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不舒服?中医告诉你,这不仅仅是肩膀有问题 | 徐文兵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继续共读徐文兵先生的新作《知己》。

颈部是人体气血供应的重要关口,它的构造十分精巧。但在当下,颈椎病成了困扰不少人的一大问题,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为什么脖子的健康状态对人体影响如此之大呢?

本次内容,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颈项”。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的这首《咏鹅》家喻户晓,但就我知道的,有人把“曲项向天歌”背成“曲颈向天歌”。到底哪个对呢?其实,知道颈和项的区别,答案便一目了然:脖子前面是颈,后面是项。向后弯脖子是曲项,向前弯脖子是曲颈。“向天歌”是嘴向上、向后弯脖子,当然就是“曲项向天歌”了。

古人活得精细,现代人活得比较粗糙,前后不分,阴阳不分,子午不分。比如说“午”指中午时分,子时指半夜,但现代人居然会把“午”用来指半夜,像“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午夜新闻”“午夜剧场”的说法,比比皆是。成语“望其项背”说的是身居人后,只能看到前面的人的后脖颈子和脊背。现代人颈项不分,临床上把肩背和后项肌肉紧张、疼痛、僵硬叫作“颈肩综合征”,这是明显的用字不当。不过大家一起糙,约定俗成,见怪不怪,也就习以为常了。

为什么要区分颈项呢?两者除了位置不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也不同。脖子上连头颅,下接胸腔、脊柱,中间靠七节颈椎支撑;颈椎中间是脊髓,外边被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肌肉包裹。很多人喜欢啃鸡脖、鸭脖,原因是它们的脖子经常活动,是活肉,比僵死的肉更鲜嫩、更美味。

相比而言,颈比项更重要。颈的正中是人的食管和气管,锁喉、割喉、断喉说的都是颈部;正中两侧就是颈动脉,中医把它叫作人迎。在诊断中要和手腕桡动脉相互比较参照,以判断身体状况。现代医学的急救中,判断是否有生命迹象,常规做法也是探测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儿童打闹时常有互相搂脖子过于用力或时间过长,导致对方昏迷的;也时有听说热恋中情侣拥吻搂抱过紧,导致对方休克窒息的,可见颈部的重要性。“交颈而眠”指两人面对面相拥,不仅敞开胸怀,而且把最致命的部位暴露给对方。“刎颈之交”其实就是交心换命的生死之交。冷兵器时代自杀的方式多是自刎,一般都是反向执刀划向一侧的颈动脉,身体因本能的疼痛,手臂向外撒开,导致切向脖子的力 量加大,刀刃切得更深,快速了结。

后项没有颈部那么多重要的组织器官,主要由肌肉组成,肌肉则负责固定骨骼、完成脖子的运动。后项的肌肉不全是直上直下的,也有斜着过来连接前颈后项的。比如胸锁乳突肌,上连耳后,下连胸前锁骨,是控制脖子扭转的重要肌群,也是落枕的主要发病部位。

正常人的颈椎有个天然的生理弯曲,而且是向后弯的。这是人类进化的自然结果,至少说明人是经常仰面朝天,仰望星空的。自然界中,好像只有猪的脖子是直直的,而猪是从来不看天的。有了这个生理弯曲,人的颈椎像弹簧一样有弹性可压缩,才能更好地支撑头颅,保持前后左右的旋转活动。软组织附着于颈椎成长发育,肌肉在发力时保持紧绷,松懈时保持柔软,骨正筋柔,气血周流。

可悲的是,现代人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试图改变千万年来形成的进化结果。临床上的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其普遍特点是颈椎生理弯曲消失,伴有不同颈椎的关节紊乱或错位变形。当然,同时出现的还有后项肌肉的僵硬疼痛,以及对头颅供血和四肢神经传导的不良影响。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因很多:外感风寒造成后项肌肉僵硬;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娱乐;枕头过于松软;落枕或暴力外伤留下的后遗症。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情绪、性格的影响。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颈椎问题之外,当下还有不少人被肩部的病痛深深困扰着。在中医看来,肩部的问题不仅联系到日常的行动和生活质量,实则还有生殖功能这种深层次的问题,不容忽视。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肩膀”。

肩膀是躯干和上肢的接合部,内在是肩胛骨、锁骨和肱骨互相咬合形成的6个关节,关节被韧带和肌腱连接、固定,外面包裹着肌肉血管和神经。

猪也有肩膀,只不过被称为前肘子,也叫蹄膀。飞禽的肩膀就是翅膀。猪肘子好吃的原因是,此处经常活动,是活肉,而且除了肉以外,皮、肤、筋和脂肪也分布、搭配得较合理,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肥而不腻,适合大嚼特嚼,大快朵颐。

确切地说,肩和膀是两个概念,肩平膀圆。肩由躯干上方的锁骨和肩胛骨的上端搭建,上面覆盖着斜方肌,上连后项,下连脊柱和上背肩胛骨。膀指上肢肱骨和外侧覆盖的三角肌。西式健美锻炼通过手持哑铃耸肩的动作练习斜方肌,中国传统内家拳讲究放松肩膀,沉肩坠肘,达到肩平而顺的目的。

在非机械、纯粹依赖自然力的时代,肩膀承担着很多劳作和战斗的功能。首先就是负重,现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见过扁担的就不多,更不用说肩挑、肩负、手扛干活了。唯一能留下的影像记忆,恐怕就是《西游记》里沙僧“你挑着担”的形象了。我小时候住在山西大同城区的迎泽里,都是平房,十几家人共享一个水龙头,每家有个水缸,我是长男,往家里挑水就是我的任务。个子不高的时候拎着一只水桶左右摇摆着走,等个子长高了就用扁担挑水。

肩膀上压过担子的人有个特点,就是肩比较平厚。本来东方人体形偏于溜肩,这一点看看古代的各种塑像、雕像就能发现。所以东方人穿西服就不好看,需要用垫肩。而干活的人,或练健美的人穿西服就显得挺括。这得益于把包裹肩膀的斜方肌的肌肉练壮实了。看过国外健美先生照片的人就会发现,这些人往往是脑袋脖子一般粗,肩膀上隆起两道肌肉,这就是斜方肌。

斜方肌厚实的人负重、承担的能力就强,但是光有斜方肌的话也很难看,就是更显得溜肩,如果把胳膊外侧的三角肌练起来的话,肩膀就显得平整丰厚,一看膀子就有力气,“膀大腰圆”说的就是三角肌隆起的样子。很多练武的人装腔作势耍威风,走路都是晃着膀子。夏天北京闷热,常有中老年男人脱光了上衣,光着膀子大大咧咧在公共场合乘凉出没,被讥称为“膀爷”。

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稍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

肩关节中最大、最重要的关节是盂肱关节,由上肢肱骨和躯干肩胛骨咬合而成。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因而活动度大。肩关节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肱骨头很难向上滑脱。肩关节的前部、后部、上部都有肌肉和肌腱,它们与关节囊纤维层接合,增强了肩关节的牢固性。

只有关节囊的前下部没有肌肉、肌腱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因此当上肢外展时,在外力作用下或者跌倒时,如上肢外展、外旋后伸着地,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这就是常见的脱臼,大人扯着小孩子胳膊玩儿的时候极易出现类似情况,在比武擒拿格斗的时候也有摘胳膊卸膀子的技巧,可让对方丧失战斗力。

肩关节脱位属于伤筋动骨,关节处会疼痛剧烈,因为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所以会导致关节的正常活动丧失,关节部位出现畸形。关节周围肿胀,产生血肿,若不及时复位,会出现血肿机化,关节粘连,最终导致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能。

说到肩膀就不能不说肩周炎,此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人群,又被称为“五十肩”,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肩周炎早期肩关节会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发作,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在肩周炎的中后期,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性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因肩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而使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内旋障碍最为明显,比如不能梳头、洗脸、穿脱衣服,患侧手不能摸背等。

西医称肩周炎为frozen shoulder,直译是冷凝肩或冷冻肩,日本人称为肩凝症。中医有整体观,从来不认为肩膀疼就只是肩膀的事情。可以粗略地说,肩周炎是由风寒凝滞、气血瘀阻造成的。

具体来讲,50岁这个年龄是女人闭经、男人性功能衰弱的阶段。人到中年,以前透支精血,积攒的病邪在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统一爆发。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肩周炎患者不论男女,其小腹往往冰凉而坚硬,按揉或点压小腹时,即可诱发或加重其肩周疼痛,有的患者会感觉到肩膀发酸、冒凉气,可见肩周炎的病根还是在生殖系统上。

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首先通过针刺、艾灸和按摩的方法,松解肩周局部的组织粘连,暂时缓解疼痛。对肩膀剧痛不让触摸的患者,可以针刺肩膀对侧小腿足阳明胃经的条口穴,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想根治肩周炎,还是要服用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的药物。小肚子变得温暖柔软了,肩膀才能不疼,变得灵活自如。

文源:活法儿养正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