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模式变迁看医管职业化发展(上)
第一部分:医学模式的变迁
好的医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能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医学模式从有医学开始,已有了多次的迭代和变化,现在也依然随着时代在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这也催生了医院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医学模式 (medical model) 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医学模式既对医学实践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又对医学的发展起着激励作用。促使医学模式演变的三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健康需求水平。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edical model)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出现在远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人体、疾病和自然现象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对生死祸福等生命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对疾病的治疗完全无能为力,只能诉诸神灵的帮助。这一模式下,医生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专管祈祷和祭祖的“巫”以“神”的代言人身份出现。通过与鬼神相通、占卜、祈祷、诅咒等方式为人治病,来祈求神灵的宽恕和保佑,承担了部分医生的工作[i]。因此,医生的早期形象,也就是神的形象,医患之间的关系是神与人的关系。尽管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一种古老、落后、不科学的医学模式,但在现代社会仍产生着影响。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医药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发现部分疾病并非神秘莫测,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于是对鬼神致病的观念产生了怀疑。人类开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再认为健康和生命受到神秘力量的支配。人们开始用自然原因解释疾病的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一些人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思考,模糊地、肤浅地认识到心理及自然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形成了朴素的整体医学观。如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患病是由于体内四种体液紊乱造成的,而体液失调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主观迈进,为医学走上科学道路起了开路作用。这一时期医学开始从巫术中分离出来,社会上出现了专职医生。《史记·补湟本纪》中记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逐渐形成,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生,如扁鹊、华佗等,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存在都是由阴和阳构成的,人体也是一种阴阳的平衡。五行中“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相生相克,形成一种平衡与制约,任何一个元素过多或不足,就会导致平衡失调而致病。这种利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解释人体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理论,是人类医学进步体现。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整体等特点。
3、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机械论的长足发展。在培根“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的观点影响下,机械学与物理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否定了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拉莫特利的《人是机器》,人体被看作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复杂机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善。由此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这一模式促使人们从物质的、运动的角度去观察人体、解释疾病,突破了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局限,对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ii]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魏尔啸提出细胞病理学。局限性:机械论解释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维护机器。忽视了人类机体的生物复杂性以及社会复杂性,产生了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产生基础: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在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改变,可以确定存在生物的、理化的特定病因。医学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密的技术来测量这些异常变化,解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能够找到治疗的手段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生物医学观点:二元论:认为躯体和精神存在着精密的分工,疾病具有微观的生物学基础,也就是疾病的产生必然可以在躯体上面找到病理变化,如果没有找到,那一定是现有科学技术没有深人到足够微观的层次,而不是不存在这种改变;还原论:认为疾病具有微观的物理和化学基础,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归结于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治疗。生物医学模式的“功绩”: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建立了基础与临床各个学科,克服了外科学的三大难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1.把人孤立出来,而不是从社会关系中来考察疾病,2.忽视病因的因果网络和因果关系的多样性,3.对人类自身对健康造成的损害估计不足,4.忽视非特异治疗方法, 5.忽视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把人分的太细,缺乏整体系统的观点;只重视生物因素致病作用,不重视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作用。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恩格尔指出:生物医学不完整,它只考虑了生物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它的注意力只放在身体和疾病上,而忽视了病人,现代医学的疾病观使其无法满足病人精神和情感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生物医学模式难以解释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健康问题。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慢性病的增加,人们对病因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恩格尔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1974年,布鲁姆提出了环境健康医学模式,认为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他认为环境、遗传、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了卫生服务和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以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1977年,恩格尔(George L. Engel)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长篇论文,指出:“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并得到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现代医学模式:不仅关注疾病更关注病人;医学不仅应关注疾病的本身,还应该关注疾病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了解病人家庭的关系状况。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
6、管理医学模式?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呼唤现代医院管理,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求现代医院管理,现代医院管理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指出了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全局的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健康中国战略,要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医疗卫生行业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将深刻影响医学模式的变化。医学模式的发展已经不是单一模式,而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状态,需要具有管理思维。只有管理才能整合多维空间和资源的最佳手段和方式。
管理医学模式首先是大健康,其产生得益于大数据医疗的兴起,通过管理可以促成医疗成本下降,价值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管理医学模式应是分层次的、多维度的(五个维度:患者自我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医院管理、卫生行政管理、顶层设计管理)。患者通过自我的管理,加上系统的管理改善,得到实惠的同时降低就医负担,把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管理引入管理医学模式,并将其作为金字塔模式的基石,正是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最佳体现。民众通过自己的管理,加上系统的管理改善,也得到了实惠,降低了疾病负担。 医生通过管理,与患者建立了友好关系,缓解了医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增进了患者健康。医疗系统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优质资源服务与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卫生管理层面能够优化区域卫生资源,让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确实改善就医环境。顶层的科学合理设计得以实现,那最后就是系统的良性循环。整个系统的大健康的链条上就都盈利面,整体社会产出增加,社会成本减少,社会的福利也就增加了。
[i]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学[M].2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34.
[ii]姜柏生.两种医学模式的方法论问题评价I-J].医学与哲学,2000,21(8):9.
本文是“医管微课堂”第一讲的文字版。
第一讲时间:2016年2月25日 晚上20:00 - 21:30
医管微课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便捷的医院管理互助分享模式式,在微信群里面做公开分享。
微课堂宗旨:了解医改新思想、医院管理职业化最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