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芝堰古村有一个江西省劳动模范
芝堰古村有一个江西省劳动模范
在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这样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这个村的古建筑吸引了我,而且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村民的勤劳和古朴的民风。陈联松就是这个村里村民中的皎皎者,他是芝堰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但在江西省还获得过劳动模范呢!笔者为此采访了他。今年72岁的陈联松依然身体康健,笑容可掬。
陈联松,家住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1935年2月10日出生,高小文化程度。以前一直在家做木工。1968年来到江西做木工生活,直到1980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当时陈联松已经积攒了5000元钱,因此他想将5000元钱投入到开发性生产中去,投产后可以得到较为可观的收入。江西省荒山荒坡资源十分丰富,因而决定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优势,承包一片荒山,用来开发柑橘专业性生产。
说干就干。于是陈联松在1980年下半年于峡江县水边公社义桥大队签订了荒山承包合同,面积为100多亩。合同的基本内容为:由陈联松自负盈亏,大队不支持一分钱一斤粮。5年内柑橘没有投产不交租,5年后开始交租。
合同订立后,陈联松就带领一家六口人上山开荒、挖穴,山上荆棘丛生,荒芜人烟,却有狼群出入。陈联松他们一家就住在山坡上破烂不堪的瓦窑篷里,窑篷四面通风,生活非常艰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们一家并没有气馁,同样起早摸黑,艰苦奋斗,辛勤劳动,这样度过了三、四个月,终于把100多亩荒山开垦好,把种柑橘的洞穴打好。
到了第二年春,陈联松回到了家乡樟坞村,买了2000多株柑橘苗,将它运到江西所在地。在3月份,全部栽上了柑橘苗。俗话说得好,三分种七分管。陈联松在柑橘各个环节的管理上,无论从施肥、治虫、修枝、整叶等方面,都运用科学技术、措施作为管理的根本方法,因而到第二年春,柑橘苗已经长高到60—80公分,看上去一片青枝绿叶,长势喜人,柑橘园的规模基本形成。
在经济调节、周转方面,陈联松又有他的好办法。他利用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办法,开展生态种植、养殖。一是在柑橘地里,套种西瓜、旱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年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二是在靠柑橘园旁边,挖了面积5亩的鱼塘,塘里用来养鱼。干旱之年,鱼塘里的水又可以用来灌溉柑橘,这样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每年养鱼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三是陈联松还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猪场,每年可出栏50头左右的猪,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四是在柑橘园附近,开垦了5亩荒田,种植水稻,单、双两季水稻一起计算,可收稻谷7000余斤,每年除了自家吃的口粮外,部分多余的谷就可以卖给国家。到了1982年冬,陈联松家的年纯收入就达到万元户了。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陈联松不无感慨的说:“这完全是靠党的富民政策,给他带来了勤劳致富。”
1982年1月2日,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自写给江西省委关于赣南柑橘生产的一封信,信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脚踏实地地大力支持个体种植,以个体种植为主,集体专业承包发展种植为辅。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在江西全省掀起了一个种植柑橘的新热潮。因陈联松专业种植方向对头、道路正确,由峡江县农业局技术员向地委汇报:峡江县水边公社义桥大队有一承包荒山,自力更生开荒种植柑橘的专业户。于是,从江西省、地、县各级领导、记者都纷纷前去参观、采访,陈联松成了江西省一个个体种植的示范户。同时在1982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1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同年6月被江西省科协评为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
作于201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