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让你媳妇辞职照顾咱妈,请保姆让人笑话”“你有病吧”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表达的观点,子贡问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都不要加给别人。
虽然这样翻译有些笼统,但也不难理解,做人的其中一种原则就是:不管是你不想要的任何具体事务,还是你不想做的事,你自己做不到的事,都不应该强加给别人,不能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能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
无法奉行这句话的人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别人强你所难,你会开心吗?既然你不开心,你就应该想到你强人所难,别人也不会开心。不管你希望别人跟你处好关系,还是你希望跟别人处好关系,同时照顾到各自的感受,彼此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
下面这个女人谈及她跟婆家人的关系时发出的感慨,讲的就是人与人交往的原则问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越是优秀的人,往往越懂做人的道理,因为优秀养成的过程中会试错,知错就改的次数多了,也就慢慢优秀了。
与之相对,越是不优秀的人,往往越不懂做人的道理,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徘徊在不懂事的状态中,知错不改,所以始终算不上优秀。
我虽然不敢自诩是优秀之人,但我越活越清醒,尽量要求自己不犯错,犯了错就及时改正,在正常人之间没有人不认可我。换言之,不认可我的只有不正常的人,比如我老公的妹妹。
她这个人很自私,有好事好东西都自己包揽,有她不想要的东西,她不愿意做的事情,她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会指使别人去做,她嘴上装好人,好像全天下就她自己最懂事一样。
比如在对婆婆尽孝这件事上,我和我老公的做法相较于别的夫妻来说,已经好上很多倍了,我们不仅一起努力打拼让婆婆跟着一起过上好日子,而且还专门给她请了保姆,可是他妹妹却不满意,说最好让我辞职照顾婆婆,说请保姆让人笑话。
如果搁以前,我有可能恼羞成怒扇她耳光,实在太气人了,听她的语气,好像她比我更孝顺一样,自己什么都没付出,就拿一张嘴胡搅蛮缠,如果我向她妥协,那么多年真的白活了。
好在我老公和婆婆都还算懂事,说她有病,告诉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他们替我出头,我才忍着没有发作。有这样的反面教材存在,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应该朝着优秀的方向努力,否则对不起我那么多年的坚持。』
02
虽然人的主观感受跟后天形成的价值观有直接关系,但将人生定格在某个阶段的话,价值观是相对固定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们只能去适应。
需要提醒的是,在适应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偏向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应该去适应,如此才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提升自己。
以前面那个女人为例,以她的价值观为标准去评判的话,她老公和婆婆是她喜欢的人,她的小姑是她不喜欢的人,虽然从理论上说她只需要远离小姑就好,但从现实角度来说,有时候我们不找麻烦,麻烦会找上门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麻烦并解决麻烦。
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开心,但经历这样的事不全是坏事,诚如尼采在《神圣的成长》一书中所说:“倘若我们一味逃避痛苦、磨难,或是将其置之不理,唯一的结果就是:我们原本的生命力被削弱了。”
“生命力”这个东西值得每个用心活着的人重视,我们必须斗志昂扬,我们不能任由自己被任何挫折打败,只有这样才能变得更强大,因为通往旺盛生命力的道路常常位于苦难的尽头。
03
有个词叫“知足常乐”,很多人都喜欢拿这句话去提醒别人或提醒自己,虽然没有错,但我们要同时认识到,知足只是相对而言,在某些方面我们也要不知足。
比如在持续成长这件事上,我们就不能知足,要始终朝着更高的目标成长才行,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从前不曾看到或领悟到的生命之美。”
拿前面那个女人和她小姑作对比就能说明这种问题,她小姑之所以连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就是因为她没有朝着更高的目标成长,而是成长到某个阶段之后就止步不前了,还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如此就会与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自己无缘。
希望其他人能明白其中的关键,不光是前文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括其他做人的道理和准则,以及活得更好应该具备的能力,都要需要我们不断向上、不断努力、不断完善才能得到,希望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