结构设计方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28. 想问一下现在聚合物电解质界面优化的主要方向和未来发展?

  29. 请问一下聚合物电池固固界面问题解决思路和方向?

  30. 问硫化物界面问题如何解决?

  31. 对于电极和硫化物电解质之间构筑界面层,在材料选择以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厚度、电子传导、离子传导能力等?

  32. 固态电解质薄膜与活性材料之间固固界面之间的接触怎么优化呢?

  33. 如何解决固固接触界面不稳定的问题呢?

  34. 固体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之间存在粗糙界面问题,如何解决呢?

  35. 请问固态电解质颗粒间的界面或者间隙如何克服呢?

  36. 提高界面相容性最根本的原因是提高什么呀?

  37. 界面相容性对长循环性能良好有很大的影响嘛,如何提高界面相容性,从理论计算来说?

  38. 想问下粘弹性聚合物对于固态电解质界面有什么特殊作用吗,是未来聚合物电解质设计的一个方向吗?

  39. 复合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界面问题从大规模生产来讲,有哪些可行的工艺?

  40. 如何解决锂负极与LLZO的界面问题?

  41. 固体电解质和液相电解质在与锂电极之间的接触方式不一样。液相的会形成SEI膜,固体电解质是如何解决接触界面的问题呢?

  42. LLZO界面去除碳酸锂后修饰意义不大,您怎么看?

  43. 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怎么计算的?

  44. 请问界面电子导电性的提高对于SEI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45. 为什么界面处既要有好的离子电导又要有好的电子电导?

  46. 界面处以及界面产物的电子电导应该尽量低吧?否则副反应会持续进行。

  47. 柔性电池形变后界面结构有何变化和影响?

  48. 老师对中子深度分析技术用于固固界面的表征有了解吗?

  49. 界面改性对材料有什么要求吗?Al2O3和C这些材料并不是很好的Li 传导材料,为什么还可以用于界面的修饰?

  50. 加压是很必要的条件,是因为固体材料内部的缝隙需要压力来变小进而改善界面接触吗?

  51. 加压是界面接触紧密,但是随着锂脱附沉积,锂负极体积变化,界面接触又会变差,加压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52. 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和界面研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界面优先考虑吗?那电解质基体呢?

  53. 固态电池中正极界面空间电荷层的存在,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参考的表征手段,空间电荷层越薄越好吗?

  54. 为什么PEO基要提高刚性,刚性高了不是接触不好吗?

  55. 请问潘老师,咱们界面处的特殊性是否可以转化成研究过程中的优势条件?

  56. 张老师,请问您认为固态电解质可以解决锂负极与电解质接触存在的持续副反应问题吗?

  57. 对SEI中的LiF的作用如何理解?

  58. 如果人工能够制作足够韧性的SEI是否能够取消电解质层?

  59. 怎么表征SEI的韧性?

  60. 人工SEI在金属锂表面做到均匀无缺陷是否太难了?如果保证不了均匀无缺陷会不会在缺陷局部产生不均匀的锂?

  61. 人造SEI能实现吗

  62. 人工SEI膜和固态电解质,哪个更有前景呢?

  63. Li3PS4和锂接触仅生成离子导体,那和负极界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比较好,但是对称电池跑很短时间就失效是什么原因呢?和电子电导率相关吗?

  64. 锂离子在磷酸铁锂脱溶剂化时,正极的CEI对其有影响吗?

  65. 以锂金属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的半电池,石墨表面的electrolyte interphase,应该称为SEI还是CEI?我看您的文章说它是SEI,但石墨在该半电池中是正极,叫CEI会更准确么?还是说都一样,不用区分?

金属锂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请问如何看待锂合金作为LLZO负极应用前景?

  2. 固态电池实现锂负极有可能吗?

  3. 请评估一下使用金属锂负极的安全性?

  4. 对采用无负极技术来提高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什么看法?

  5. 深圳新威尔公司陈勇提问:全固态电池是否能彻底避免锂枝晶的产生?

  6. 请问您对于固态电池中锂金属的设计有什么建议?

  7. 目前能否实现金属锂铜机械复合负极?还是需要进行预处理?

  8. 锂金属负极目前有没有可能短时间商业化?

  9. 固态电解质中锂枝晶的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思路?

  10. 关于锂金属作为负极材料应用,提升其循环主要方向是否为电解液和负极结构两个方向?

  11. LLZO纳米材料和聚合物复合时,或者LLZO颗粒与其他材料复合时,还需要考虑锂枝晶穿透LLZO颗粒的问题吗?

  12. 电流密度较大导致锂贯通和锂枝晶的生长原理一样吗?

  13. 从硬度的角度,金属锂非常软,为什么能够在硬度很高的LLZO中生长?

  14. 抑制锂枝晶可以添加聚合物人工SEI层,但是引入额外的界面,这对电池性能有影响吗?

  15. 请问采用3D结构金属锂负极时,负极厚度多大,是否影响体积能量密度?同时多孔结构负极如何确保锂在负极内部的均匀沉积?

  16. 金属钠负极充放电后会粉化吗?

  17. 请问您提到的利用熔融锂制备金属锂薄膜的方法如何实现薄膜厚度的均匀性呢?

  18. 3D锂负极只是为了均匀界面电流密度吗?

  19. 原位聚合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模量足够抑制锂枝晶生长吗?

  20. 锂负极的发展方向是三维框架吗?

  21. 对于锂枝晶的生成,能完全抑制么?如果不能抑制它的产生,减缓或者调控它的生长方式意义大吗?

  22. 请问老师锂负极的发展方向是三维骨架吗?

  23. 预锂层一般做到多厚就可以?

  24. 超薄锂如果有基体的话,锂占比少势必越会拉低比容量吧?那这些超薄锂的用途是什么呢?

  25. 物理沉积技术的固态锂电池有什么前景呢?

  26. 用松香酸做超薄锂层,厚度或是量如何控制?

  27. 如果固态电池负极采用金属锂,由于锂质地较软,怎么焊接引出极耳?

  28. 请问下金属锂的润湿性从物理角度可以解析一下机理吗?

  29. 请问有没有对锂金属电池的产气问题进行研究?

  30. 现在锂金属负极文章做大电流的意义到底到底如何?匹配什么正极?

  31. 请问目前锂金属负极库伦效率最高可达到多少?您对无锂负极的发展如何看?

  32. 最近也看到有学者采用超高浓度电解液应对锂金属电极,这方面您说说您的看法吗?

  33. 请问一下锂枝晶生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啊?

  34. 离子液体改进金属锂负极,离子液体有较大的粘度和较高的造价,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35. 请问三维结构金属锂负极是否具有实用性,包括成本、制备技术难度和基体重量问题怎么克服?锂枝晶的生长是否不可避免?

  36. 一般锂金属电池都用很好的压强来促使锂的平整的沉积。你们的理论工作是否考虑到压强的因素?

  37. 压强对金属锂的沉积行为和晶体结构会产生影响吗?

  38. 固态电解质锂锂晶枝问题大吗?

  39. 平时用的锂片在切片等过程中,边沿和表面并不是很光滑平整,平时在SEM下看到反应后的锂片表面腐蚀程度差别很大,凹凸不平,是否与原始锂片表面不光滑也有一定的关系?是否有必要首先制备出非常光滑平整的锂片

  40. 现有文献表明锂枝晶也可以渗入固态电解质,这也代表固态电池也不是绝对安全?

  41. 请问MgO在LLZO中对Li金属负极稳定吗?

  42. 陶瓷管对枝晶的抑制效果如何?

  43. 请问金属锂负极在软包电池的应用中,较现在常规的石墨负极体系,对隔离膜或电解质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44. 如果使用石墨作为里集流体骨架,那么负极发生的反应如何确定是发生锂沉积,而不是锂离子插层?因为二者的电位很接近。谢谢张老师!

  45. 请问锂金属在剥离过程中会产生体积收缩,导致脱离电接触,这一问题在深度充放电条件下尤为显著,请问这种问题目前有什么解决的策略吗?

  46. 锂反应以后不会空心吗,体积不变化吗?

  47. 请问锂离子沉积过程中,电子传导和离子传导中哪个占主要作用?

  48. 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鉴于其高副反应活性,尤其对于大电池更是,作为锂负极集流体是不是没啥研究的意义?

  49. 请问LLZO片上涂炭锂会不会直接在炭层上沉积?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聚合物电解质室温下电导率较低,提高室温电导率有何措施?

  2. 请问GPE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区别?文献及实际应用中如何判断?

  3. SPEs目前能在EV领域应用么?

  4. 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窗口低,如何有效的改善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5. 聚合物电解质怎么做到在大电流下循环?

  6. 目前常用的聚合物电解质,哪一种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最好?聚合物电解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何?是侧重于界面、室温电导率、安全性还是能量密度?

  7. 根据目前聚合物电解质传输锂离子的机理来看,不可能有哪款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媲美液态电解液,您认为从结构设计出发,需要往哪个方向去开发全新的结构类型?崔老师讲到他们公司正在做的商品化聚合物固态电池是全固态电池么,是否是在室温下运行的?

  8.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材料采用不同的锂盐,这个遵循什么选择?还有锂盐对原位聚合有什么作用,添加的锂盐有什么选择原则?

  9. 聚合物电解质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呢?有极性键和可溶解锂离子就可以了吗?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粗略筛选呢?

  10. 目前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最具高能量密度聚合物电池实际应用前景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是哪一类?

  11. 聚合物电解质会在长时间循环中皲裂而失效吗?

  12. 聚合物电解质也可以抑制穿梭效应吗?

  13. PEO对于温度的限制应如何更好的解决?

  14. 请问设计新型聚合物的原则有哪些,从哪些方面着手设计聚合物?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晶界电阻大的话为啥在LPS体系里结晶程度高的电导率高?

  2. 请问缺陷提高离子传导和减弱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怎么权衡?

  3. 老师您认为空气稳定性有待被完全解决吗?

  4. 如果压力提高sulfide的氧化电位,那么同样体系里三元材料是不是也受到类似的压力,电位也会变化?

  5. 对于固态电池在外加压时,如何保证外界压力均匀传递到颗粒表面?

  6. 对固态电解质的加压20Gpa,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紧密度,扩大电化学窗口,是在电池封装的时候加压吗?还是有另外的步骤?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LLZO体系的电导率能不能继续提高,达到10-2,电导率对它的实用化影响大吗?

  2. 双导体界面中电子和离子都具备连续的传递通道?还是只是颗粒分散体系呢?

  3. LLZO能长成取向单晶吗?

  4. 可否谈下Na-beta-Al2O3的机械稳定性?

  5. Na-S电池运行中,S会出现升华的话,对电池是否有影响?

  6. LLZO和其他无机固态电解质复合的前景怎么样?

  7. 目前固态电池实际的循环寿命能做到多少了?

  8. 不同元素掺杂LLZO对离子电导率影响大吗?

  9. 能否谈一下目前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全固态设计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

  10. 请问LLZO 在惰性气氛中是否可以烧出,大部分文献都是提及在氧气中烧?

  11. 请问LATP与锂化学反应容易粉化该如何解决?电子电导增加对阻抗增加影响是什么原理呢?

  12. LATP被还原后,如何有效的将黑色的还原物剥离下来,电化学方法是怎么处理的?

产业化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锦粹

  1. 请问哪一类型的固态电解质更具备产业化前景?

  2. 请问行内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是否已经确定了呢?硫化物还是氧化物呢?

  3. 请问对LLZO体系固态商用化有什么看法?

  4. 台湾辉能的进展如何?

  5. 辉能量产了?用在哪里了?

  6. 请问未来最有希望商业化的固态电解质是那种?

  7. 目前凝胶固态电解质的前景怎么样?

  8. 钠电什么时候实现工业应用?

  9. 固态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应用还需要走多久?

  10. 请问用于全固态钠电的电解质哪一类会更有前景呢?

  11. 固态钠电的发展前景如何?

  12. 目前全固态锂电的产业化是进行到哪一步了?

  13. 固态电池是否是基站、数据中心或储能电站等规模化储能领域的发展方向?

  14. 特斯拉在这方面的动向是否一直在关注,5月开的电池大会是否会有新的技术趋势,可能否从专业角度讲解一下怎么看特斯拉及其固态的趋势?

  15. 未来全固态柔性电解质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16. 请问如何看待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与实际工况的脱节?

  17. 目前限制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电解质材料、基础认识还是整个工艺?

  18. 磷酸铁锂半固态今年来的工业化前景和优势?

  19. 固态电池商业化需要多久?

  20. 请问三元目前有在固态电池中应用嘛?

  21. 请问三元材料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会更具有优势吗?

  22. 全固态在消费类电子应用还有哪些问题?有应用案例嘛?

  23. 哪种固态电解质最早应用于动力电池?

  24. 目前固态锂电池未来大规模应该在哪些应用领域可能实现突破?

  25. 固态电池未来最佳应用场景如何?

  26. 现在产业化的固态电解质有哪几种?各个的优缺点

  27. 固态会不会和锂硫一样,无疾而终?

  28.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以后的方向在哪?

  29. 现在各种全固态聚合物(全固态,排除PVDF那种实际上吸了DMF的电解质),是不是只有PEO是最有前景的。您认为PEO是否可以改善满足未来的高电压电池?

  30. 聚合物电池的主要添加材料有哪些,产业化方面建议做哪些工作?

  31. 请问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否有可能实现高温(比如100摄氏度以上)稳定运行呢?

  32. 锂镧锆氧电解质是否实现商业应用了?目前开发到哪个阶段呢?

  33. 请问温老师了解全固态电池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吗?

  34. 36Ah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全部通过测试了,而且容量还不错,想问下这个电池的具体功率?

  35. 请问目前做全固态电池比较有实力的有哪些国内国外公司?

  36. 请问相比于固态锂电池来说,固态锌电池的应用前景如何?

  37. 请问固液混合的电池在近2年在3C领域内会有广泛应用吗?

  38. 请问对于固态电解质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39. 请问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锌空电池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工业界发展会以哪种为主?

  40. Si负极的能量密度都够用,那我们锂负极和Si负极相比,是不是不容易商业化?

  41. 最快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固态电池,采用的会是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的呢?还是无机固态电解质为主呢?

  42. 高镍三元材料(安全性略差)是适合固态电池(安全性较好)的正极材料吗?未来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如何?您觉得车用固态电池大约何时能量产?

  43. 哪一种固体电池类型最具有商业价值和量产性?

  44. 请问Li-S电池的商用前景怎样呢?

  45. 请问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固态电池什么时候有望用于规模储能方面?

  46. 日立造船工作温度零下40到100℃,请问他们的技术支撑是什么?卫蓝在低温化方面研究进展?

  47. 未来国内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48. 请问固态电池会先在哪个领域落地?3C还是动力,制约因素有哪些?

  49. 请问对于固态钠电池和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前景,您有什么看法?

  50. 固态电池真的是未来发展方向吗?还是像锂负极一样可望不可即?

  51. 请问,卫蓝的固态电池什么时候能在电动车上大规模使用?

  52. 硫银锗矿能走向实际应用吗?

  53. 赣锋锂业的开发的36Ah固态电池电解质是聚合物基的还是陶瓷基的?

  54. 车辆应用端,何时会对液态构成实质挑战?

  55. 目前市场上的聚合物电池是液态的还是固态的?

  56. 储能是不是不着急?这么多退役的磷酸铁锂和三元。

  57. 中国如何才能在固态电池领域战胜其他国家?

  58. 与固态电池匹配的正极材料有哪些?未来五到十年,匹配的正极材料又会是什么?

  59. 无锂正极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怎么样?

正极材料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锦粹

  1. 目前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在哪些方面?

  2. 全固态电池如何解决正极材料孔隙中锂离子扩散的问题?

  3. 对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有什么看法?

  4. 比亚迪刀片铁锂电池会对三元电池造成冲击吗,从技术层面讲?

  5. 请问哪些固态电解质可应用高压正极?

  6. 动力电池,最看好哪个方向?

  7. 目前常用的5系,8系NCM三元材料是不是可以用固态电解质材料做改性去解决材料表面不稳定问题?

  8. 在全固态中应用尖晶石型LNMO的挑战除了其高的工作电压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挑战呢;目前除了薄膜型固态电池外,是否还有其他体系可利用LNMO为正极达到较好的性能吗?

  9. 负极用金属锂,正极大概率用什么材料啊?

  10. 负极将来用金属锂目的提高什么?正极材料要用什么?安全性怎么样?

  11. 请问如何实现正极表面离子导体的均匀包覆?

  12. 固态电池体系里,三元正极是高镍好还是低镍高电压好?

元素和材料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功能化石墨烯会在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中发挥作用吗?可以发挥什么作用?MOF材料在锂电池领域的发展空间如何呢?

  2. 请问全固态全电池首效(石墨负极或硅碳负极)怎么样去理解?

  3. 研究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新材料,选用哪一种器件比较好?

  4. 钠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前景如何?

  5. 氟化锂对氧基全固态电解质的作用?

  6. 请问粘结剂的微观粘结机理的研究主要指哪些方面?

  7. 固电正负极集流体使用开孔箔还是光箔?

  8. 无问西东:请问怎么看待LiF在锂金属电池中的SEI中的作用?

  9. 对于锂沉积,添加在substrate表面的促进剂,如银、ZnO等颗粒,尺寸有没有要求?是不是只有一定尺寸以内的纳米颗粒才能促进熔融锂浸润或电化学锂沉积?

  10. 请问老师三元正极和金属锂负极是否是固态电池较好的一个发展方向?

  11. 不同元素掺杂LLZO对离子电导率影响大吗?

  12. Al2O3能在锂电中传导Li离子吗,还是掺入了Li的Al2O3具有导离子的能力?

  13. PVDF什么分子量的比较好?

  14. 使用松香酸改善浸润性时会消耗金属锂吗?

  15. 如果锂和松香酸键能那么大,那你怎么取下来锂薄膜呢?

  16. 松香酸促进锂浸润的实验中,熔融态锂是放在马弗炉里,有气体保护吗?

  17. 在报告中有部分内容介绍用松香酸预先对铜箔进行处理,然后用其与液态金属锂结合来制备超薄的金属锂负极,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金属锂负极,其在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有多大?在整个电池生命周期中,金属锂是否会从铜箔基底上脱落?好看过老师2018年这篇Science Advance,请问老师,DOL的开环聚合原位固化技术,加DME、DME的比例是多少适合?

  18. 六氟磷酸锂引发聚合,对六氟磷酸锂有消耗吗?

  19. 氟化铵分解产生 HF,是否和LLZO发生反应?

  20. LiF是亲锂的吗?

  21. LiF在潮湿空气中稳定吗?为什么包覆后的锂镧锆氧在空气中稳定?

  22. LiF的界面能较高,为什么能很好的在材料表面形成保护?LiF的离子电导率很低适合界面层吗?

  23. 请问LiF或者其他卤化物的亲锂性如何?

  24. 理论上LiF的导离子性很差,但是固态电解质总体阻抗反而减少?

  25. LiF是不是硬度比较高,体积变化怎么破?

  26. CuF与Li反应生成的LiF在循环中会脱落吗?如何保证形成的LiF是均匀的?为什么Cu可以诱导锂均匀沉积?

  27. 如何看待LiF的离子电导率比较低?如何理解离子电子导电层(MCI)的作用?

  28. 六氟磷酸锂产生的酸会不会被锂负极消耗从而使原位聚合中断?

  29. 目前材料基因组学所研究的材料包括非晶材料和有机晶体材料吗?

  30. 问支撑起石墨边缘SEI的无机物只有两个氧化锂吗?氟化锂在不在?

  31. 请问老师关于包覆材料的包覆层的选择有什么原则?

  32. 无钴材料怎么看?

  33. 固态富锂材料怎么看?

  34. 富锂锰基正极的安全性,怎么评估呢?

  35. 现在电池倡导高镍低钴或无钴,镍占据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锂通道,那锂镍混占问题会不会严重影响性能呢?

  36. 正极材料中原子排列无序更稳定(熵高),那为什么富锂材料在高温煅烧后还形成LiMn2的超晶格结构,而不是无序呢?

  37. 请问层状富锂的锂硒硫在结构上与岩盐结构的Li2MnO3是否有相似之处?

  38. Li3SiPON为什么离子电导率显著提高?

  39. Li3ClO固态电解质还有前途吗?

  40. 怎么确定正极钴酸锂薄膜中锂离子的浓度?

  41. 请问在金属表面铺展锂是如何避免空气和水的影响的?

  42. 如何解决四价钛离子被还原的问题呢?

原位固化技术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请问做三维后,为什么局部电流密度提高了?

  2. 请问那篇JMCA中高镍H1相放电末期存在的浓差极化具体是指什么之间的浓差极化?扩散系数低仅与浓差极化有关吗?是否与表面的结构变化有关?

  3. 空间电荷层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呢?

  4. 交换电流密度提高,是否说明反应更容易发生,有什么优势?

  5. 先脱锂的模型,边界处弯曲大,出现高离子导的原因是什么?

  6. 双离子电池存在电解液消耗问题,您认为这个电池体系能长期运行吗?

  7. 请问双离子电池石墨是如何选取?

  8. 锌离子水凝胶的Aging Effect如何改善呢?

  9. 请问超快充电水系LFP电池的负极是石墨吗?如何能够实现在水体系,较大电流密度下实现锂离子的负极插层而非沉积呢?

  10. 固体电解质/离子液体/正极之间形成的SEI和离子液体/电极之间的SEI有区别吗?

  11. 固体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的动力学因素如何量化?

  12. 为什么LATP被还原后电子电导增加三个数量级、离子电导率变化不大,然而阻抗增加很大?

其他问题

固态电池系列讲座&问题

  1. 请问做三维后,为什么局部电流密度提高了?

  2. 请问那篇JMCA中高镍H1相放电末期存在的浓差极化具体是指什么之间的浓差极化?扩散系数低仅与浓差极化有关吗?是否与表面的结构变化有关?

  3. 空间电荷层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呢?

  4. 交换电流密度提高,是否说明反应更容易发生,有什么优势?

  5. 先脱锂的模型,边界处弯曲大,出现高离子导的原因是什么?

  6. 双离子电池存在电解液消耗问题,您认为这个电池体系能长期运行吗?

  7. 请问双离子电池石墨是如何选取?

  8. 锌离子水凝胶的Aging Effect如何改善呢?

  9. 请问超快充电水系LFP电池的负极是石墨吗?如何能够实现在水体系,较大电流密度下实现锂离子的负极插层而非沉积呢?

  10. 固体电解质/离子液体/正极之间形成的SEI和离子液体/电极之间的SEI有区别吗?

  11. 固体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的动力学因素如何量化?

  12. 为什么LATP被还原后电子电导增加三个数量级、离子电导率变化不大,然而阻抗增加很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