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青铜剑

  由于古代青铜器是以一定比例的合金冶铸而成的,从商周到春秋战国,各种青铜器物中的合金含量有所变化,宋、明、清、民国时期仿制的假冒品,其合金含量与先秦的青铜器差别较大,测定其合金成分及其比例的变化,就可知其真伪。战国时代以前的青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锡的成分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宋代仿的青铜器,铜色为黄中泛红,合金成分中加入少量的锌,含锡量减少,含铅量增加(因锡较贵重,又较缺乏,便以铅、锌代替锡)。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伪器,含锡成分极少,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铜质一般通过器物的耳、足、口沿及底部露铜处可观察到。在古玩市场上,一般凭经验判断其铜色,可略知其合金配比,这虽不如现代科技方法那么可靠,但在无科技设备条件时,仍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剑到底由谁发明,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关于剑的来历也有几种说法。有人根据《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的记载,判断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逸周书·克殷》记载,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古书注释为“剑名”。据考证,“轻吕”实际上是突厥语,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是以有人推测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

  古人的智慧从来不容小觑,也令我们不敢小觑,他们那时虽然生产力低下,但他们制作器具的技艺却无比的精良,甚至一些器具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都无法被仿制。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在古玩市场上,凡带铭文的青铜器,铭文字数越多,其价值越高,有铭之器的价格往往高于无铭之器价格几倍以上,故作伪者常在青铜器上作伪铭。从铭文辨伪,主要从掌握铭文字体的风格特征入手。

  青铜器之所以叫“青铜”,是因为青铜氧化后的颜色是青灰色,并不是一开始就发青。今人管青铜器叫青铜,但古人却称之为“吉金”。因为许多青铜器刚做出来的时候,都是美丽闪耀的金黄 色。汉以前的文献中所说的“金”,往往也指的都是青铜。当然,根据铜、锡比例的不同,青铜也会有银白色、淡黄 色的。

  早在4000年前,我国的辽宁地区就已步入青铜时代。辽宁各地区青铜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彼此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非常复杂的内在联系。有学者认为,辽宁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可区分为辽西平原、辽西山地、辽东南部、辽东北部四个主要区域,划分为夏至早商、商代晚期、西周至春秋、春秋到战国四个阶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时空构架体系。而作为青铜文化象征的重要器物之一青铜剑,在辽宁也有不少的考古发现。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虽然硬了,但是太脆,容易折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