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伐蜀,钟会邓艾姜维三大名将巅峰对决,谁也逃不脱命运安排

司马昭被贾充坑了之后,为了挽回政治影响,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定——伐蜀。其实最初目的没想过灭国,只是取得汉中,获取一定政治资本,为篡位奠定基础。

而这次伐蜀,过程精彩纷呈,三大名将:邓艾、姜维、钟会各呈心机。还夹杂着居庙堂之上的司马昭搅和,这群阴谋家们巅峰对决的结果,却是谁也逃不脱命运的安排。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分两路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一、无奈的姜维,孤独的战士

1、姜维的应对战略

三路大军伐蜀。姜维却让开了关中向汉中的入口。放任三路大军长驱直入。这是姜维提出的新战略:放开入汉中入口,待敌人大部进入汉中,坚守汉中周围关隘。并派游军骚扰敌军。待敌人前有重兵把守关隘,后有骚扰游军。时间一久,自然无法支撑。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战略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魏蜀两国差距太大了。这次魏国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而蜀国只有几万人马。而就是这样,魏国也只是出动了整个国家1/3多的军队。要知道,当时魏国全国加起来军队超50万。

这次三路大军伐蜀,任何一路都能逼得姜维全力以赴。姜维自己可以忠烈,但不能保证身边人忠烈,更何况,自刘备起,蜀国荆州外来士族和益州本地士族的矛盾就从没停歇过。益州本地士族早就对蜀国离心离德。

汉中的蜀军按计划全部退至汉乐二城驻守。 钟会派李辅进攻乐城的王含、荀恺进攻汉城的蒋斌,自己则带兵攻阳安关,派胡烈攻关城。魏兴太守刘钦由子午谷出与魏军主力会师。魏军全面进逼。

在魏国全面压力下,蜀国内部果然出了叛徒。

而关城守将傅佥出战时被部将蒋舒出卖献关。傅佥奋战而死。关城失守。此时蜀汉除了柳隐坚守的黄金城与汉乐二城,汉中的多数据点已被攻下。 钟会听闻魏军已得重镇关城,获其库藏粮谷,于是留下两万兵力围住汉乐二城,领东路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剑阁。钟会又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2、姜维的神操作保住了益州大门

面对汉中失守,益州也可能不保,蜀国很可能亡国的的不利局面,被困沓中的姜维事实上已经成了一支孤军,随时可能被歼灭,最差也是被围困。

姜维正面要面对邓艾的三面进攻,背后中路大军诸葛绪已然从祁山插到了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路。而更惨的是关城失守,姜维自身难保,益州门户洞开。

姜维此时展现出了一代名将的风采,他进行了一番神操作:

姜维不和邓艾僵持,直接撤退,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做攻击。诸葛绪怕自己后路被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回头越过阴平桥头。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已经与蜀军相差一天,追赶不及。姜维随后全军突进,成功进入剑阁。将钟会大军阻挡于剑阁之下。

虽然实力差距太大,汉中丢了,但姜维还是竭尽全力保住了益州的门户——剑阁。毕竟,他手头只有几万人,认真拼的话,只能挡住一路魏军。

而他低估了邓艾的执念。邓艾不愧是和姜维齐名的名将,他愣是在不可能的局面下翻了盘。

纵观姜维在灭蜀之战中的表现,可谓竭尽全力,但无奈整个国家实力不济,更何况蜀国百姓和刘禅自己都放弃了蜀国,他努力的身影犹如唐吉坷德冲向风车一样,悲壮却毫无意义。

二、邓艾——一辈子想要证明自己的凤凰男

1、邓艾,是个凤凰男

邓艾,出身于破落世家,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的家世已经不能详考。邓艾自幼丧父,随母亲被迁移做了屯田户。邓艾是个放牛娃出身。本来没机会施展才华。

邓艾的贵人是司马懿,是司马懿发现了他的才华,并大力提拔。而作为报答,邓艾竭尽全力为司马家效力,无论是两淮屯田还是打败姜维进攻、剿灭忠于曹魏的诸葛诞文钦叛乱,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虽然功绩卓著,邓艾却始终不能被当时看重家世的社会主流所接受,这也是邓艾一生的痛。用句现在的话来解释,邓艾就是个凤凰男,他一辈子的心结就是证明自己。

本次伐蜀初步完成目标,钟会被姜维大军挡在剑阁之下,但汉中大部已在魏国手中。但只是作为偏师牵制姜维的邓艾并不满意。他迫切希望通过一场豪赌,证明自己的才能。

2、支持他做出偷渡阴平的执念是证明自己

于是他选择了偷渡阴平。

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这个举动,我个人认为并不能让邓艾被称为名将,因为这和魏延的子午谷冒险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魏国当时全国五十万兵力,本次伐蜀出动大军近20万。丰厚的家底支持邓艾冒一把险。而魏延的冒险万一失败,后果是弱小的蜀国无法承受的。

整个过程也证明了这一行动的不可控——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身为统帅的邓艾,都要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

可以说,稍有差池,就无法成功就会断送了大军。能支持六十多岁的邓艾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除了报答司马氏提携之恩,恐怕就是证明自己这一执念了。

随后和诸葛瞻的绵竹之战,这才是邓艾可以被称为名将的地方。全军后无援军、后勤不稳,前有大军据险而守,能一战功成,确实不易。可惜此战历史记载不多。无法知晓详细。

3、邓艾的傲慢更像是长久压抑后的爆发

随后的刘禅率众出降,彻底成就了邓艾的威名。这一战灭国,让邓艾称为了注定名垂青史的男人。也让他彻底证明了自己。

证明了自己后的邓艾,迫切需要别人的肯定。刘禅先满足了他。刘禅虽然无法弥合蜀国本地士族和荆州士族的矛盾,最终失国。但他在保全自身上还是有一套的,他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态度放得极低。极大地满足了邓艾的虚荣心。

在巨大胜利面前,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大功,深感骄傲,并且常常对周围人显示夸耀,引以为荣。

邓艾还写信给司马昭,表明自己功绩的同时,对魏国下一步灭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邓艾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

邓艾上述做法有错吗?如果是钟会这个高等士族来做这一切,就不但没错,还是一种可传之后世的美事。

可邓艾不行,他是寒族出身,建此大功,必然要引起士族的嫉恨和打压。在当时流行家世和血统的时代,邓艾这个放牛娃能一战灭国,这就是在告诉世人寒门也有英雄,羞辱世家按家族定品的行径。

如果这个邓艾能够谨言慎行,低调做人,把功劳都归为钟会和司马昭身上,可能还能逃过一劫,世家们可以用司马昭、钟会眼光高明,运筹帷幄给自己贴金,偏偏邓艾行事如此高调,把钟会畅想自己入蜀后的骚操作自己先做了个遍。

你让钟会怎么办?

他是你这次行动名义上的统帅啊,他费尽心力兼并了诸葛绪的大军,统帅十五万人,辛辛苦苦正面牵制敌人,最后给你打了下手,看你一个平时看不起的寒门子弟风光?

钟会必然要反击啊。

而在钟会构陷邓艾自取灭亡后,随之控制局面的卫獾却第一时间选择追杀邓艾父子,证明了干掉邓艾,不是钟会一人的决策,更是整个士族集团的利益需求。

邓艾,证明自己的执念支撑他建此大功,也促使他走向灭亡。

三、钟会——嫉妒使人疯狂

姜维在收到刘禅命他投降的诏书后,无奈全军向钟会投降。你以为姜维就这么认命了吗?并没有,姜维的一生都在致敬他的偶像——诸葛亮。这种情况,正是诸葛推崇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要找个机会绝地翻盘。

而这个机会,就是钟会。

1、钟会为何要造反?

钟会在常人看来,绝不可能反叛司马昭。

因为他和司马家的关系太深了。从司马师起,他一直为司马家族出谋划策。无论是平定淮南三叛、还是支持司马昭夺位,都立下了大功。司马家族也从未亏待他,他十几年时间,从士族子弟一步步走到了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这种高位。在得知灭蜀后,更是被拜为司徒,封县侯。四十多岁的三公,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我认为钟会是嫉妒。嫉妒司马昭。从我上篇文章可以看出,司马师雄才大略,钟会在他手下时老老实实,不敢妄动。但司马昭上位后,他才能不及司马师。但运气却比司马师好,司马家族代魏在他手中已逐渐明朗。

而同为世家出身,钟会的根基其实并不比司马昭浅。他父亲太傅钟繇,功劳势力,不下于司马懿,他自己,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天下形势几次被他所搅动。时人誉为张良。

钟会,论才华、论家世,哪一样不能和司马昭相抗衡?在钟会眼中,司马昭只是沾了父兄的光才走到了今天。而钟家,为何无法和司马家相提并论?就是因为他们在军界势力太弱。从来不沾兵权。如果给他钟会机会,他又何尝不想成为下一个司马师呢?

也是这种心理作祟,钟会无条件支持司马昭伐蜀。其实,伐蜀是借口,掌控军队才是真实目的。司马昭看不懂钟会这种心理,反而给了这位野心家军权。

得到军权的钟会,其实就认为自己终于龙归大海,开始蠢蠢欲动了。

2、钟会的优势让他轻松收拾邓艾

而在伐蜀过程中,钟会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他的主要目标都在收集军权上,

他为什么借口诸葛绪退缩不进,夺了他的兵权?就是要收集诸葛绪手下兵马。

他为什么要收留姜维全军,并和姜维出则同车入则同塌?就是要收买姜维及手下蜀国降兵之心。

他要这么多兵权干什么?野心昭然若揭。

此时蜀国已灭,整个西部,唯一能构成他障碍的,就是邓艾及手下大军了。

此次伐蜀,真正绽放光芒的是邓艾。要不是他偷渡阴平,钟会只能打到剑阁下面无功而返。可以说,灭国之功,邓艾所有。

而钟会此人,自幼聪明绝顶,这也导致他眼高于顶,自视甚高,他怎么能容许一个放牛娃抢了他的风头?再加上收集兵权需要,邓艾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

邓艾打仗可以,政治上玩手腕差钟会太远。被钟会偷改奏折,再加上京中世家看不惯他的功绩,群起而攻之,很快被司马昭下令槛车入洛。

钟会胜邓艾,更多的是家世的碾压和政治的手腕。

钟会利用卫瓘解决掉邓艾后,趁势兼并了邓艾手下大军,此时的钟会,手握大军二十余万。终于要露出他的獠牙了。

3、能理解钟会的只有姜维

钟会的不断集权,让姜维看出了端倪。同处于被皇帝猜忌的位置,让他更理解钟会的野心和担心。他稍作试探,立刻被钟会引为知己。而姜维也正要以钟会为契机,复辟蜀国。二人一拍即合。

但姜维没想到的是,钟会还是太心急了。他频繁集中兵权,让本是谋反起家的司马昭起了疑心。

要知道,司马昭自己参与了父亲和哥哥起事的全过程,对兵将调动非常敏感。随着钟会搞掉诸葛绪、邓艾,接收姜维投降,司马昭早就发现钟会开始尾大不掉了。

为以防万一,司马昭派贾充兵出斜谷,自己亲自统军驻扎长安。这让钟会开始坐立不安了。

4、钟会的弱点

钟会聪慧异常,他自己也以此为傲。

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

但是,钟会有个巨大的弱点:眼高手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司马家这个平台上做出的成绩。背靠这颗大树,他成就来得非常轻松,这让他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同样,他出身名门,仕途上一帆风顺,这一切让钟会产生了一种错觉——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中。

其实,统兵不比打游戏,也不是过家家。要恩威并施。没有哪个大将不是经过几年打熬才能获得一支死心塌地的军队的。

钟会这支大军,成分复杂,既有诸葛绪、邓艾被兼并的军队,也有司马昭的直属中央军团,更有姜维的蜀军。

想要将这些人拧成一股绳,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而钟会,天真地以为自己拿出郭太后的诏书就可以让将领们就范。

5、钟会并不知道底层士兵想要什么

要知道,这支大军,在外征战近一年,将士疲敝,而建立了灭国大功。所有将领士兵们都想着回国受赏。而你却说我们要造反。

什么是造反?输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司马师准备了十六年,也只搞出了三千死士。你钟会身边的几百心腹可以陪着你玩命,可是一群本已经功成名就,思乡心切,急需回国,跟你关系不深的骄兵悍将跟你造反,这现实吗?

你才当了我们一年的领导,可司马家养了我们十几年,你说我们听谁的?

这就是钟会不接地气的缘故,他根本不了解底层士兵的所思所想。以为凭借一个大义就能驱使人家造反,殊不知越是底层,越看重及时回报。你看哪个百姓关心皇帝姓曹姓司马?他们只关心明天是不是能吃饱饭。

所以,哪怕钟会现在就按人头发黄金都更有效果。

大义和大饼是给高层用的。

所以,所有被钟会邀请到蜀宫殿内的将领都默默不语,钟会无奈,将他们分开关押。其中的胡烈,利用漏洞,放出了谣言:钟会要坑杀所有魏国将领。

当这一谣言被宫外的士兵们知晓后,立刻鼓噪不安,被人煽动马上进攻蜀宫。

里应外合之下,钟会、姜维无路可逃,被杀。

钟会的世家出身,既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弱点。世家让他有了高人一等的出身和更快捷的仕途,也让他忽视了底层士兵将领的想法。

五、反思与启发

邓艾破姜维,钟会擒邓艾,姜维拿捏钟会。三人虽然都是一时豪杰,却各有各的弱点,谁也逃不脱命运的摆弄:

邓艾家世带来的自卑,让他更加在意别人的认可。功成后难免骄狂。

姜维最无奈,他一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终身致力于蜀国振兴。但他没有偶像诸葛亮的治国之才,只能眼睁睁看着蜀国衰落而无能为力,最后更是被邓艾突然灭国,但为国尽忠的执念让他选择冒险一搏。其实,蜀国百姓、刘禅都已经放弃了蜀国,只有他还为了诸葛的嘱托而奋斗一生。他是一个孤独的战士。

钟会成也家世败也家世,只能说:世家公子不懂底层的艰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