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期 : 特刊《第七届华夏诗词一等奖“七律·谒凤凰山天问台”的浅评与和》作者 : 程峰/大秦】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一下吧!

作者简历:程峰,笔名,大秦.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陕西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陕西诗词学会会员。《千秋文化》副总编。中国古典诗词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主要作品有诗集《清风韵雨》(附660余诗词格普),上下两册,70万字,收录作者2007年至2012年创作的现代诗、二言至九言近(古)体诗,填词(曲)近3000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安市各新华书店上架,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及私人永久收藏;散文《槐花开在五月里》《天凉好个秋》,短篇小说《吐个烟圈儿罩住你》《爱上少妇》,长篇小说《跌红的歌手》《歧途》等5000余篇、200多万字的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通讯报道,散见于各载体。

一首七律几多评

大秦/程峰

  从某群得知“第七届华夏诗词一等奖”原玉(见下):

七律·谒凤凰山天问台

古刹青槐楚梦遥,谁曾风雨唱离骚?

凤凰有影云舒卷,天问无声水寂寥。

回望忠良夕棹远,盈眸屈子月华高。

清凉竹海空形色,绝代诗魂涌碧涛。

 

 原玉作者为“中国当代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莫小凤。同时,亦读到号称南京大学一“精通格律,擅长评改诗词”的学士“士弘毅”先生的辣评:

“看到这首,摘得第七届华夏诗词奖获奖一等奖的七律,我虽很失望,却不再惊讶。

因为时下的很多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姑且不说是不是暗箱操作(或看面子内定),但往往评出的作品,不是让人大跌眼镜,就是让人摇头叹息。

无独有偶,这次这个被吹捧得如此之高的七律。其实水平很差。何以见得?点评如下:

1、第一联首句:古刹青槐楚梦遥,古刹青槐,接,楚梦遥,句子就不凝炼。倒不如,改楚为一,古刹青槐一梦遥,这个句子,马上就矫健起来。这才得诗法。

2、二联:凤凰有影云舒卷,天问无声水寂寥。对仗工整,这是这首诗唯一说得过去的地方。

3、三联:回望忠良夕棹远,盈眸屈子月华高。最为失败的一联。笔力平、气势弱、语感差。

回望,盈眸,显然就是,初学者刚学对仗的口吻。回望,和,盈眸,都是看,意思重复,犯了对仗的大忌:合掌。作为七律三联,“回望忠良夕棹远,盈眸屈子月华高。”这联,句子没有立起来,作者的笔力孱弱,暴露无遗。这联怎么改呢?忠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屈子具体人名,也不工。屈子也是忠良,又有重复之嫌。

此联不妨改为:山抱雄台残月冷,梦追屈子壮怀高。这样才情景交融,句子才立得起来。

4、结联,清凉竹海空形色,绝代诗魂涌碧涛。作为七律的第七句,转句至关重要。这里,清凉竹海空形色,显得平弱无力,没有起到很好的承上起下的作用,只是平铺直叙。第七句,没有和第八句,衔接好,气脉不紧密。”

随后,“士弘毅”学士对原玉润色:

“七律·谒凤凰山天问台

古刹青槐一梦遥,谁曾风雨唱离骚?

凤凰已去云空卷,天问重吟句自高。

山抱雄台倚残月,泪伤屈子洒寒涛。

至今竹海萧萧冷,如共诗魂诉郁陶。”

 

 “士弘毅”学士觉得“润色后,诗的气脉流畅,二联出句托物起兴,对句关合到天问。三联借景抒情,意境苍凉沉雄。结联气脉也更加畅达。”

  此后又有“云子”先生评改道:

“学士先生修改与原诗各有千秋,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妥。作为大赛的一等奖,必须完美无缺。宁可空缺也不能凑数。

第一,第二句与第一句没有接起来。“谁”字用的不好。且“谁”字与下边的“屈子”“诗魂”三个词重复,都是指的“屈原”。

第二,第四句“天问”与“重吟”似乎两个动词相连有重复之感,尽管在这里“天问”是指屈原的《天问》这里是名词,但作为大赛的一等奖,还得必须避开。

第三,第五句“雄台”一词其实就是指的第一句的“古刹青槐”,所以在这里一个地方说了二次,也是重复。

第四,第六句“泪伤屈子”一词为老干体,没有诗味。

第五,第七句“至今竹海萧萧冷”一句,更是莫名其妙,屈原之后唐宋诗歌都得到过高峰期,为什么至今萧萧冷,不合罗逻。

第六,第七句费话一句,没有转过来,当然第八句能接上也是错误的结论了。

也就是说,学士先生改的尾联与原作尾联差远的去了。

综上所述,建议修改如下:

七律·谒凤凰山天问台

古刹深槐楚梦遥,几多风雨说离骚。

凤凰不见云舒卷,天问无回水寂寥。

长忆贤良山冢冷,堪怜青眼月华高。

莫言竹海少澎湃,一代诗魂万代涛。”

  再然后,又有“老糊涂”先生评议道:

“本诗作为一首咏史怀古诗,立意不错,尤其是咏屈子,不能过份要求出新出奇,咏屈原的诗成千上万了吧,还有多少新与奇可出?

布局上,作者从颈联转开始“转”,由前两联的“无我句”,颈联变为“有我句”,把读者引向古时,引向高空,尽兴发感叹,转得很成功。尾联又把读者引回到古刹清槐之地,以情作结,以虚写作结,“清凉竹海空形色,绝代诗魂涌碧涛。”很成功,值得点赞。

但从一等奖作品的高度挑毛病,的确不少与一等奖不太相称之处。原诗的首句用了个“楚梦”的典,但没有化开,在下文中也没见到关于“楚梦”之意。这样就产生了离题词之感。颔联尾节动词对形容词,而且“寂寥”作为个连绵词,已不能分开字意解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已离开原来的字意,指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卷舒”是相反的两个动词字组成的联合结构的动词,连绵词应与连绵词相对仗。颈联的回望对盈眸,不仅语意合掌,而且是同义词反复;忠良对屈子,是一般名词对人名,不工也罢,主要是大概念对小概念,对仗“痿缩”等等,润色老师的评价不为过。

润色老师与原创作者对本诗布局理解有点不同。原作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小题大作),而润色老师则要求首句起,二句承,七句转,八句合(大题小作)。本诗作为一首咏史怀古诗,小题大作即能尽兴。”

末了又补句道:“原诗有毛病,但修改后仍有很大毛病,特别最后一联,败笔矣。”

 

 显然,莫女士这首七律是按“新声韵”写的,否则,第四句“天问无声水寂寥”中的“寥”,第五句“回望忠良夕棹远”中“夕”均出律(见下《律诗校验》)。

 

 对于这首获奖七律,私下里有人问我,“您有什么看法?”我觉得吧,诗中存在的问题,前面的三个人都有指出,再多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原作者诗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对仗方面,需要进一步修炼。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我一直都以为自己是:评诗只恨笔拙,作赋但求词精。不长于此。所以在此仅以原玉内容为主题,试作一首(七律)与诗词爱好者分享:

古刹深幽楚槐悄,隔帘风雨湿离骚。

卜居疏影谁轻抚,天问流溪水急逃。

弯月钩沉秋不济,盈眸寄远岁空熬。

连年心思逐时淡,绝代诗声竹海涛。

  

深圳珠江文学社。

:沧海云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