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气

【概述】

少气是中医学特有的症状名称,是指呼吸短促低微,语声无力的一种证候。少气主要原因是脏气不足,大多得之于久病之后,气分大虚。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各种传染病恢复期、缺铁性、失血性,或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癔症等疾病。

【症状鉴别】

1、短气:指呼吸急而短促,息快而不接续,似喘但不抬肩,虽急并无痰声者,亦不抬肩,但卧为快。是由于痰、食实邪内阻,气机升降失常,或因元气大虚,气不足息所引起。

2、息微:若呼吸浅表,较少气更显微弱者称为息微,是阳气虚衰,肺气将绝之象。

3、气喘: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甚者不能平卧,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

【辨证分析】

1、常见证候

1)热伤气阴:多见于外感热病后期,热退后而少气懒言,疲乏,羸瘦,微喘,汗出,口干,漫黄,便干,苔薄少津或无苔,脉细数;或暑季伤暑,少气疲乏,身热汗多,口渴、心烦等。

2)脾气虚:少气懒言,饮食少思,倦怠,大便浦薄,面色萎黄或皖白,舌胖嫩.脉虚或濡。

3)心气虚:少气,心悸,自汗,心神恍惚,精神疲乏.少寐或寐后易醒,舌质淡,脉虚弱。

4)肺气虚:少气、自汗,语音低微、呼吸微弱无力,动则气促、疲乏,面色皖臼,常易患感冒咳嗽,舌质淡,脉虚软。

5)肾不纳气:少气,懒言,腰膝疫软,自汗,神疲,面色淡白或皖白,呼吸气短,动则益甚,舌淡,苔白,脉沉弱。

2、证候鉴别

少气主要原因是“脏气不足”,大多得之于久病之后,气分大虚。临床辨证除必有气虚证候外,因所属脏气不同,表现也同中有异。如心气虚者多伴心悸、失眠等;脾气虚者多伴纳呆、腹胀、便清等;肺气虚者多发生千久咳之后,常伴咳嗽等症;热伤气阴少气,常发生于热病或中暑之后;至于肾不纳气则多伴腰膝友软等症,可资鉴别。

1)热伤气阴少气多为邪热入千肺胃,伤气耗阴所致。临证多见两种情况:一为外感解后,肺胃余热内蕴、津气受伤。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二是夏季为暑邪所伤,伤气耗津,症见少气倦怠,身热不扬,烦渴喜饮,汗多,漫黄等。

2)脾气虚少气多因素质亏弱,或久病伤脾等而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无所生,故见少气,并有脾气虚弱之表现(食少,倦怠懒言,便澹等)。如《素同脉要精微论》曰:“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

3)心气虚少气:心为君火,其气蕃茂一身,若因体质虚弱,或久病.或思虑伤神,劳心过度等,致心气虚弱,出现少气,见心悸、汗出、烦躁失眠等症状。

4)肺气虚少气由久患肺病,或久咳伤及肺气;或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体质羸弱,而致肺气虚弱不足。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少气息傲。如《杂病广要》:“肺主千气而通呼吸,脏气不足,则呼吸很弱而少气。”《杂病渊流犀烛》:“肺藏气,肺不足则息微少气。”辨证要点:语声低微,声短息微,动则尤甚。患者易罹患感冒咳嗽,不耐邪侵,且发病较常人为重。

5)肾不纳气少气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或劳伤肾气致肾不纳气,出现少气并见腰膝疼软,自汗,神疲,面色淡白或皖白等肾气虚之症。其与肺气虚少气的区别为,肾不纳气少气可由肺气虚发展及肾所致,故可兼见肺气虚自汗等症。

【相关治疗】

1、辨证论治

1)热伤气阴:清肺胃,益气津,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减;如系暑热为患,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选清暑益气汤。

2)脾气虚:补益脾气,方选六神散或补中益气汤。

3)心气虚:补益心气,宁心安神,方选安神定志丸或炙甘草汤。

4)肺气虚:补益肺气,方选补肺汤、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

5)肾不纳气:补肾纳气,方选都气丸。

2、其他治疗

【相关疾病】

1、本症常见于中医学外感热病后期、虚损病、血劳、髓劳、神劳、气脱病、胸痹心痛、心痹、怔忡病、喘病、肺痿、肺胀、妊娠贫血、产褥中暑等疾病。

2、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各种传染病恢复期、缺铁性、失血性,或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癔症等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