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稻盛和夫:你抱怎样的“想法”,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稻   盛 · 金  句】“持续地、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的愿望”,才能使你的梦想“成真”,而且一定能使你的梦想“成真”。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思念即因”

我们常祈望自己、或祝愿他人“梦想成真”、“心想事成”,但是什么“梦想”才能“成真”?怎样“心想”才能“事成”?没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稻盛先生说,人们常埋怨“事不遂愿”,但是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心里原来就有“事难遂愿”的想法,后来才有“事不遂愿”或者“事与愿违”的结果。

“思念即因”。经营也好,人生也好,首先“心不想,事不成”。

稻盛先生说,“心不唤物,物不至”。就是说,你自己内心并不渴望的事情,不可能在你身边出现,不可能变为现实。

“境由心造”

但是,“心想”了,就一定“事成”吗?那也不一定。

这种“心想”,如果只是头脑里偶尔闪过的“念头”,或者只是口头上随便表达的“希望”,这种程度的“心想”,不可能“事成”。

只有“强烈的愿望”——按稻盛先生的说法——“持续地、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的愿望”,才能使你的梦想“成真”,而且一定能使你的梦想“成真”。

“境由心造”。你抱怎样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这个人的价值,这是稻盛先生的一个基本思想。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稻盛先生认为,只要我们头脑里出现“想要这样做,想做成这样”的愿望时,从遗传基因层次上讲,这种愿望大体上都在可能实现的范围之内,就是说我们人具备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潜在能力。

稻盛先生创建“DDI”时,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陶瓷元件厂居然挑战垄断日本通信市场百余年的NTT,像“堂·吉诃德,手持长矛冲向巨型风车”,简直太不自量力了。

然而,稻盛先生就凭着“降低民众的长途通信费用”这一单纯的、却是强烈而执著的愿望,创造了奇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不可思议”变成了社会现实。

一天24小时思考

能力和努力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原因何在?

稻盛先生说,原因不在“运气”,而在于他们所持“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强度、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这样的“愿望”,或者说“思考”,就是一次又一次在头脑中进行的“模拟演练”。事情还没有在事实上发生,却已事先在头脑中“进行”了许多遍,以至在心里已经“看见”了事情的过程和结果。

开始时只是理想和愿望,在头脑里反复演练的结果,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渐次消失,产生“没做的事也好像已经做过似的”感觉,自信从中而来,到达在“思考中看见结果”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将出现的事物或现象,不过是思想在现实中的投影。

在前人未涉足过的领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这一点尤其重要。

有人批评说这是不科学的、片面的“精神论”。稻盛先生却说,这是自己从切身经验中体会出的重要的真理。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0)

相关推荐