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宋朝驸马王诜的《烟江叠嶂图》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称王诜“学李成山水,清润可爱,又作着色山水,师唐李将军,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王诜(1048?~1104?),字晋卿,北宋画家。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北宋有一位特殊的画家叫王诜。有人说他只是一个官宦子弟,山水画只是他醉酒之后戏墨的产物;有人说他是北宋第一位真正的士大夫文人画家,受惠于苏轼的文人画绘画理论以及韵味说的影响,创作出富有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也有人认为他的身份让他更加便利地学习到更多的画法,他只是对于经典做了融合,是一个调剂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从他的代表作《烟江叠嶂图》来认识他。

《烟江叠嶂图》(水墨本)

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现存世两本,一本为青绿本;一本为水墨本,均藏上海博物馆。青绿本是经典的青绿糅合水墨的画法,纵45.2厘米,横166厘米,具有“不古不今”的风格,独具风味,传为王诜赠予王定国。水墨本纵26、横138.5厘米(不含苏轼、王诜唱和诗),此图绘云山高叠、杂树丛生、烟江浩渺,高士、琴童、渔樵点缀其间,图后有苏轼及王诜唱和诗四首并跋,而这幅画为王诜赠予苏轼。

《烟江叠嶂图》的复古特色

青绿本《烟江叠嶂图》绘重峦叠嶂陡起于烟雾迷漫浩渺空旷的大江之上,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奇峰耸秀,云气吞吐,显得蓬勃富有生气。画家以墨笔皴山画树,用青绿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训之富丽,邓椿《画继》谓王诜“所画山水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似古”,于此可见。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以五代关仝、宋代李成、燕文贵的骨格、水墨和隋唐展子虔、二李的设色于一体,成为其清丽雅致的“小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从笔墨上看,王诜的笔墨语言并未完全脱离李成,从《烟江叠嶂图》这幅画中仍可看出有李成的迹象,但和李成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用笔上已变圆转为尖方。从设色上来看,王诜因为复古之风盛行,学习李思训的青绿金碧和李成的墨骨,在这幅画中将水墨、青绿和重彩合二为一。

李成 晴峦萧寺图

堪称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的水墨本《烟江叠嶂图》及其背面的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诗、书、画三绝,是中国画难得的境界,这幅濡满历史烟云的《烟江叠嶂图》恰恰是“三绝”的最好诠释。

《烟江叠嶂图》 水墨本

《烟江叠嶂图》(水墨本)中,王诜的水墨山水学李成、燕文贵、郭熙,格调优雅清润,在其雄壮恢弘的气势之中融进了恬静飘逸,在李成儒家情怀的基础上添了几许道与释的超然出尘,更重绘画的韵外之味,已开启了南宋山水画重情致之端倪。

《烟江叠嶂图》之“边角之景”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从构图上看,画的主景位于画卷的左侧,不同于当时宋代传统的宫廷院体山水画的一般构图。与过去布局严谨结构平衡的山水画相比,王诜这幅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打破平衡,丧失巨碑山水画的风格秩序,其画面没有明显的格物布局的格式,没有主峰,而是由一些大大小小的山组成,完全不同于李成、郭熙山水画的构图格局。

郭熙 早春图

王诜的“边角之景”构图法,对于后来的南宋四家有很大的启示,到了南宋则被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发展为注重意境的创造,以抒情为目的所谓偏角山水。画家已经不再讲求山川形势的完整性,往往突出一个局部而去加以集中描写。而笔触也更加大胆泼辣,水墨成分发挥得更加充分,发展出了南宋独具特色的山水画。

马远 山水图

夏圭 烟岫林居图

熟而不工的笔墨特点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从整体上来看,具有王诜熟而不工、文人墨戏的笔意,将笔墨着山画树,用青绿重彩渲染,兼具清雅和富丽的双重美感,让画面萧疏清远,更添悠远秀丽,给人一种透视感。这幅画中仍可看出有李成的迹象,但在水墨上变得更加淋漓,融入了更多的水气和墨气。皴笔较少,用笔较轻缓,笔墨风格温润清秀,丰润动人。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很多,而青绿山水画的技巧也不少。王诜将水墨画法和青绿金碧画法融为一体,做了很好的结合。

《烟江叠嶂图》(青绿本)

王诜的绘画具有熟而不工的笔墨特点,兼具了院体画的工整与士夫画的放逸,相对李成、郭熙、燕文贵等的绘画来说,线条有所弱化,墨韵有所加强,同时造型造景上也变得简括;相对自己的《渔村小雪图》,与其部分类同的水墨卷《烟江叠嶂图》山石连皴擦带渲染,拖泥带水,自然天成、水墨淋漓;树木形态多变,动感十足,枯木以草书写就,线条腾挪跳动,点叶浓淡相间,大小错落、闪烁跃动型造景随意洒脱,疏朗清新,激情洋溢但不狂乱躁动;以书入画的“写”的方式得到了尽情倾泻。

水墨卷《烟江叠嶂图》 坡岸一角

王诜 渔村小雪图

诗书画合一的文人画范式

《烟江叠嶂图》(水墨本)诗、书、画合一,诗是指其图后有苏轼行书诗二首并跋,及王诜唱和诗二首并跋。书是指苏轼与王诜的书法艺术,苏轼是宋四家之一,他的《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唱和诗第一首

唱和诗第二首

唱和诗第三首部分1

唱和诗第三首部分2

唱和诗第四首部分1

唱和诗第四首部分2

在书法方面,王诜的字清劲紧实而别具面目,作品有《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等,他在题跋诗的所书之笔虽是文人戏墨,但其笔触方圆共生,正则兼用,多以侧笔取势。在这里也体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笔墨之精湛,确实很好地展现了王诜在山水画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卓越成就以及他对自己山水画的笔墨上的理解和意境追求是那么的精巧,无论是笔锋的位置、起伏还是运动的方向都在彰显着一种外在和内在通映的精神,是一种“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的魅力。

王诜 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

结语

王诜《烟江叠嶂图》的收藏经历跌宕起伏,最后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为中国的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诜《烟江叠嶂图》的风格特色是以复古为更新,并将李成的墨骨与李思训设色综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而他在构图上有采用与北宋初期全景式构图不同的大片留白,开启了南宋边角之景的发展,这是他与其他北宋画家很不同的一点。在笔墨上青绿与水墨相结合,形成熟而不工的绘画特点,而他所展现的“戏墨”则从本质上反应了文人画的实质,《烟江叠嶂图》“唱和诗”表现出了诗书画合一的文人画范式,给予了后代画家很多启示,具有非常大的艺术文化价值。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如亭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