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板的决定出现了错误,应该怎么办?马云的回答让人深思

马云自己没写回忆录,但他的助理却写过一本《这就是马云》的书,并且由马云亲笔作序,因此可以作为马云创业的一个可靠参考资料。

书里有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说在一次会议上,有员工问马云:“马总,如果您的决定,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谁来制衡您?”

马云很平静地说了三点:“第一,公司没有人可以制衡我;第二,如果我已经做了决定,哪怕错误的也必须执行;第三,你们都认为是错误的决定,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

看到这里不由佩服,什么叫领导力,这就是了。

去年有本书很火,美国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掌门人瑞·达里奥(Ray Dalio)写了本畅销书《原则》,里面提出一个“创意择优”的理念。

意思是说,老板不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让最好的决策出来,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正确的事”。

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个人再厉害也有一叶障目的时候。古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就是表明个体的局限性。

但看上面马云那个说法,他这个老板就是非常独断专行啊。

为什么?究竟是哪个对呢?

我们先来介绍一个概念,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曾提出过一个“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一个做领导工作的人,必须是这样子,能够“思可相反,得须相成”。不然你就领导不了众人。

“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是从混沌中产生的。”

任正非就强调过这点,他说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

所以,马云和瑞·达里奥所说其实是一回事,两个人都对。

古代的明君其实也是一边是从谏如流,一边是乾纲独断,这个没有办法详细说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要注意,马云上面那句话是在阿里巴巴创业的第一个10年,他作为带头大哥,必须做好老板的角色,那时候树立权威重要。这也是公司效率和执行力的需要,创业者一定要注意这点。

有的创业者看多了管理秘诀,往往是把自己姿态摆很低,讲究什么团队合作,结果工作就是开展不起来。等他反省过来,往往又是我行我素,过犹不及。这都是带队伍有偏差的表现。

员工进入工作,要有打工心态,什么是打工心态呢?就是老板让你做什么工作,你就去做什么工作,不要唧唧歪歪,找理由找借口。

当年阿里巴巴“18罗汉”里就有一个技术很好的合伙人,马云让他做什么他就是事儿多,结果被COO关明生给开除了。合伙人都这样,何况员工?

老板可以与你平等对话,但员工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军队的执行力最强。

在公司里,员工就是要服从老板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不正确。

制衡老板这件事,不是员工要考虑的,你的任务是把老板安排的工作执行到位。因为老板也可能是在试错,或者是在有意识地培养你成长。所以,你要尽快完成任务。

何况,你认为是错误的决定,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

在阿里巴巴,马云的决策有好多是错误的,但在大的战略方面,事实证明马云都是对的。最知名的例子就是阿里云计算,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做云计算,那几年在公司内部,有多少人质疑马云犯糊涂,骂王坚是骗子,结果呢,马云才是正确的。

“真理往往掌握到少数人的手里。倘若一味少数服从多数,常常会压抑、磨灭掉真理。”

任正非曾说,华为的决策制度是“从贤不从众,民主决策,权威管理”。

在华为,既有集权也有放权,两者各有利弊,不能是完全采用哪一种。要知道,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决策制度自然也是有阶段的变化。

比如华为早期就是“一言堂”,后来慢慢就过渡到民主集中制,就是马云,在阿里后期也是谁说的对听谁的,能妥协就妥协。

因此,员工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老板,你不在那个位置,你了解到的信息不全面,你的视野不够,在大多数时候,你都理解不了老板的整体思维和布局奥秘。

做老板,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你必须有承受孤独和压力的素质,当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哪怕所有人都反对,你也必须去做。

不管什么时候,老板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任正非至今还保留一个“一票否决权”,为什么?就是为了防止公司在重大决策中完全被民意裹挟而做错事。“我们不能让员工一哄而上就把公司改变了”。

形式要同内容统一,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或者是一边民主一边专制,目的都是为了公司取得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