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切开子宫,四次大出血!然而丈夫和家人却在说我矫情?
女人的这一生,就是一场修行。
而最大的修行,莫过于就是从妻子转变为母亲这样的角色转换。
而这道生产之门,也是每一个妈妈都拿生命去跨。
在这几天,同事推荐我一部纪录片《生门》,
这不仅是一部讲述宝宝的诞生的记录摄影,
同时也是一部妈妈们在面临生产时向死而生的记录瞬间。
这部纪录片是在武汉中南医院妇产科所摄影,
由拍摄80多个孕妇生产的故事。
在镜头下,每一个妈妈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产房的众生相。
怀孕6次,生产2次,凶险性前置胎盘触目惊心!
这位名叫夏锦菊的妈妈,由于多次怀孕剖腹产的经历,
其子宫已经薄如蝉翼,根本无法承受宝宝和胎盘的力量。
尽管她看来来与其他产妇一样,
但事实上,她已经患上了“凶险性前置胎盘”,
肚子里的胎盘已经穿过了子宫长到了膀胱上,
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和危及生命。
她笑着对镜头说自己每一天都是煎熬,只希望能够早日结束。
然而,在分娩时由于子宫受损,
宝宝分娩出来的15秒内,夏锦菊已经出血了500ml。
医生认为其子宫无法保住,决定切除子宫,
但却被夏锦菊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哀求。
“医生,我才33岁,我还年轻,
你再努力一下,我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我们知道,子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如果这瞬间犹豫,最终只会将夏锦菊推向死亡边缘。
由于失血过多,她两度心脏停跳,甚至还达到了15分钟。
最终只能用纱布暂时填充柱腹腔,留住了她的生命。
最终在医生的坚持,夏锦菊也只好同意切除子宫,
随后被转入了ICU病房。
当她痛苦到手抽筋的时候,
她父亲在她耳边低语“坚持、坚持、爸爸陪着你”。
瞬间让人泪目。
我们还在期待或许丈夫是否会在一边默默支持,
然而这一切发生,只有她的父母在焦急紧张等待,
而她的丈夫只因工作缘故,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
怀孕5次,生产两次,只因想为丈夫生个儿子!
镜头最让我留下深刻是这位来自河南的曾宪春,
在之前她已经流产2次,生育2次,
其子宫也跟夏锦菊一样,脆弱如同一张白纸。
面对生产的风险性,
曾宪春无奈笑着说:在农村,如果你生不出男孩,别人会笑话你。
因此,为了让丈夫脸面她决定再搏一搏。
不过好在医生对她采取了保守治疗,而且手术过程也十分顺利。
但曾宪春在醒过来时,
第一句话却是咨询是男是女。
如果是女孩,她还会继续再生。
虽然最后她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男孩,
但我们不禁细思甚恐,
假若这一次还是女孩,
她那伤痕累累的身体还能再承受一次怀孕和生产吗?
生产,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人们总说所有母子都是一场生死之交,
但我认为这部纪录片存在价值不仅仅去弘扬母亲的伟大,
而是希望我们去触摸这个社会粗糙的皮肤,
去感受一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相处。
《生门》争议最大可能还是李双双家人,
面对可能发育不健全的小生命,
面对即将到来承受的风险和痛苦,
父子两人纠结于是否会人财两空。
有人为了保住孩子不惜一切,哪怕再大的风险也甘愿一试。
但也有人不愿意承担风险,
害怕钱打水漂或承担不起孩子后续的治疗费用而放弃这条小生命。
中国社会对后代的渴望、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家庭婚姻的复杂、医生的平凡而伟大,以及从未改变过的重男轻女现象也都呈现在这部《生门》纪录片上。
我想,我们除了学会了解自己母亲和媳妇的不容易,
更应该去思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生命的话题太过于严肃,
“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与其人生无常,不如珍惜当下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