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26,马桥文化的金山坟与汤庙村遗址
当良渚文化退出环太湖流域后,原先在边缘地区的族群尝试着进入良渚人的领地,其中一支来自闽北,他们顺着武夷山脉的孔道,进入浙西南,发展为肩头弄文化(肩头弄在衢州江山)。这些先民顺着衢江、钱塘江到达杭嘉湖平原,发展为马桥文化,之后可能以嘉兴、吴江为新的出发点,继续向东向北扩张。
马桥文化扩张的极限,大致上西至长兴、西北至无锡常州,被茅山山脉和芙蓉湖挡住,山、湖的对面是湖熟文化(先吴文化);北至长江、东至大海,是为天堑。尽管这个文化被命名为马桥文化,其实马桥遗址处于其最东方的边缘。
我们说古人筚路蓝缕,其实古人不笨,非要去披荆斩棘,古人的迁徙尽可能地利用天然条件,比如河流。马桥文化向东扩张的一支应该是顺着河流而下,大蒸港就是这样一条主要的河流。
黄浦江(春申江)上游,流经松江南部的一段叫横潦泾,横潦泾的源头有两支,一支是斜塘,上接泖河、拦路港(百度地图只标了拦路港)和淀山湖;另一支是大蒸港(百度地图标的是红旗塘)。这二个源头的交汇处叫浦江之首。
从浦江之首溯大蒸港而上,13公里的水路,有一条支流龙头港,龙头港与大蒸港交汇处,曾经是一片坟地,当地人叫金山坟。1985年以后几次考古挖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涵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
从莘庄过去,基本是横穿松江,然后从老松蒸公路转到朱枫公路,过曹芳泾桥(地图上标俞汇塘),左转到东团路,路口是东厍村。
曹芳泾/俞汇塘
我觉得东厍村与东团村应该是同一个村子
顺着东团路往里。
道路尽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叫庄严寺。其前身名为濮阳王庙,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相传其后殿神座下即为濮阳王墓,寺庙因此得名。问题是元代并没有濮阳王这样的宗室人物或者爵位,或许是蒙古语发音,松江人听岔了?
古寺几经损毁又几经修复,文革时期破坏严重,寺院建筑全部拆毁,古刹仅存古银杏树两株,如今又进入新的轮回。
慈悲
二棵古银杏树龄500年,《上海市古树名木名录》编号:0064/0065
庄严寺东南角一条小路,前面是大蒸港,略往西,就是金山坟遗址,相传为北宋丞相何执中之墓。宋徽宗时,何执中和蔡京并列为相,历史上颇为著名的二大奸相。但何执中是浙江龙泉人(今龙泉或丽水),他在京城去世,徽宗亲临祭奠,以这样的隆恩,要么葬在开封,要么归葬故乡,没有理由葬到这么偏僻之处。
曾经的遗址中心为一东西向长65米、宽15~20米、高约2米的不规则长条形土墩,但今天看不出有什么土墩的模样,也许该买架无人机了,可以从高处观察整片地区,找出特殊的地貌来。
大蒸港
龙头港闸前被水葫芦填满了
围绕遗址的有一圈水沟,不知何时挖的,什么用途?
这个方向可以看到庄严寺的万佛阁
从浦江之首溯拦路港而上,9公里的水路,有一条支流华田泾,再溯华田泾而上2公里,以前也有一座庙,叫汤家庙,或者汤村庙。1980年以后几次考古挖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同样涵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
据说汤庙村是个古老的村庄,过去这里是一个热闹的集镇,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大殿,一共有1048间房子……
从金山坟过来不太容易,要先到朱枫公路向北,过拦路港上的东方红大桥,再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到汤村,过华田泾桥,从桥下的一条小路到河边,沿河走二百米,是昔日的汤家庙,估计1980年代是一家私人企业,有住房、厂房和仓库。
现在大概为了保护遗址,那家私企已搬走,其中一个房间里摆着佛陀的塑像,看样子要恢复成寺院了。
如果从松江过来,应该还挺好找,从辰山前的辰花路往西,接佘天昆公路到底,在小昆山后山处稍绕一下,找到永丰公路,一直到底,就到了。
小昆山后山
华田泾桥
华田泾,左边有几条小河浜汇入,第一条叫横山塘,汤庙村遗址就在横山塘口
佛堂里有一位老人,应该是看护这个小小寺院的。他说这儿的历史有四千年了,不过宝贝没了,都被调走了,至于调去哪里了,他也不知道,他才来此三年,都是听说的。
他能确认的是今天上午松江区里有人来勘察这一片,大概是要把所有权或者承包权收回。老人说,要是把那些房子拆了,他就能把寺院扩大很多,他感慨说,现在这个佛堂太小了。我脑海中马上闪现庄严寺里那座高大的万佛阁,但照目前的形势,应该不会建那么大的寺院。而区里来人,应该是为了别的规划,谁知道呢?
房子正屋的屋脊挺漂亮的,可能不久会被拆
从这二个古文化遗址的位置看,河流所及的地点,都可能成为先民们繁衍生息之处,而且适合古人生存的地点基本是固定的,一个文明衰落了,下一个文明还是会来到这些地点扎根。至于古人迁徙和文化传播的的路径,可能还要多看一些古文化遗址,最好还能参观到从遗址挖掘出来的文物。
骑行东厍村、练塘、汤庙村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