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村】黄大仙故里黄湓村
黄大仙故里黄湓村
云山街道黄湓村位于兰溪市城区北郊,东与新亭、下章、观音阁为邻,南界城区及余店,西靠兰江,北毗后地和徐状元村,隔堤有通往金华、千岛湖等地的铁路干线,兰(溪)浦(江)省道沿村东而过,水路可通金华、衢州、杭州,村北衔接城郊东路。坐落在村西北的黄湓公路大桥跨越兰江。
黄湓为晋代叱石成羊的黄初平(大仙)的出生地。《神仙传》有年十五,家使牧羊,失之四十余年,其兄初起寻索于市中,遇道士求弟遂得,并问羊安在?初平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成羊数万头。村名黄湓之黄即取之其姓黄字。湓字取义于沧海桑田,兰江河道变迁,水冲沙涨,变原汉唐时期的深泽为泥沙淤积成的湓地。民间有五百年前石骨山,五百年后黄湓滩的说法。黄与湓结合,逐渐形成今天的黄湓村名。
黄湓村村东入口处矗立石牌楼一座,上嵌“黄大仙故里”五个大字,系出于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之手笔。村中田畦平整,古屋错落,古风犹存,百业兴旺。尚留有牧羊路、利市路、黄大仙故居、二仙井等遗迹。
黄湓村地势较低,但有石垒灰砌的黄湓大堤所护。所以五方前来杂居,聚有84姓氏。邵(767人)、叶(116人)、唐(82人)、陈(81人)四姓居多,分别占总人口1767人的43.4%、6.56%、4.64%和4.58%;下有童(71人)、郑(63人)、胡(44人)、郭(43人)、吴(42人)、王(38人)、方(26人)、张(24人)、林(23人)、徐(23人),20人以下的有姚、黄、李、刘等姓氏,占总人数的40.82%。邵姓,师鲁、师鼐兄弟二人于宋淳祐间(1241~1253)由遂昌士麻镇迁来黄湓二仙井旁。叶姓,大有于明隆庆间(1567~1573)自武义迁来,先居城南白酒巷,天启间(1621~1628)迁来黄湓。唐姓,思贤于宋祥符间(1008~1017)自淳安茶园先迁篁屿,明初衍分黄湓。陈姓,汝壁于宋宝庆中(1266)由永康迁至城隅,后遂向黄湓、龙背分衍。
黄湓村,明清时属铜山乡清江里三十五都一图,旧有小自然村东宅、西宅、张家园、大份、圹下、姓童、鲍家等。因人口繁衍,村落相连,小自然村今已不可分。
黄湓有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井。此井重建于明崇祯年间,现保存完好。黄大仙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尊奉为侨仙。有纪念为秦桧所害的宋朝赵鼎宰相的上公鲁庙,今犹存。宋末元初,唐元璋组织义军于黄湓滩抗元,杀元军3000人,元将奚达鲁身死。明清间,黄湓滩是演武场。
黄大仙是港澳和海外同胞在信仰神仙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一代“侨仙”,兰溪市郊的黄湓村是黄大仙的出生地,黄大仙俗名黄初平,出生于晋代,因其乐善好施,扶正怯邪,而被百姓敬奉为神,黄大仙宫就是为了纪念黄大仙而修建的。黄大仙宫与黄大仙故居,二仙井等景点吸引了无数朝圣观光的海内外同胞。
黄大仙故居在黄湓村中,由车门、围墙、故居、二仙井、二仙井亭等景观组成,占地230平方米。车门朝北,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门前即为横贯村中的利市路。围墙白墙黑瓦,窗上雕有鹿、鹤、鲸等吉祥藻饰。故居坐东朝西,凡三间,木结构,红柱青瓦,外形若陶屋。有黄大仙传说图画及有关史料陈列其中。二仙井,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相传为“晋黄初平兄弟所开凿,味极甘美”。井栏上刻有“二仙井”三字,为明崇祯癸酉(1631)年重修立。井旁墙壁上嵌有“仙井”石碑,为乾隆年间遗物。二仙井亭,六柱六角,青石结构,高3.6米,亭中立有碑记。整座故居小巧玲珑,漫步在布有“太极藻饰”的石子路上,领略故居风采,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二仙井: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相传为“晋黄初平兄弟所开凿,味极甘美”。井栏上刻有“二仙井”三字,为明崇祯癸酉年(公元1631年)重修立。井旁墙壁上嵌有“仙井”石碑,为乾隆年间遗物。车门朝北,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门前即为横贯村中的利市路。围墙白墙黑瓦,窗上雕有鹿、鹤、鲸等吉祥藻饰。故居坐东朝西,凡三间,木结构,红柱青瓦,外形若陶屋。
黄大仙宫景区由山门、照壁、神殿、缘源园、普济堂、劝善堂、宿舍、园林等部分组成,占地14亩,其中神殿建筑为国内黄大仙道宫之冠。黄大仙宫后倚牧羊仙洲,前瞻牧羊仙山,三点相联,恰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细观仙宫,画栋雕梁,巍峨壮观,朱墙黄瓦,金碧辉煌。步入宫中,环视大殿,红柱高耸,金字耀眼;仰望顶壁,瑞鹤祥云,八卦呈祥。置身其间,如沐风,如闻鹤语,使人顿生飘然欲仙之感。
黄大仙宫位于黄湓村内侧田畈中的黄大仙宫,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始建于1995年到1996年,是郑宇民任兰溪市委书记期间从香港引入资金所建的,是时代产物,历史标志。具体是由香港色啬园出面赞助为主,当地企业赞助为副,共筹资金约500万元,历时二年建成。1995年开始建主殿黄大仙宫,九月大仙宫竣工揭幕时,宫内中堂悬挂黄大仙画像是兰溪籍的名画家方增先画的线条画像。揭幕典礼十分隆重,有市主要领导、香港色啬园主席黄允畈率团一行26人、各界人士代表及群众数千人出席、参加剪彩典礼活动。后改汉白玉黄大仙像是港商在典礼后赞助送来的。现在黄大仙宫内的黄大仙巨像是木雕帖金的,原画像和汉白玉雕像均收藏在藏经阁内。
1996年完成广场左右普济堂、勤善堂、藏经阁、厢房等的建设,全宫建筑占地面积15亩,计10000平方米。
黄大仙俗名黄初平,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市黄湓村,家贫自幼牧羊,15岁时遇一道士被带去金华山修炼。金华山是在兰溪东北首大山脉,长约50至60里,山这边属兰溪市管辖地域,山背面属金华县管辖地域,是金华与兰溪相隔的山脉屏障,古人称之为金华山。黄大仙兄弟有二,其兄黄初起,寻弟40年未果,后在一位卜卦道指点下在金华山的石屋相见时,弟能叱石成羊,他也随弟修炼,后也成仙,称之二仙。在黄大仙宫横向约400米的黄湓村二仙井路22号,有二仙井一口,留存至今。
黄初平得道成仙后远离兰溪周游香港、东南亚地区,广施善药,为百姓消灾化难,给百姓带来好财运,有求必应。百姓赞其灵,家家户户设黄大仙神位进行祀拜。港人为了寻大仙祖地多次派团来兰溪考察,并确认兰溪黄湓村确是黄大仙出生地,得道于金华山,决定投资建造黄大仙宫,兰溪市人民政府给予支持,双方精诚合作而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